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页 现代中国同性恋话语之发轫嵌入性抑或本土性?
- 章节名:现代中国同性恋话语之发轫嵌入性抑或本土性?
- 页码:第110页
西方有关同性恋权利和同性恋身份的思想显然影响了当代中国同性恋社群的生存处境,但是,当非西方社会遭遇西方新近发展的性话语时可能产生新的各种身份,但这些发展无法通过西方的经验来预见。美国人类学家罗丽莎(Lisa Rofel)认为,中国同性恋既非全球同性恋身份的另一个例证,也非仅仅一种地方特性。同性恋的普遍人性并不排斥作为中国人的特性,对普遍性的强调只有在与中国人特性的对话中才有意义。在“同性恋”这一修辞下所纳入的各性征极为多元化,因此“同性恋身份”的可能性与有效性值得质疑。这种“超级身份”有意忽视同性恋者在关键选择时的模糊性,并省略那些难以纳入“图景”的因素,以将身份强行纳入既有的框架内。“同性恋特征”是使异性恋身份/认同稳固化的想象性场域。这种批判性视角有助于我们在探讨西方之外的同性恋身份时超越相同与差异的二元对立,并直接指向中国同性恋的本土化与全球化、内生性与嵌入性之间的关系。 引自 现代中国同性恋话语之发轫嵌入性抑或本土性?
76人阅读
夏夜寂寞属壁虎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203页 红色酷儿理论:同性恋政治学的批判性反思
在莫顿看来,“橱柜”是工资——劳动体系的附属物,在该体系下,阶级利益总是优先于文化差异...
-
第110页 现代中国同性恋话语之发轫嵌入性抑或本土性?
-
第205页 红色酷儿理论:同性恋政治学的批判性反思
马克思主义者严厉抨击酷儿理论,指出一系列历史性的发展因素导致酷儿理论产生严重的内部危机...
> 查看全部3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