图像的书评 (12)

Penthesileia 2023-05-05 18:56:30

译后 |《图像:从文艺复兴到社交媒体》

在B站上做了一个 频道 ,翻译了一些艺术史相关视频,由此结识了@喵吉诃德。 感谢@喵吉诃德 把我引荐给@酒渍荔枝 和@嘉鱼 编辑,于是我才遇到了这本书。 那是2021年末。 试译时只看到了第一章,但已经被征服,隐约觉得它很可能就是我找了已经快两年的……那个……东西。 这要从2...  (展开)
ly的读享生活 2023-05-17 10:54:44

强推 我今年读过的TOP前列的艺术论著

- 《图像:从文艺复兴到社交媒体》,作者: [意]里卡尔多·法尔奇内利,未读·艺术家。 - 艺术家作画时,常常需要组合代代相传的“图式”。在传统的力量下,这些图式就确定了模板。有时艺术家直接把画面图式与直接观察相比较,并且基于这点大胆修正了图式。然后它就进入了可供选...  (展开)
嘉鱼 2023-05-06 18:42:09

《图像》编辑手记

初次在版代邮件里看到《图像》的书讯是在2020年的11月,简介里的几句话立即引起了我的好奇心: 图像无处不在。然而,为何有些图片能得到成千上万个点赞,甚至成为视觉文化的标志?它们成功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是啊,为什么呢,必须承认此前我从未思考过这个问题。接着往下看: ...  (展开)
Penthesileia 2024-01-05 13:38:26

勘误(持续更新)

之前答应嘉鱼编辑再读一遍纸书,修正里面的错误——惭愧的是半年过去了依然没有完成。 所以暂开本贴记录并更正豆瓣评论区里指出的、以及通过其他渠道收集到的错误。 p.21 第一行 所有线条 => 所有消失线 p. 29 第三段第一行 《闪灵》(Shining) => 《闪灵》(The Shinin...  (展开)
陆琪慧 2023-05-22 21:13:26

我们生活在图像的时代:从文艺复兴到社交媒体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小王子住在B612星球上,日夜守护着一朵娇弱虚荣的玫瑰花,但玫瑰花太过于骄傲,明明也很在乎小王子,却一次也不说。于是小王子受到了伤害决定离开,开启了独自探索未知的宇宙旅行。在旅途中,他碰到过一个目空一切的国王,一个消磨光阴的酒鬼,一个唯利是图的商人,一个学究式...  (展开)
未读 2023-05-19 11:09:07

多少挤破头的小红书博主,终于等到了一本创作“圣经”

图像不是简单的再现,它内含某种机制,以特定方式运行。-里卡尔多·法尔奇内利《图像》 我们生活在一个图像组成的世界中。 随便翻开小红书,你最先点进去的笔记,大多都有美美封面。在社交媒体兴起之前,那些经典影视、广告、画作、海报,也能成为刻在大众DNA里的视觉文化标志...  (展开)
邱小石 2023-07-01 09:23:36

框是一个心理围栏

《图像:从文艺复兴到社交媒体》的作者法尔奇内利是罗马工艺美术学院的感知心理学教授。这本书很像讲课实录,图像与讲述结合紧密,能想象他在课堂上讲述的时候如何给PPT翻页。学生听完课会去实践,我则是在阅读中看见自己很多结果的成因,这是一种反向的学习。 作者强调,本书...  (展开)
Bowser 2024-04-09 15:45:54

《图像》——坚持对美的追求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偶然在豆瓣的 2023 年度艺术书籍里看见了这本书,惊喜的发现文科图书馆有收藏,于是借回来花大半个月读完。感觉非常不错,我是一个基本没受过系统的“美学教育”的人,这本书教会了我很多基本的欣赏艺术的视角,从构图、机制、传播媒介等多个角度论述艺术品真正的"艺术性"所在...  (展开)
万戈 2023-08-22 22:38:13

不要因为书名和价格失去这本书的阅读机会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不要因为书名和价格失去了阅读机会,读“图像”一书 这是本绘画知识的普及读物,这不能讲是“科普”了,而且即使抛开知识的内容不同外,二者也是有区别的。普通人(非专业人士)看画(或艺术作品)的时候,一般关心作品的内容、传达的情感、明暗及色彩变化、以及背后的故事或者...  (展开)
贝斯诺格林 2024-05-31 09:51:02

值得推荐!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图像:从文艺复兴到社交媒体,里卡尔多·法尔奇内利,2023 原版信息:Figure. Come funzionano le immagini dal Rinascimento a Instagram,Riccardo Falcinelli,2020 上周跟着朋友去书展,原本只是抱着凑人头的打算,结果在书摊上看到了收藏已久的两本书,《色彩:颜色如何改...  (展开)
daisyzzzzz 2023-11-15 21:48:59

图像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空间:1、我们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疑问,是因为现在已经无法想象,缺少“逼真”图像的生活会怎样?2、每一种文化都有自己的工具,通过这些工具来展现世界观。3、写生是用眼睛追随、抚摸物体的边界,拍照则是用取景器做选择。绘画是逃离,构建型活动,摄影是对现世的提取。4、德加...  (展开)
有一些书评被折叠了 为什么被折叠?
评论被折叠,是因为发布这条评论的帐号行为异常。评论仍可以被展开阅读,对发布人的账号不造成其他影响。如果认为有问题,可以联系豆瓣电影。
多看点书 2023-12-29 21:34:57

惊喜之作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第一章 空间 1.探究中央与边缘的关系,以及为何会出现中央与边缘(边界的产生)。 2.透视法画作与平面化作的显示效果应放置在观察者的视角来讨论,19世纪排画者所排列之画并不每一幅都能呈现出正面的效果(数字化所不具备)。 3.“外围”的在发现:从《圣若汉洗者》到马奈《乘...  (展开)

订阅图像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