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页
- 页码:第12页
要有创意,首先要有对于新鲜事物的好奇兴趣,也就是要有对于单调无聊的不耐烦。不耐烦,来自感官未能得到满足的饥渴,那也就得要感官开放,封闭、懒惰的感官甚至不会知道自己的不足。 一个不重视文学艺术的社会,大家的感官停留在低度利用的状态下,社会上必然充斥了不断重复的、熟悉的东西。听音乐,只听千篇一律的歌曲因为耳朵懒惰到只听得进这样的东西。看戏剧,就只看剧情不断互相抄袭的连续剧,因为人的感情也低度开发到只看得懂这样粗糙的东西。 这样的社会,不可能创新;这样的社会,甚至缺乏基本的勇气,对自己不熟悉的东西产生兴趣。 创新的冲动,只能来自感官的敏锐需求。敏锐的感官具备了一百种感受力,周遭环境却只能提供六十种的刺激,那么感官的主人自然会有源自生命内部的动能,去寻找、去创造那缺乏的四十种。这才是社会创意最坚实的来源 最基础的工作,是打造各种渠道,尽量排除各种阻碍,让更多人更容易接触文化艺术的刺激。同时提供接近、进入文化艺术领域的导领协助平常懒惰、低度利用的感官一旦被打开,很自然会从得到的乐趣中行生出下一步的渴求来。越多人勇敢开发自己感官的可能性,就会有越强大的力量冲破既有生活的平庸。冲破平庸,就是创新。 引自第12页
40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