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时代课题
只要跟“史”沾上边,那就不可能排除经验,不可能仅仅按照逻辑推理来组织观念并进行论述。因“史”这个字跟“变化”密切相关,所有观念的变化都与不可重复的具体经验密不可分。1 1、鲁迅处理自己生命经验的方式是以自己的生命体认历史
以自己的生命体认历史,在逝去的生命中感知短暂人生与悠久历史之间的关联,这就是鲁迅处理自己生命经验的方式。……他在生命逝去的实感中感知历史转折期的混沌与摇摆,同时也在感知在历史摇摆中任何一个旗帜鲜明的新思潮与新运动都难免逝去的命运,都是“中间物”。7 引自 第一讲 鲁迅的时代课题 2、鲁迅战斗的生命能量来自一种饱和的危机感
如果说鲁迅作为“现役文学家”一直坚持战斗到了他生命的最后一刻,那么,使他获得这种生命能量的时代情绪是什么?那是一种饱和的危机感。我不愿意简单地说这是一种愤怒的情绪,因为它远远大于愤怒。而这样一种饱和的危机感只有在极端状态下才能形诸文字,留给和后世。13 引自 第一讲 鲁迅的时代课题 3、鲁迅的论战不是是非之争,是真伪之争
李卓吾以极端的方式强调欲望的正当性,借此推出一个尖锐的时代课题:在历史转折时期,旧有的伦理秩序和价值观念都僵化为教条,在这样的历史时刻,拉大旗作虎皮是最危险的,哪怕是貌似高尚的旗号,都有可能是摧残人性的“软刀子”;以此相对,人的本来欲望反倒可能体现时代的要求。19 引自 第一讲 鲁迅的时代课题 4、鲁迅不是一个犬儒主义者
当我们不愿意用作伪的方式给时代开药方,给文坛开药方,给我们所处的环境开药方的时候,我们唯一的选择是在无可选择之处坚持。鲁迅一生的写作,他的嬉笑怒骂,他的各种各样颠覆尝试的比附,最终都指向了这样一个无可选择指出的坚持。32 引自 四、新旧之争的虚假性 5、鲁迅的偏激并不是人格的偏激
鲁迅的偏激并不是人格的偏激,他处理事实的时候是坦诚的。鲁迅的偏激针对的是当时人际关系中的大话、谎言、欺骗,以及表面为了公共事务,其实却是为自己谋利等各种各样他所无法忍受的现象,但这一切往往被遮蔽在冠冕堂皇的名义之下;他如果不用极端的方式戳破,而是用正人君子的方式去讨论的话,这些问题没有办法呈现出来。因此,他是偏激的,在偏激意义上理解他的激进,不要在立场上把鲁迅作为激进主义者。当然我们不能反过来说世上所有的偏激都是真问题,有大量偏激的伪问题比不偏激的伪问题还要可怕。 引自 六、鲁迅的反传统
83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