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3 “写真”一词最早见于《文心雕龙》
”现存文献中,“写真”一词最早见于南朝刘勰的《文心雕龙》。是书《情采篇》云:“昔诗人什篇,为情而造文;辞人赋颂,为文而造情。何以明其然?盖风雅之兴,志思蓄愤,而吟咏情性,以讽其上,此为情而造文也;诸子之徒,心非郁陶,苟驰夸饰,鬻声钓世,此为文而造情也。故为情者要约而写真,为文者淫丽而烦滥。”但此处“写真”,为写“情”之真,写出真感情,非谓绘画也。释慧皎《高僧传》卷一三:“论曰:昔忧填初刻栴檀,波斯始铸金质,皆现写真容,工图妙相,故能流光动瑞。” “现写真容”,虽不是指绘画之“写真”,但却诠释了“写真”之本义。颜之推《颜氏家训·杂艺篇》云:“武烈太子偏能写真,坐上宾客,随宜点染,即成数人。以问童孺,皆知姓名矣。”这是现存指代绘画之“写真”最早的文献记载,从“坐上宾客,随宜点染”等描述可知,“写真”是指现场描绘人物的形象,即“现写真容”之所指。又,杨衒之《洛阳伽蓝记》载:“法云寺,西域乌场国胡沙门昙摩罗所立也……摩罗聪慧利根,学穷释氏。至中国,即晓魏言及隶书,凡所闻见,无不通解,是以道俗贵贱,同归仰之。作祗洹寺一所,工制甚精。佛殿僧房,皆为胡饰,丹素炫彩,金玉垂辉,摹写真容,似丈六之见鹿苑;神光壮丽,若金刚之在双林。伽蓝之内,花果蔚茂,芳草蔓合,嘉木被庭。京师沙门好胡法者,皆就摩罗受持之。”据此推测,“写真”概念的生成,与西域“现写真容”或“摹写真容”的塑像或绘画方式密切相关,这种造型方式和手法,能逼真地刻画所绘对象的形貌特点,如同真出,故谓“写真”。 引自第333页
102人阅读
韧勉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167 “泼墨”的内涵
20世纪,黄宾虹在董其昌“六墨”的基础上,提出了“平、留、圆、重、变”之五笔,又增加宿墨...
-
330-331 作为风格样式的“写意”
通过以上论证可知,“写意”起初并非用于修饰绘画,而是多指抒发情感、倾吐心意。画学著述首...
-
333 “写真”一词最早见于《文心雕龙》
-
351 “写生”“写真”与“写貌”的关系
整体上看,传统中国画的“写生”逐渐取代“写真”与“写貌”,“写生”的对象已涵括了中国画...
-
418 “文人画”概念的生成
清代王原祁等纂辑的《佩文斋书画谱》(成书于1708年),提出了“文人画”之概念,对其内涵的...
> 查看全部13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