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页 个人经验问题化
吴琦:您讲到转型的困难,其实也是一个把个人经验问题化的例子。之前在新加坡做博士后的时候,您肯定没有想过要从自己的个人经验出发来讨论什么问题。是不是在处理切近的问题,需要把实际材料和大的问题相联系的时候,个人的经历必须成为某种桥梁,至少也是提出问题、产生问题的一种介质? 项飙:确实是这样。对我来讲,个人经验的问题化起源就是对自己的不满意,讲来讲去都没有深度,不有趣,于是开始抱怨,抱怨体制、抱怨父母、抱怨童年,这样开始问题化。个人经验本身并不重要,但把个人经验问题化是一个重要方法。我们关心的是世界,不是自己,现在关键是从哪里开始了解这个世界,同时也更好地了解自己。把个人自己的经历问题化,就是一个了解世界的具体的开始。我对自己不满意,看自己的成长经历,同时也要看自己和这个世界的关系,别人怎么会想到这些事情而自己看不到,这样才能不断地看到很具体的世界。 自己的经验都不是自然发生的,都是在一定的情景下发生,有它的历史、来源和局限。问题化的意思不是把它变成了负面意义上的问题,把它割除掉,而是要更好地去拥抱它。像我也是,各种各样的弱项、缺点,问题化之后其实就理解到自己是怎么过来的,要跟这个局限共存。它和自恋是相反的关系。它的指向肯定是外在的,是把自己对象化,把自己的经验对象化。这个在心理上也是一个蛮好的运作,把个人经验问题化以后,比较容易心平气和,不是说那种通透的看法,而是刚好倒过来,你看到,世界其实是复杂、变动的,我在这么一个位置,很多时候让我不愉快,但这是大的格局,所谓“认命不认输”。我的挣扎本质上不是问题,当然每天有心慌,通过静坐、瑜伽、喝绿茶这些方式来缓解,但挣扎是活着的一部分,和不挣扎比,我肯定选择现在的挣扎。 吴琦:我们做这次访谈,一开始您也顾虑过不要谈那么多的个人生活,而是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发现,把自己作为样本、个人经验问题化这样一个路径,可能是有效的。 项飙:一开始的确没有这样的想法,是在聊的过程当中感觉到这是一个很好的讨论问题的做法。从个人经历开始,谈到一些大的问题,怎么嫁接这两者,这就是问题化。经历本身成了需要解释的问题。一开始,我们聊天主要还是谈思想,怎么进行社会干预,当时觉得个人经历只是背景,现在它成了基础性的材料。具体怎么问题化,需要知道很多东西,比如上小学的时候教育体制是什么样的、经济和社会是什么基本情况,得有这个历史知识;对其他同学是怎么做的、后来发展怎么样,也得有观察,如果观察不太准确,问题化一下子就偏了。所以它是一个切入点,一定要运用更广泛的知识,指向更大的存在。盘根式的思考方式都是连接性、互通性的。“打通”是什么意思,这个词我们已经说了很多遍了,打通就是回到实践,因为实践是最盘根、最通的!怎么样回到实践?从哪里回到实践?就是要从这些书本上学到的概念、范畴、理论、教条、框架离开,新的基础就是实践。但实践是那么流动、那么无情,怎么把握?个人经历就是开始把握实践的起点。 引自 个人经验问题化
57人阅读
小谢耳朵。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184页 民族与民粹
吴琦:这里提到对长时段历史的重视,和您之前讲到和那位牛津院长的辩论时,您认为短时段历史...
-
第186页 民族与民粹
欧洲的历史学家是把莱茵河西岸叫作市民的民族主义(civicnationalism),把莱茵河东岸叫作民...
-
第215页 个人经验问题化
-
第221页 新研究
我理解的多样性可能和描述意义上的多样性不一样,不是单单说有不同的文化、不同的自我认同,...
-
第229页 共同理想
而自我证明这个概念是个悖论。要证明自己其实就是没有自己,意思是说,要通过已经预设的原则...
> 查看全部36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