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香的书评 (141)

严杰夫 2011-04-24 18:57:15

《天香》:立意高远,文未必胜

文/严杰夫 新年后,王安忆老师的新作《天香》连续两期在《收获》上连载。等不及单行册的发行,我就在《收获》上跟着读完了这部作品。 对于我个人的阅读经历来说,王安忆老师有着重要的意义。可以说,她的代表作《长恨歌》是我在海派文学方面的启蒙之作。尽管王安忆老师本人可...  (展开)
若葵 2011-09-21 17:58:54

时代感

《天香》开局很大,很多评论都拿来与《红楼梦》比较。写家族历史,几代人的命运,与城市、国家的变迁相关。 王安忆的小说语言一贯绵细均匀,情绪也克制。《长恨歌》里絮絮叨叨铺开一张描写上海市井风物的画卷,一点一滴从弄堂阴影里牵出主人公的故事。好像讲故事不是她最要紧...  (展开)
阿朽 2011-06-27 23:15:29

惟有如莲佳字,而非遍地莲开

王安忆的书,只读过《长恨歌》一本, 不喜。这次再读新书《天香》,是带了点妄图了解为何王安忆受到那么多人追捧的原因。阅读过程没有起伏,像一路繁花似锦走过,美但乏味。 《天香》的本意是为顾绣立传,出发点是极好的,像我之前就只朦胧听过顾绣,想必不在江浙地带的人士更...  (展开)
聆雨子 2011-04-02 14:43:30

最难仿处是红楼

   《天香》,王安忆的新作,收获两期连载,于是先睹为快。    一个家族的兴衰,一门技艺的源流,一座城池的变迁。中国的写作者们喜欢作这样的并置。以至于你常常分辨不清,究竟是哪一个线索,真正地推动了历史。    我想,王安忆这次欲得到的,不是讽今亦不是拟古,不是...  (展开)
追果果的小狐狸 2011-11-03 11:00:43

上海的风物志,闺阁的成长史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王安忆的这一部最新长篇小说《天香》依然秉承《长恨歌》的格调,将笔墨的重点放在女性的成长历程和心灵史。闺阁情谊和女性精神世界的幽微仍然是王安忆挂怀不下的坚持。 《天香》分为三卷,第一卷《造园》,从明嘉靖三十八年的上海写起,写到江南造园的风气之盛,鱼...  (展开)
黄小米 2011-07-11 01:40:54 麥田出版社2011版

上海市民性源起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王安忆勤恳写作长篇,叫其他作者羡慕她持之以恒,在读者这边却可能落得个吃力不讨好。《启蒙时代》引起同龄人学术阶层讨论,在我看来她受这些人暗示太多,一套文革复辟理论等她书一出即出师有名。她的分辩很快被众声(实则是单声)淹没,颇为可惜。 王安忆敷衍历史传奇,信心...  (展开)
齐物秋水 2011-05-22 08:53:44

清雅夹杂在这俗世里

于市井俗情的关注描摹,早在《富萍》、《桃之夭夭》、《骄傲的皮匠》等作品里,王安忆即已做了细致展示,自然,这是现代生活的勃勃生机。上海的小市民社会在其绵密琐细的笔法下,隐约露出俗世的生存哲学来,有卑微却无龌龊,有繁琐却无庸俗,生命的本质在在显现。试想,如此...  (展开)
Secretly 2012-10-04 16:51:57

阴气大盛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几天看完了《天香》 前半本感觉的确是好,优美优雅个性鲜明。只是申家颓败的势头开得太早,以至于只能毫无悬念的延伸,越往下越像是唠唠叨叨强作坚贞。大小姐脾气始终改不掉,已经掉在生活的尘埃里去,却还是不懂活着才是生活的真谛。申家的男人一昧的干净不谙世事,离了大随...  (展开)
帛琉 2011-03-28 10:09:34

常态下的女性情谊--生活总是要继续

为了《天香》,买了收获第一期,,又买了第二期。这篇小说与王安忆以往的创作有些不同。用词古朴,沉稳。整篇作品都透出一种厚重感。但是没有脱出王安忆最核心的创作理念:写常态生活下的事故人情。不论是写知青时期的人们,还是都市中的男女,都是不离开生活常规的,正...  (展开)
雨雪霏霏 2014-07-15 00:48:15

对我毫无吸引力的一本书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这本写得不好!看得好费劲,看了两天,直到现在,才看了一半多,但还是未能完全吸引我,跟之前读《纪实与虚构》那种投入、激动的感觉完全不同。这本书一点也不能让我激动起来,只觉得矫揉造作,好像故意把里面某些人物写得特冰雪聪明、高深莫测似的,比如小绸这个人物。而无论...  (展开)
季玛熊的爱波 2012-05-01 17:51:25

談“巧姐到民間”線索及申家的落敗

就把蕙蘭下嫁張陛看做是巧姐到民間這條線索,大致上的可行的,但也有一些個問題,使得這條線索又不同于紅樓,且要被紅樓弱得多。也就是說,蕙蘭嫁平民張陛有沒有必然性,是反映申家破落的一個表現或者說是結果,這裡就需要聯繫到文本中申家的盛衰了,然而這也是寫得格外搪塞模...  (展开)
猪恩 2013-03-12 14:46:21

历史中的顾绣

很久没读长篇小说了,因为一个“绣”字的契机,让我开始了《天香》的阅读。虽然一开始并没有刺绣,只是从一个园子慢慢铺成开来,书里的地名都是上海老地名,加之历史上的名人 - 徐光启的加入,感觉就像听长辈聊家常,说些祖上的故事一样那样津津乐道,虽然中间停了有十来天,但...  (展开)
话别锦少爷 2011-07-10 16:41:44

《天香》:良辰美景奈何天

这不是一本容易写作的小说,也不是一本容易阅读的作品。 说它是小说,其实更像散文,王老师把她散文化的写作风格又淋漓尽致地发挥了一次。明代江南申氏四代人的悲欢离合,你未唱罢我登场,看不出主线。不过无论如何“散”,总还是一家人的事。 那是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  (展开)
人在旅行 2011-05-26 14:32:26

《天香》:追寻上海的历史风韵

《天香》:追寻上海的历史风韵 《天香》是读不快的,但慢慢品读的过程让人很享受。目睹着天香园从兴建到衰败,目睹着一个个颇具灵性的人物渐渐凋零,目睹着天香园绣从园里走向园外,让人唏嘘感叹、怅惘不已。《天香》是一部古色古香的小说...  (展开)
曼殊 2017-08-01 22:50:31

说说天香园中的男性角色

看一段关于《天香》的访谈,作者王安忆说:在我的小说里,故事的行进,就是男主角不断退场的过程,在第一卷里有人觉得不知道我在干什么,其实第一卷就是要写,这些女性是怎么进入这个申家的。 申家就是在这个小说里面的主人公的在里面活动的这个场景的一家 ,一个大家族。那么...  (展开)
一平如洗 2013-02-07 10:23:03

不是故事,不是道理,是诗意

少时读书看故事,长大学道理,现在只在意文字本身。太阳底下,本无新事,科学技术也许是日新月异,但人生道理在先秦之前恐怕就说尽了。所以纪晓岚居然不留文字。对于我们老人家,看得进的书实在不多了。难得还有王安忆,配上王革美妙的声音娓娓道来。说像《红楼梦》,随便取一...  (展开)
sunflower 2012-01-09 17:54:11

〈天香〉观后感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初读,有些红楼梦的痕迹,却又不尽相同。但细想时,仍能察觉出模仿的迹象。一个大观园,一个天香园;两个园子都透着雍容而非大气;两个园子的物件都精致奢华;两个园子中都有个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却爱“厮混”于女人间的角色;两个园子中女性的地位都不可动摇。 明末,世事动...  (展开)
欢乐分裂 2011-08-23 21:37:09

群芳漫舞 索隐幻境

王安忆一向极对我路子,每出一本新作,必定追而购之,无论失望或满意,总能咂出不同味道,这就像爱一个人,爱到最后,竟面目模糊,到底什么样的身形眼目已无关紧要,只是心里存了一份亲近的心,让你心生温暖。 这本《天香》与她往年路数有点不同,多数人在通过《长恨歌》认识...  (展开)
拉维克 2011-04-05 02:35:07

吐槽

就小说而言,写的并不好。故事啰里吧嗦,人物也单薄的很,全靠作者一个人在一边做画外音:这个人是什么性格,那个人是什么性格,这个人做事的心理动机是什么,那个人为什么要那样讲话......比如希昭,被人看到一次,就赞扬一次,又是钟灵毓秀啦,又是了不得啦,汗,到底是说过...  (展开)
衢山 2011-03-02 22:45:30

落尽繁华见真醇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落尽繁华见真醇 2011年1月8日 11:30 从《长恨歌》《月色撩人》到《天香》的返璞归真 ——与作家王安忆谈新作及风格的转变 去年7月,孟京辉的话剧《堂吉诃德》在上海大剧院演出时,作家王安忆去看了。远远看她眼神发亮兴致勃勃如孩子般笑着,事后才知道,那时的她正埋首...  (展开)
<前页 1 2 3 4 5 6 7 8 后页> (共141条)

订阅天香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