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0 弥生文化在世界史中的位置
日本列岛的王权诞生在自公元前4世纪水稻农业正式在九州北部地区安家落户以来约六百年间的弥生时代。倭人在列岛各地逐渐建立起部族式国家,最终又将这些部族式国家整合为被称作“倭国”的王国,一步步融入东亚的政治秩序。在此过程中,世界史也进入到帝国形成的阶段。可以说,纵横驰骋东亚的汉帝国与倭国之间的政治关系对倭国诞生的过程产生了影响。 在世界各地,开始农耕到王权诞生之间的时间间隔通常十分漫长。然而,日本列岛却在极短的时间内就走完了这一历程。有观点认为这是由于弥生时代的农业生产水平较高。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史确实可以视作科技进步史和生产力发展史,但就本书而言,笔者认为,日本列岛为何能在短时间内形成王权和国家,若要回答这个问题,仅靠分析生产力发展水平与经济基础是远远不够的。 能说明该问题的诸多因素,恐怕还有:① 有选择性地引入成熟的水稻农耕文化;② 可耕地面积狭小,农业技术具有环境适应性,劳动力组成具有集约性,而族群据此形成的纽带和集体意识都相对较强;③ 战争爆发的时期较早,族群内部形成了多层级的阶级关系;④ 确立了日式的农耕礼仪,并较早地将其转化为王权的统治观念,发展了王权的软实力;⑤ 来自汉魏晋王朝的恒长化的国际性刺激,加速了倭国建立微缩版王朝的步伐。 早在公元前3世纪末的弥生时代前期末,日本列岛就开始有国家形成,这是本书的主要观点之一。在谈及“日本国家的诞生”时,正如“日本”国号的诞生象征日本国家的诞生那般,是否形成具备完善国家权力的律令国家,是否形成族群认同感,是否能够发扬一致对外的族群集体意志,才是辨别日本列岛是否诞生国家的关键。换言之,笔者认为日本列岛的这片领土与公元7世纪那个名曰“日本”的权力结构体完全无关,日本列岛上的这个国家的原型其实是那些散布在列岛各地的部落联盟。它们才是构成近代国家的最大公约数。 此外,本书主张日本的国际化始于弥生时代。但这并不是说较之绳纹人,从南北渡海来的弥生人有着更为频繁的对外交流,而是说弥生人是最先开始“带着政治意图”进行对外交流的。不过也正是由于弥生时代与绳纹时代的这一差别,历史最终走到了决定性的分岔路口。到了弥生时代,本应是自由豁达的国际化,却相反强化了国家间的国家意识,社会朝着民族主义的方向发展。历史无法再返回绳纹时代。如果我们不能打破与全球化互为表里的国家意识与民族意识这两重禁锢,那么未来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时代将不会到来。 引自 终章 从世界史和现代角度看王权诞生
86人阅读
韧勉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208 首领制社会和国家的一般性指标
这段基于日本史国家演变过程的考古学与历史学知识普及,简明扼要,鞭辟入里!
-
211-212 国家的本质
通过梳理国家的本质,我们明白了很有可能是广义国家(对外国家)的部族式国家的规模越来越大...
-
380 弥生文化在世界史中的位置
> 查看全部7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