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页
- 页码:第175页
实则上古汉语“而”的使用经历了时代阶段的发展,必须通过历时的角度加以研究,始得呈现其全貌。简单地说,春秋以前(《诗经》时代)的“而”还不是一个跟英语and相当的通用连词,而是一个表转折语气的标记,是一个副词而不是连词。“而”的连词用法产生于东周以后。 甲骨文没有虚词“而”,也没有与先秦时期连词“而”相近的功能词。据此可以说殷商时代“而”还没有产生。
早期金文也没有“而”。就目前所见到的出土资料来看,“而”字在西周铭文中还没有出现,一直到春秋晚期铜器铭文里才找到真正能确定是连词用法的“而”。
……
据崔永东《两周金文虚词集释》,连词“而”到春秋后才频繁出现,如战国时期中山诸器铭文中,“而”字共见11例。 传世文献中,《尚书》《周易》和《诗经》都有“而”字。《今文尚书》“而”字共有27例,然仍难认为是西周时代已有连词“而”的证据。”比较能确定是周初浩辞的各篇中都没有“而”字句,只有《顾命》“眇眇予小子,其能而乱四方,以敬忌天威?”出现了“而”字,但《顾命》这个“而”字却出现在不该出现的地方。它不是连接两个谓语而是处于一个能愿动词和它的补语之间,故王引之认为这个“而”是“以”的变体,“其能而乱四方”犹言“其能以治四方?”(《经传释词》第七)。“以”“而”互代,在先秦典籍中并非少见。
37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