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述弗里德里希《海边僧侣》
卡斯帕·大卫·弗里德里希,《海边僧侣》,1808-1810,布面油画,110厘米*171.5厘米,夏洛腾堡宫藏,柏林。画中有一位孤独的中心人物,他正注视着天与水的浩瀚无垠。他一袭黑衣,从服饰上看是位僧侣;他的秃头,显示为一个小白点,与广阔无边的物质构成鲜明对比——就像在笛卡尔的哲学中,精神作为一个小点,位于小小的松果体中,却被认为无法还原为物质,后者作为广延,是精神在思想中所要面对并能够加以驱动的东西。僧侣被隔绝在这大地的根基之上,这是片冰冷的、没有植被的区域,一块光秃、原始、无机的土地。他面向黑暗一片的大海,云层从远处的地平线上升腾而出,变得越来越亮。画面的整个上层区域散发出光亮。我们可以用唯灵论的概念来阐释这幅画,其中,上帝或精神,通过光证明自己在自然中的存在。精神理解了作为其来源的圣灵,它渗透在自然中;肉身将以精神告终,就像物质世界最终在宇宙之光中达到顶峰。
49-50
根据18世纪思想家埃德蒙·伯克(Edmund Burke)的说法,只有让人内心充满敬畏和恐惧的画面才是具有崇高感的。我们在观赏浪漫主义绘画时常常会有这种感受,比如19世纪德国浪漫主义画家卡斯帕·大卫·弗里德里希(Caspar David Friedrich)的《海边修士》(Monk by the Sea)。
剧作家海因里希·冯·克莱斯特(Heinrich von Kleist)在评论这幅画时说,当我们面对这样一幅广阔无际的景象,“凝视画面,那种感觉就好像眼睑被人割去了一样”。安尼施·卡普尔和詹姆斯·特瑞尔在讨论自己的作品时,都曾提及《海边修士》。
《雕塑的故事》310
源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評述莫奈《贝勒岛的岩石》
1886年秋天,克劳德·莫奈(Claude Monet)在布列塔尼海岸外的贝勒岛(Belle-Île-en-Mer)...
-
評述库尔贝《海》
……地、海、空之间明确的分层;远景中画有一艘小船,显示出人们敢于在这浩瀚无边的大海里冒...
-
評述弗里德里希《海边僧侣》
-
評述柯罗《罗马:从法尔尼斯花园看到古剧场》
1826年,当时柯罗还是个年轻人,他就到意大利游览过,后来又去过几次,他以另一种眼光看待这...
-
評述柯罗《宁芙之舞》
柯罗曾一度因为他那带有银灰色调和薄雾气氛的风景画而身价倍增。在这类作品中,前景和远景都...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