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马斯特里赫特
闻夕felicity (此时正是修行时)
读过 肉食星球
我那位科学记者朋友指出,如果生物反应器有实力生产人造肉,就会引发这些反应器该用往何处的生物伦理问题。能生产供人消费的肉食的生物反应器,也能生产供病人移植用的人体组织。如果能生产挽救心脏病病人生命的心脏组织,干吗还去生产汉堡这种生命极短、一天不到就变质的美食?不管是从道德还是经济角度,现在都无法直接做出选择。虽说这一点纯粹是假设上的,建立在有那么个万能的、可以随意分配食品和医疗资源的资源分配处的前提上,但它确实通过想象实验抓住了人造肉问题的一大要点。认为人造肉可行,就是认为可以一边利用医学的组织培养技术大规模生产食物,一边又没有分走医学领域的资源。对于有些人,这也等于说,人造肉产业成功的道德和现实影响,从环保和道德的角度都比医疗发展更有价值。我也见到一些科学家和企业家认为,组织工程学的发展会水涨船高地带动一切,开创一个丰饶主义时代,届时我们培养组织用于医疗和食品的能力将大大改变我们同活体材料(包括我们人体)的关系。 波斯特的意愿很明确,我们要成立一个推动人造肉研究的科学协会,他将下一环节用于讨论这一协会该做什么。结果,科学家和企业家七嘴八舌地争论起来,各有各的战略思想。一个人说,我们要生产汉堡、香肠及其他仿真肉制品。另一个说,不,我们要开创消费者以前没见过的食物。我们是应该想怎么通过欧盟和美国现有的市场管制,还是想办法绕过管制?这一点也引起了争议。波斯特重申,他是想建立一个研究生产肉类的组织工程技术的科学组织,而不是推销产品,令它们通过或绕过监管体制,融入消费者生活的公众化机构。然而,就算他这么说,科学操作与商业操作的分界似乎已然消失。有人问,真的要完全取代现在的肉食产业吗?这让我想到在座的有出于动物保护目的才对人造肉感兴趣的活动家,也有看重人造肉背后独特市场机遇的人士。 还有人提到很棒的一点,即生物学家和工程师的分工不该是前者制定计划让后者来实施这种顺序——换句话说,生物学家不该把规模化问题推给其他人解决。而且超大型生物反应器面临着从温度控制、生长介质循环,到细胞在整个反应器内相对均匀的分布等一系列工程学难点——这里列出的还是最表层的。这位发言者说,这两类专家更理想的交流,不该是零零散散的,而是应该在人造肉生产的整个开发过程中持续通畅地对话。 茶歇时,一名服务员问我有没有吃过北极熊干细胞做的冰激凌。北极熊干细胞?我后来才知道这是有意设计的玩笑;她指的是“下一代自然网络”推出的一个展品。这个组织制作了《试管肉菜谱》,其中呈现的预测中的未来食物仿佛真的一般。我回到会议时,心中还想着北极熊、冰和水(甚至正在消失的冰川)。我听一个发言者说,肉基本上由水构成,确实如此:75%的水、20%的蛋白质加5%的脂肪是描述肉类组成元素的常见比例。达塔尔说,我们才开始在实验室培养肉类,还没法想象它最终的定义,我在一旁猛点头。毕竟,水的形状是什么呢?这个环节结束了,波斯特站起来鼓掌,我们也都鼓起掌来。 引自 第十三章 马斯特里赫特
55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