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页
- 页码:第83页
……陈森在对梅子玉、杜琴言以其他男伶吹捧之际,无意间透露了一个冰冷的事实,即几乎所有男伶都来自贫困家庭,他们被卖进戏班,经过“学习”后才变成了“美人”与“佳人”。在性别定位上,他们也许是,也许不是,同性恋。陈森描绘的男性中心社会,不仅将其性及伦理规范强加于妇女,而且在必要时能将社会经济地位低下的男人“变成”女人,以利供销。那些男伶无论在事实上还是在象征意义上,都是为了谋求生存而被“女性化”的牺牲。 陈森运用感伤艳情与才子佳人小说的成规,书写《品花宝鉴》,也许原来无意张扬(同性)爱欲叙述,但他毕竟因此开启了潘多拉的魔盒。他将同性本能(instinctive)的冲动与社会制度(institutional)的因素混合起来,并将其放置到晚清欢场情境中,由此浮现了“三种”性别,形成了连锁镜像。其一,在一部有关颠倒鸾凤的浪漫小说里,女性只不过被视为一种素材,为同性恋狂想的幻影提供材料。其二,虽然同性恋构成了整片叙述的骨干,但是其合法性却来自对异性恋之有效性的首肯。最后,男性与男性的社会(homosocial)关系的形成,竟在男性与男性的情爱(homoerotic)恩情中最为明显地表现出来;而此役关系竟以渴望“完美”的女性气质为前提。 引自第83页
55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