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1 “写生”“写真”与“写貌”的关系
整体上看,传统中国画的“写生”逐渐取代“写真”与“写貌”,“写生”的对象已涵括了中国画的各类题材。但就山水画而言,谢赫的“移写”,张璪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郭熙的“身即山川而取之”,黄公望的“皮袋中置描笔在内,或于好景处,见树有怪异,便当模写记之”,王履“吾师心,心师目,目师华山”,石涛“搜尽奇峰打草稿”等,既包括现场“传模客观物象”的作画方式,也包括目识心记,归而默写,还包括提炼概括而写山水之“影”。俞剑华论中国画写生:“并无一定之停点,亦无一定之视点,更无一定之地平线,画者如坐飞机,左右回翔,如乘电梯,上下任意。故能近睹村树,远瞻遥山,上观峰顶,下瞰幽谷。左右逢源,取舍随心……撷其精华,去其糟粕,重行淘汰,重行组织……此种遗貌取神,不即不离之写生方法,乃国画之特长,为西洋固定方法所不及。”准确地概括了山水画写生的方法和特点。随着西方绘画及其理论的介入,至20世纪,“写貌”与“写真”逐渐退出了画学术语范畴,很少被用及,而“写真”则多被用于新兴的摄影领域,一般指艺术照、写真集,广义上又泛指照片,甚而亦能包含所有的摄影题材。同时,“写生”一词在中西绘画中均被使用,其内涵发生衍变。今人却多将其理解为“现场写生”或“对景写生”。故就题材言,写生的内涵扩大;就作画、取材的方式言,写生的内涵缩小。目前,“写生”一词之所指,扩及所有绘画题材,凡以一切真实物象为创作对象的绘画行为皆包含在内。诚如阮璞所言:“释彦悰《后画录》始用‘写生’一辞,后来则以之专指写貌活禽生卉,为花鸟画科之别称,近代更以之扩及于写貌一切有生、无生之物,凡属对看而写之者,俱得谓之‘写生’。” 引自第351页
87人阅读
韧勉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330-331 作为风格样式的“写意”
通过以上论证可知,“写意”起初并非用于修饰绘画,而是多指抒发情感、倾吐心意。画学著述首...
-
333 “写真”一词最早见于《文心雕龙》
”现存文献中,“写真”一词最早见于南朝刘勰的《文心雕龙》。是书《情采篇》云:“昔诗人什...
-
351 “写生”“写真”与“写貌”的关系
-
418 “文人画”概念的生成
清代王原祁等纂辑的《佩文斋书画谱》(成书于1708年),提出了“文人画”之概念,对其内涵的...
-
436 ,以“文人画”诠释“中国画”
了较为深入的总结。 “文人画”由宋元时期的非主流形态,至明清时期,经董其昌等人的建构而逐...
> 查看全部13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