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页 童年不是一生的诅咒
- 章节名:童年不是一生的诅咒
- 页码:第74页
是童年还是基因影响了人格?
童年不是一生的诅咒 我认为这些看法太过重视童年的重要性了。事实上,我认为历史并没有那么重要。没有任何实验支持童年事件会影响成人的人格,也没有任何证据指出过去能决定未来。 20世纪50年代,许多研究者都热衷于找出童年决定成人发展的证据,他们以为可以找到很多童年不幸而造成以后毁灭结果的证据,例如父母身故、离婚、童年得重病、被虐待、被忽视、遭到性侵犯等都会造成成年期的行为失常,但经过大规模地调查成人心理健康水平和童年不幸的关系后发现,结果并不如研究者所预期。 虽然有一些支持的数据出现,但并不多。举例来说,假如你母亲在11岁以前去世,你长大后比较容易抑郁,但没有很抑郁,而且你必须是女性,而这种效应也要只在一半的研究中出现过。至于父亲的去世,对你则没有任何可测得出的影响。如果你父母离婚了,对童年晚期及青春期会又一些干扰效应,但随着你的长大,这些问题便逐渐消失,到成年后便没有什么影响了。 童年时的大灾难可能对成年后的性格有一些影响,但是也仅仅是少数,且不易察觉。简单来说,童年的不幸不能决定长大后会出现怎么样的问题,你没有任何理由将逐渐的抑郁、焦虑、婚姻不美满、吸毒、性问题、失业、攻击性、酗酒或暴怒,都怪罪到童年的事件上去。 很多这类研究在研究方法上通常会有所缺失,研究者在热衷于支持弗洛伊德的理论时,忘记了控制基因变量。1990年以前,这些研究者会被他们的偏见所蒙蔽,没有看到暴力的父母可能会把暴力倾向基因遗传给他的孩子,所以孩子长大后虐待逐渐的孩子或犯下刑事罪行,这很可能是由于先天因素而不是后天造成的。现在有研究调查一出手便被不同家庭收养的同卵双胞胎,等到成年后观察他们的人格异同,这种研究便能控制基因,因为他们的基因是一模一样的。也有研究调查后被收养孩子长大后的人格倾向,将它与生身父母与养父母的人格特质作比较。这些研究都发现,基因对人格有很大影响,而童年事件的影响却微乎其微。 引自 童年不是一生的诅咒
1131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