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被遗忘的时光: 时间对认知、情绪和精神疾病的影响
睡眠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影响 ◆ 多奈哌齐、卡巴拉汀和加兰他敏等药物都能阻断乙酰胆碱酯酶分解大脑中的乙酰胆碱,维持乙酰胆碱水平,明显缓解认知能力下降和睡眠/觉醒周期紊乱。服用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后,一些患者的认知能力在数月内得到改善。 ◆ 年轻时有睡眠及昼夜节律紊乱的人老后罹患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似乎更高,睡眠及昼夜节律紊乱与脑脊液和大脑中β-淀粉样蛋白(Aβ)增多密切相关。这些错误折叠的蛋白质聚集起来,沉积在神经元之间,形成斑块。睡眠及昼夜节律紊乱与最近发现的胶质淋巴系统紊乱存在联系。胶质淋巴系统是一种废物清理系统,能清除脑脊液中的有毒物质,其中就包括β-淀粉样蛋白。要知道,胶质淋巴系统在睡眠期间最为活跃,这表明睡眠实际上可能有助于防止β-淀粉样蛋白堆积,进而预防阿尔茨海默病。最近有项研究采用了脑扫描技术,发现健康人被剥夺睡眠仅仅一个晚上后,其脑部沉积的β-淀粉样蛋白就显著增加了。 引自 第九章 被遗忘的时光: 时间对认知、情绪和精神疾病的影响 认知、昼夜时间与睡眠及昼夜节律紊乱 ◆ 平均来看,成人的认知能力从醒来后急剧上升,到中午前后达到顶峰,青少年的认知能力则在下午达到顶峰。 ◆ 记忆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编码,即获取信息后形成新记忆,但这种记忆很容易被遗忘;第二阶段是巩固,也就是新记忆逐渐“沉淀”为稳定的长期记忆;第三阶段是检索,也就是回忆起巩固后的记忆。巩固后的记忆称为长期记忆,分为两类。第一类是陈述性记忆,指受意识控制的记忆,可以作为事实和概念被回忆起来。它们通常被称为“常识”,第二类是程序性记忆,指与采取行动和发挥技能有关的记忆。简单来说就是关于如何做某事的记忆,例如骑自行车、系鞋带或烹饪惠灵顿牛排。陈述性记忆与程序性记忆的区别,不仅仅是语义层面上的。在睡眠过程中,两类不同记忆的编码方式似乎也不一样。多项研究表明,陈述性记忆与慢波睡眠有关,长期储存在大脑颞叶中;程序性记忆则与快速眼动睡眠有关,储存在小脑内。需要说明的是,快速眼动睡眠不仅与程序性记忆有关,还与情绪记忆有关,尤其是与创伤后应激障碍有关的记忆。 引自 第九章 被遗忘的时光: 时间对认知、情绪和精神疾病的影响 情绪、精神疾病与睡眠及昼夜节律紊乱 ◆ 产后抑郁症与新生儿降临有关。季节性情感障碍(SAD)发生在一年中的特定季节,通常从秋末开始,持续到春季或夏季。精神病性抑郁症是一种严重的抑郁症,伴有精神病发作,例如出现幻觉(看到别人看不见的东西,听到别人听不见的声音)或妄想(抱有强烈但错误的信念)。双相情感障碍(躁郁症)的定义是情绪从抑郁到躁狂来回切换。情绪低落时,双相情感障碍的症状类似于临床抑郁症。躁狂发作期间,患者可能欣喜若狂,也可能烦躁或多动。 ◆ 精神病性障碍有不同类型,包括以下几种。精神分裂症,患者出现妄想和幻觉,发作时间超过6个月,工作、学习和人际关系可能受到严重影响。分裂情感性障碍指患者同时出现精神分裂症和情绪障碍的症状,例如抑郁症或双相情感障碍。短期精神障碍指短期的精神病性行为,往往是对压力事件(例如亲人过世)的反应,通常恢复较快,一个月内就会康复。妄想症,患者抱持虚假且坚定的信念,认为自己的看法合理且真实,例如被人跟踪或遭人暗算。物质所致精神病性障碍是服食或戒除毒品引起的精神障碍。 ◆ 80%以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都存在严重的睡眠及昼夜节律紊乱,睡眠及昼夜节律紊乱也被视为精神分裂症的一大特征。 ◆ 精神疾病与睡眠及昼夜节律紊乱在大脑中拥有共同的通路。因此,使人易患精神疾病的脑神经递质释放模式改变,也会同步影响睡眠及昼夜节律系统。 引自 第九章 被遗忘的时光: 时间对认知、情绪和精神疾病的影响
49人阅读
青屿侬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七章 生命节律:昼夜节律与性
何时欢好 ◆ 月经周期始于出血的第一天,来月经是因为子宫内膜脱落——子宫内膜已经为孕育受...
-
第八章 七个年龄段的睡眠: 昼夜节律与睡眠如何随年龄增长而变化
幼儿时期的睡眠(婴儿到青少年) ◆ 胎儿和孕妇的睡眠:胎儿在子宫里大部分时间都在睡觉。出...
-
第九章 被遗忘的时光: 时间对认知、情绪和精神疾病的影响
-
第十章 何时服药:脑卒中、心脏病、头痛、疼痛与癌症
◆ 阿司匹林也被称为乙酰水杨酸(ASA),也就是人工合成的水杨酸。水杨酸最初是从柳树皮和其...
-
第十一章 昼夜节律军备竞赛:免疫系统与疾病侵袭
◆ 免疫反应确实引人入胜,但也确实极其复杂。而且免疫学家不断更新术语和概念,导致情况越发...
> 查看全部14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