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炉的书评 (99)

苏七七 2011-02-22 14:11:33

稠密的现实主义

稠密的现实主义 文/苏七七 书名:《古炉》 作者:贾平凹 出版:人民文学2011年1月版 贾平凹写了四年,写出一部六十七万字的《古炉》。这部新作显而易见是有抱负的,而且他自己把这个抱负说得再明白不过:“古炉就是中国的内涵在里头。中国这个英语词,以前在外国人眼里叫做...  (展开)
蓝房子 2011-02-17 21:06:34

我父亲关于此书的读后感

今日偶见父亲存于电脑中的一段文字,是关于贾平凹的《古炉》的,特转于此。 ----------------------------------------------------------------------------------------- 忙了一年,终于有空闲了-----春节是忙着将一年的友情、亲情“还债”的时候,也是还自己书...  (展开)
文景杂志 2011-04-20 08:24:12

荀颖:无知和愚昧是可悲的——读贾平凹的长篇小说《古炉》

  原载《文景》杂志2011年3月号        当代著名作家贾平凹的长篇小说新作《古炉》,以那场所谓文化革命为社会背景,把那个年代所发生的事情都浓缩到一个山清水秀的古炉村。通过这个与世隔绝、穷乡僻壤的古炉村,作者用超现实的、甚至是荒诞的艺术表现手法大胆的揭...  (展开)
齐物秋水 2011-01-16 22:00:33

杂语纷呈的乡土革命叙事

庄子曾经讲过关于“混沌”的寓言,说的是有人见“混沌”无七窍,好心为之开凿,“日凿一窍,七日而混沌死。”我想若不把“混沌”看作神灵,而是一种小说叙事状态的话,那贾平凹的长篇小说《古炉》当得起这两个字。贾平凹以散点透视的行文,巨细靡遗,将古炉村的世态民情纳入...  (展开)
行者老孙 2011-02-16 08:08:03

《古炉》的蒙昧之美

这是一部土得掉渣的小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出土文物。 没有入云的美女,没有动人的爱情,甚至没有高潮的情节。真的很土,土到如果你不塌下心来平心静气地看上几天,就会觉得自己是在一片毫无生机的黄土高坡上行走,仿徨不知所措。 此书不负责锁住你的眼球,不负责点燃你的荷...  (展开)
田福君 2013-11-18 12:17:22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乡村

这本书描写了文革时期的偏僻乡村,前面部分着重刻画三类人,一类是贫下中农一类是四类分子,还有一类是当权派支书。贫下中农的特征是老子做啥你也不能把我怎么样我三代贫农,四类分子则是谁也得罪不起都是我的错,支书则高高在上只需要调节好贫下中农之间的矛盾就好。 可偏偏就...  (展开)
柯柯叶 2012-09-30 20:07:14

一个人的一段记忆

当我读完《古炉》,我真以为有那么一个长不高的狗尿苔,真以为有那么一个平和中掺杂暴戾的村庄,真以为有那么一段蒙昧又血腥的历史。可,这几十万字拼凑起来的不过是贾平凹写的带着记忆的写实小说。不存在古炉村,不存在狗尿苔,而,那样的村庄,那段多少带着政治色彩的历史,...  (展开)
鳗鱼 2011-02-11 23:05:01

不会笑,照着镜子学笑

老实讲我很讨厌宣传册上的“直逼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国最大历史运动”这句话,哪儿跟哪儿啊。 机场买的书,在来回飞机上翻看了近百页,反而在兔年新年的冷清家里连十页都没翻完。回来之后不吃不喝的抓紧时间看完了。 这种人物众多关系复杂的小说,必须安排一个联线人。《古炉...  (展开)
角炮 2011-03-07 11:18:29

强人与屁民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古炉》起了个很大的英文名,叫CHINA。小说本身所叙述的时空却很有限,就是一个叫古炉的村子从1965年冬天到1967年春天发生的事。看来贾老师想要以小见大。我觉得他做到了。 小说两个最重要的人物,一个是霸槽,一个是狗尿苔。 霸槽是古炉村文革的火药桶,他把自己点燃,掀起...  (展开)
小雨 2013-02-01 23:16:48

以小见大的典范

真像一部纪录片!以狗尿苔为主人公,蚕婆,支书,霸槽等为辅助人物,跟拍了数年的一部纪录片。如果能回到那个年代,能有一件狗尿苔梦寐以求的隐身衣,我就去古炉村拍它一部!一定会相当纪实,相当震撼! 又是一部暗含着作者童年记忆的小说。并且把农村生活和农民们写活了,既...  (展开)
andrei 2012-05-24 08:40:18

小说《古炉》评论(一)

农村人是喜欢和动物说话的,因为城市里的居民只喜欢养两种宠物:猫和狗,农民为了生机,蓄养家禽、饲养动物是他们除了经营土地外的另一项本领,比如为了吃鸡蛋他们不会去集市上买,而是养只鸡来下蛋,小时候我身子弱,每天婆就给我蒸个鸡蛋吃,家里后院就养了几只鸡,太阳快要...  (展开)
飞行鱼 2011-05-29 09:43:07

作者自身没太大突破

1、依旧是平娃子那种语言、叙事风格,很乡土;2、不少人物的描摹很鲜活,对人物内心的细微变动也很到位,读时可以一点点感受到;3、从一个乡村的历史截面说文革,有些细节令人感动触动,但这部作品还达不到腰封上那句宣传口号所称的“国家史诗”;4、近在我们眼前的20世纪,应...  (展开)
水鳞lida 2011-04-29 13:21:29

古炉-拨开迷雾看风景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中国(China)的英语单词,在外国人眼里叫做瓷。<古炉>写的是一个叫古炉的烧瓷村子,实际上写的是中国的事情,因为瓷暗示的就是中国,有中国的内涵在里头。在古炉中,作者遁入一个简陋的壳子,乘着记忆之船,漂回那一段充满红色雾气的时代。 这是个碎song,四类分子,没爹没妈,...  (展开)
微尘 2011-03-02 15:49:12

一个小山村的文化大革命

一个有着悠久烧窑历史的宁静小山村——古炉,历史上没出过达官贵人,唯一算得上是官的就是现任村支书张大柜,可是每个村都有村支书的呀,古炉村注定默默无闻。不过在古炉村人心中,他们还有那棵巨大的白皮松,还有洛镇其它村都烧不出的窑货。然而,就是这样封闭的小山村在那场...  (展开)
南西 2011-02-26 17:36:35

勤劳勇敢善良的瓷器

古炉村总算暂时消停了。 这是我看过的最惨烈的关于“文革”的文字,可是就是这些文字里,也有着最温暖的东西,因为这故事的视角出自最卑微的孩子——狗尿苔。 关于“文革”这件事,近年来大家不再遮遮掩掩——起码不像早些年那样的讳莫如深了。前一阵子北岛...  (展开)
南三经街1号 2020-09-04 21:24:30

我读《古炉》

这是今年读得最累的一部小说,贾老先生以工笔画般的功底,用六十七万字的篇幅,通过狗尿苔的眼耳心身意,窥探了古炉村的全貌,细微到了极致——包括每家的照壁、院墙、灶台、铺炕、猪圈、牛棚、厦屋、地头,甚至坟圈子、尿池子;又刻画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朱大柜的老谋深算、...  (展开)
荧垣寺狸焕 2019-01-16 18:17:38

人类会走向何方及活着的意义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古炉》 继《秦腔》、《废都》之后看的第三部贾平凹的长篇小说,64万字,用了三天。算的上是鸿篇巨制,但手法是写实的,没有大气磅礴,没有知识分子高高在上的姿态,没有连篇累牍的说教。有的只是平实写来,作者隐身在故事的背后,用一双黑黢黢的眼睛看着。小说一开始切入,叙...  (展开)
xiaolongxiaoli 2016-11-12 22:37:48

这是我目前为止最喜欢的贾平凹作品

书名很普通,或者说单看书名很无吸引力,但我是冲贾平凹三个字去的。在我读过的贾平凹作品中,这部是我最喜欢,也是印象最深刻的。书中描写的小农村很真实,人们贫穷、短浅。初读,给人的印象是散而乱,人物多而杂,各种土里力气而又有趣的名字目不暇接,让人记不过来。慢慢的...  (展开)
张震Plus 2015-04-30 09:58:27

古炉里的中国

  “随着年龄的增长,小时候那个记忆,越来越清晰,这是我写作这段历史的根本原因。”贾平凹说当亲历这段历史的人一个个都从身边失去的时候,他有责任和义务去记录这段经历,作为一个年少幼稚的亲历者甚至是参与者。当然,贾平凹素来都不是伤痕文学的拥趸,也不是尽情的抒发...  (展开)
毛晶晶 2014-05-08 00:35:56

乡村中文革的演变,鲜活的假想

我从未读过贾平凹的小说,这是我读的第一个他的长篇。 这的确是一个不错的作家,文笔平实又生动,好像都是真实的事件,人物,地点,毫无生硬造作的痕迹。所以有人说,一个真正的作家,至少能好好讲故事。莫言说的讲故事的人,你以为有多少能达到? 贾平凹把笔端伸到了当代历史...  (展开)
<前页 1 2 3 4 5 后页> (共99条)

订阅古炉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