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北窓 (Ah!ほのかな予感から始まり、)
- 章节名:导论
……许多现代批评家,实际上在他们某些最核心的理论中,更为突出地运用了浪漫主义思想。 引自 导论 此段说的是如艾略特那样反浪漫主义并标举新古典风格("wit, paradox, irony")的批评家、他们的一些理论其实早在本卷(18世纪后期)就已为早期浪漫派所提出。
诗歌的基本要素是比喻和象征……我们应当感激歌德将寓意与象征区别开来……一切诗歌都是神话,创造新的神话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是存在的,这种观点恰恰又是首次由赫尔德、谢林和弗里德里希施莱格尔提出。唯一可能的先声,是威廉布莱克的幻想和神话式遐想,这些思想在他们的时代则无人知晓,或鲜为人知。 引自 导论 后面有说这种“新神话”的创作代表者是诺瓦利斯和霍夫曼等。
大多数现代批评家,要求诗歌具体,直观,贴切,而不是抽象的或者普遍性的。我们可以再度证明,一些前浪漫主义时期的批评家,最先坚决摈弃了诗歌是抽象的、普遍性的这些较为陈旧的观点……或许比较妥当的说法是,现代批评已将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观念,奇妙地混为一体。……现代批评提出的问题,以前就有人提出过,现代批评深深地扎根于本书讨论的这段时期。 引自 导论 真是历史主义的方法论啊。以上第1节。
……【本卷所讨论的前追溯到1550到1750年左右】存在着三个可以清楚辨认的阶段,不妨说其特点表现为:权威的支配,理性的支配,最后为趣味的支配。……文学史上始终存在着理论与实践的巨大鸿沟。三百年来,人们翻来覆去,重复的是亚里士多德和贺拉斯所主张的观点,争辩不已的还是这些观点,而且将它们编入教材,铭记在心——而实际的文学创作,却完全独立的走着自己的路。实质相同的批评理论,则为各种不同类型的人所信奉……不论多恩,还是和他志趣相投的任何诗人,都未曾发展一套文学理论,能够切实说明他们那种大相迳庭令人惊讶的诗歌实践。 引自 导论 按仆一直觉得John Donne和黄庭坚在风格和接受史上有相似。但这样看来、黄山谷的有一种自分独创的理论则幸运一些了。
我们将根据以下的设想进行探讨: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是十分间接的;我们可以忽略这层关系,因为我们的旨趣毕竟主要是理解各种思想。……批评家们所写的具体诗篇我们将撇开不予考虑…… 引自 导论 以上第2节。
我们倘若将明确的焦点,始终集中于批评的理论和见解,那么另一个极端复杂的问题就必须予以排除:本书叙述的种种变化,我们不从因果关系方面加以说明。从终极意义上说,论者无法根据因果关系来说明精神事物……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在各种思想的演化过程中,存在着内在的逻辑关系:各种观念的辨证关系。一个思想很容易为人推向极端,或转向对立面。关于前此或流行的批评体系的反作用,乃是思想史上最常见的推动力……有些东西只能归诸于个人的首创精神,和那些在特点时间内思维致力于一个特殊问题的天才人物的机缘。 引自 导论 仍旧是基于历史主义。
笛卡尔的唯理论、洛克的经验论和莱布尼茨的唯心论,三者的影响在这三个先行国家的批评里留下了烙印,而且似乎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法国、英国、德国批评方面的差异所在。 ……英国文学从来谈不上是一种宫廷文学,相比之下,都市气味和集中程度远远不及法国文学。所谓前浪漫主义,似乎多半是指生活在乡村或者来自乡村的那些人的趣味:在一块墓地上,几乎卜居终身的大批教士及其子息,已被视为“墓园”诗派赖以形成的一个“原因”。 在德国,情形与英国不无相似之处:矛头指向法兰西的爱国主义情绪同样存在,并且在七年战争期间骤然高涨。这种情绪同时针对标举法兰西趣味的德国权贵,有其针对腓特烈大帝。 引自 导论 关于英国、墓园诗派除了译注指出的Robert Blair和Edward Young之外、恐怕更有名的是字面意义上“一诗成名”的Thomas Gray吧。英国浪漫和前浪漫派除了乡土气息外、大概还有公务员气息吧、像华兹华斯和司各特都是公务员。而德国浪漫派、仆则始终认为和其民族主义的成长关系更大一些、之前看的《黑色雅典娜》也是如此说。以上第3节。
60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