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类的书评 (399)

君子不器 2009-05-28 10:54:04

杰出人物的四大法宝——与成功学大师对话

我已经三十出头了。我虽然赚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也颇受业内人士的称赞,可胡润那个排行榜上还看不到我的名字。即使比起榜上最后一名,我的资产总额还差人家一个数量级。 我读过《高效能人士的七种习惯》,知道按步就班地接近目标;我也读过《细节决定成败》,懂得谨小慎微...  (展开)
愤怒的胖子 2012-02-18 20:08:31

为什么我智商150,却在做二百五的工作?

标题来自南桥的评论,于我心有戚戚然 人的一生是不是总会遇到一些你看到就自卑到死的人?我来说说在2012短短的两个月里我听到的段子,每个段子都像一把尖刀刺中我的心脏,折磨得我夜不能寐。第一个是我农村的表弟,大专毕业,工作不知道多少年,跟着别人学炒黄金,今年已经买...  (展开)
peterq 2009-06-24 21:08:32

利用《异类》的另类分析得出,80后要成功不容易

因为被转到讨论区,所以重新写一遍书评。首先,本文内容来源于《异类》这本书的分析方法。成功人士除了自身的条件和努力外,外界坏境和机遇更是不可缺少。(类似内容在本书第120页)。该分析不针对个别,而是对一个整体的分析,旨在说明80后只做能让70后成功的事情,并不能...  (展开)
白起 2012-12-09 19:12:28

富家庭与穷家庭教育孩子的不同

在豆瓣开了一个专栏,主要写投资自我管理方面,欢迎关注:http://read.douban.com/column/93927/ 今天看了以前做的笔记,又重新快速翻看了这本书,关于富家庭与穷家庭的教育方式,让我印象尤其深。 我们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被我们出身之地,出生之时,出身时之阶层所影响。这...  (展开)
2009-06-15 13:10:59

我们都应该学习失败

阅读《Outliers》的过程中,我一直在反复的思考这个问题,我究竟为何要读这样一本书? 因为10000小时法则?这是学者好久之前就调查出来的结论。除此之外还有什么?看作者如何鼓吹英才教育的重要性?如果你家境不是太好,你他妈的就直接出局了?如果你出生的年代不好,也可以直...  (展开)
PUMA 2009-12-31 11:19:07

他们是如何成功的,我们又该怎么办?

这是一本研究如何成功的书,分析了成功的背后那些常被人忽略的因素,具体分析了这些因素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书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讲机遇,说明机遇在人的成功中起到的决定性作用,这些机遇包括时代的、社会转型和家庭环境等方面。第二部分讲文化传承对人的影响,分析了不同...  (展开)
竹林闲士 2009-06-29 21:32:08

书是好书,但翻译的不好.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今天在书店随便翻了一下,这本书翻译得很一般. 其中讲Joy Bill的时候,(第二章第一节)把"he made up a particulary complicated algorithm on the fly..." 译成了"他开发出一项运算特别复杂的飞行程序"... 其实这里的"on the fly"应该是"即兴"之类的意思. 而且算法和程序也...  (展开)
君子不器 2009-08-22 10:06:04

非同凡响,有理可循——文化解释的重要性与片面性

两年前的一天,美国国会就科技人才问题举行专场听证会。台上十几位众议员提问,台下只比尔-盖茨一人作答。我当时也跑去旁听,座位正对着盖茨的后背。望着他那普普通通的后脑勺,我一个劲琢磨:“凭什么这家伙这么富,我这么穷?” 比尔盖茨的成功奥秘 恐怕世界上每个人见到...  (展开)
roja 2009-07-28 23:16:49

开始还不错,看到最后觉得不爽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开始时,还觉得作者是又有历史观,又有数字统计的背景,再加上多元文化的背景,应该是一本很不错的告诉你成功并不是好莱坞励志电影里说的那么“幸运”那么“恰巧”。      他在书中的很多观点,对于外国人来说可能会觉得比较新颖,但是对于东方哲学下的中国人来说,反而...  (展开)
秋叶 2016-07-16 07:48:20

作为普通人,怎样才能实践「一万小时理论」?

很多人都听说过「一万个小时」理论,这个理论依据来自英国神经学家 Daniel Levitin 的研究。 他认为人类需要1万小时的时间,去理解和吸收一种知识或者技能,然后才能达到大师级水平。 顶尖的运动员、音乐家、棋手,需要花1万小时,才能让一项技艺至臻完美。 简单说就是「...  (展开)
古道 2009-12-20 15:50:52

成功之不可或缺

这是一本关于“成功学”的书,确实成功学中的异类!作者对成功途径的寻找在百万成功学中寻找到了一个外在的突破:成功并不仅仅只是单凭个人努力就可以实现的。 作者提到了一个目前广为人知的关键:10000小时的精细化训练和努力。在这一点上,作者提到比尔盖茨的例子,提到夹克...  (展开)
秋叶 2010-09-14 08:20:08

天赋,努力,运气,出身,你以为哪个对成功最重要?

一般谈到成功,就有人要语重心长教育你,要努力,要勤奋,要奋斗,大致就是这个意思,如果情商再高一点的说法就是努力未必成功,不努力肯定不成功,这有没有错? 没错,但马尔科姆·格拉威德尔(就是写那本《引爆点》和《决断两秒间》的作者)想告诉你,成功需要10000个小时的...  (展开)
霸王硬上龙 2009-07-18 16:04:17

Underachiever please try harder 慎用特殊案例反推一般规律

根据《黑天鹅》比尔盖茨等等超级富豪人都是例外和异类,这种意外我觉得是这样的,就是一将成名万骨枯。肯定会有这个成功的概率,而且很小,这个概率会在必然的几个里面(等于副局长了),貌似偶然的选择一个(谁扶正不好说)。 而这种一将成名的事情,是不是能够通过归纳,归纳...  (展开)
Moon 2009-07-21 15:15:08

成功是一道多元多次方程式

原来成功学大师大都只从一个维度即一个人的本身属性来阐述成功,常常是一些说教,例如努力、勤奋、主动、坚持、乐观……只要符合这些条件就能获得成功。或者就从个人的性格来剖析成功的人物,然后得出简单的结论如:“性格决定命运”等等。这样的成功学不是过于程式化就是带有...  (展开)
从前有座山 2009-05-31 13:19:38

还没细看,不过作者前两部都很棒

yeeyan有翻译好的 http://www.yeeyan.com/groups/show/2632  (展开)
明月楼 2013-10-25 13:41:26

成功者背后的推手

世界上聪明的人很多,但成功的只是少数,有很多人花费大量精力去研究智商与成功概率之间的关系,比方说斯坦福大学的Lewis Terman,他搜寻到一些智商超群的天才,并对他们进行跟踪分析,但是这些处于智力金字塔顶峰的人当中很少有人能够在事业上获得惊人成就,这可以说是个怪现...  (展开)
账号已注销 2013-02-26 09:51:20

从社会学角度看成功

我们以前对成功的理解常陷入误区。因为人们在总结名人的成功之道时,往往把着眼点放在他的先天禀赋与后天努力上,忽视了外界因素的重要性。牙买加裔美国作家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运用社会学、统计学、心理学知识,列举大量数据并指出:一个人的成功,从内因...  (展开)
[已注销] 2012-10-22 21:42:42

异类的那些启示

总的来说这是一本特别的成功学的书,里面的很多理论总结除了成功除了那些家常之谈之外还有什么影响因素,值得一读 ~ 第一章 - 马太效应 例子:加拿大的冰球运动员入学时间为1月份,而那些2月份的孩子则拥有了比较大的优势。因为从一开始他们就显得更加强壮、更加有天赋,所...  (展开)
红了的樱桃 2011-06-06 01:08:24

学会对数字敏感,利用周边资源,提升整体竞争优势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读outliers的契机是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前校长李未院士来我们学校做的针对在英留学工科博士生未来发展的讲座。 在演讲中他重点强调了要成为异类的三个“通俗”条件,前两条都与数字有关 1。出生年月日 2。至少一万小时的专业领域工作时间 3。高师指导培养社交能力 颇似中国成功哲...  (展开)
萧秋水 2010-10-08 21:44:07

情商比智商更重要

读完《异类》。 碎片化阅读。昨晚读到54页,今天,利用等班车的时间、班车上时间、上班后等待笔记本开机时间、下班班车上的时间、晚上时间,阅读完毕。有人说,“现在的人大量利用碎片时间吸收大量信息,大脑得不到有效放松,结果创造力大不如前”,我觉得,这个不是碎片化利...  (展开)
<前页 1 2 3 4 5 6 7 8 9 ... 19 20 后页> (共399条)

订阅异类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