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奥]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出版社: 天津人民出版社
出品方: 果麦文化
原作名: Das Ich und das Es
译者: 徐胤
页数: 296
定价: 52
丛书: 果麦经典:哲学
ISBN: 9787201153995
出版社: 天津人民出版社
出品方: 果麦文化
原作名: Das Ich und das Es
译者: 徐胤
页数: 296
定价: 52
丛书: 果麦经典:哲学
ISBN: 9787201153995
内容简介 · · · · · ·
1920《超越唯乐原则》
人心有对立的本能和欲望。
在追求快乐的同时,也在追求超越快乐,
在不顾一切想生存下去的同时,也追求自毁和死亡。
1921《群体心理和自我分析》
弗洛伊德在本篇中高度评价了勒庞 的《乌合之众》,
同时指出在自我与理想自我之间会有必然的分裂。
1923《自我与本我》
自我是社会性的,
本我是本能性的。
在现实与幻觉、故意的暗示与潜意识的夹击之中,我们到底是谁?
1926 《障碍、症状与恐惧》
障碍是功能实现过程中的受阻,
症状的出现是因为对欲望的压抑。
本篇讨论饮食、性、运动以及认知障碍或症状之下的心理恐惧问题。
自我与本我的创作者
· · · · · ·
-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1856—1939)
奥地利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
二十世纪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
他的“潜意识”“自我”“本我”“俄狄浦斯情结”“力比多”等概念
深刻影响了包括哲学、心理学、文学、美学在内的现代人类文明
代表作品
《梦的解析》《自我与本我》《性 学三论》《精神分析引论》《图腾与禁忌》等
目录 · · · · · ·
001 超越唯乐原则
063 群体心理与自我分析
064 导论/066 勒庞笔下的群体心理/076 对集体精神生活的其他论述/082 暗示和力比多/088 两种人为群体:教会和军队/095 其他一些任务和研究方向/100 认同作用/107 爱与催/113 群居欲望/119 群体与原始部族/126 自我的一个阶段/131 后记/
145 自我与本我
147 意识和潜意识/153 自我与本我/163 自我与超我/174 两种欲望类型/183 自我的从属关系/
197 障碍、症状与恐惧
063 群体心理与自我分析
064 导论/066 勒庞笔下的群体心理/076 对集体精神生活的其他论述/082 暗示和力比多/088 两种人为群体:教会和军队/095 其他一些任务和研究方向/100 认同作用/107 爱与催/113 群居欲望/119 群体与原始部族/126 自我的一个阶段/131 后记/
145 自我与本我
147 意识和潜意识/153 自我与本我/163 自我与超我/174 两种欲望类型/183 自我的从属关系/
197 障碍、症状与恐惧
001 超越唯乐原则
063 群体心理与自我分析
064 导论/066 勒庞笔下的群体心理/076 对集体精神生活的其他论述/082 暗示和力比多/088 两种人为群体:教会和军队/095 其他一些任务和研究方向/100 认同作用/107 爱与催/113 群居欲望/119 群体与原始部族/126 自我的一个阶段/131 后记/
145 自我与本我
147 意识和潜意识/153 自我与本我/163 自我与超我/174 两种欲望类型/183 自我的从属关系/
197 障碍、症状与恐惧
· · · · · · (收起)
063 群体心理与自我分析
064 导论/066 勒庞笔下的群体心理/076 对集体精神生活的其他论述/082 暗示和力比多/088 两种人为群体:教会和军队/095 其他一些任务和研究方向/100 认同作用/107 爱与催/113 群居欲望/119 群体与原始部族/126 自我的一个阶段/131 后记/
145 自我与本我
147 意识和潜意识/153 自我与本我/163 自我与超我/174 两种欲望类型/183 自我的从属关系/
197 障碍、症状与恐惧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超越唯乐原则》: 它的大致内容是,人们原先以为,决定人的行为的主要动力是唯乐原则,也就是寻求快乐和满足。因为这是由人的本能决定的。可是,弗洛伊德经过研究移情现象发现,除了唯乐原则,还有一条更基本、更符合人的本能的原则,它的作用超出了唯乐原则。这就是强迫重复原则。它要求重复以前的状态,要求回复到过去。这也正是由本能决定的。在此,弗洛伊德提出了他对本能的独特见解。他认为,本能所表现出来的倾向并不是像人们普遍认为的那样,是积极的、发展的、促进变化的。相反,本能是生物惰性的表现。它要求回复到事物的初始状态,因而是保守的。像人这样的有机体,其所源出的状态是无机状态,人身上那种具有保守倾向的本能所要求恢复的正是这种无机状态,所以这种本能实际上就可称之为死的本能。除了死的本能之外,人身上还有另一种作用完全相反的本能,它抗拒死亡,要使生命得到保存和更新,我们可称它为生的本能。弗洛伊德认为,真正的生的本能就是性本能。因为它导致繁殖,导致新生命的诞生,并使人类的生命历程得以延长。生的本能是建设性的,而死的本能是破坏性的。由于这两种本能作用相反,又始终同时并存,这就使得人的生命运动历程总是带着动荡不定的节奏。 (查看原文) -
《超越唯乐原则》: 在这篇著作中,弗洛伊德除了指出强迫重复原则存在之外,还第一次把本能概括成上述两大类,并指出它们的对立作用。 (查看原文)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果麦经典:哲学(共19册),
这套丛书还有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幸福之路》《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社会契约论》《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等
。
喜欢读"自我与本我"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自我与本我"的人也喜欢 · · · · · ·
-
- 弗洛伊德爱情心理学文选 8.4
-
- 史瑞伯 8.0
-
- 自我本我与集体心理学 8.0
-
- 图腾与禁忌 8.1
-
- 狼人 8.4
-
- 洛克与政治理性 8.4
-
- 肯定生命:尼采论克服虚无主义 8.6
-
- 亚里士多德 9.5
-
- 诙谐及其与潜意识的关系 7.5
自我与本我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03 条 )



集体心理学:弗洛伊德论身份认同
自荣格在1922年《论分析心理学和诗的关系》一文中提出“集体无意识”以来,研究者对弗洛伊德的指摘似乎找到了理论上的支持,进而对精神分析学的鼻祖弗洛伊德不屑一顾。然而,“集体无意识”并非荣格的原创性观点,而是直接抄袭了弗洛伊德的思想。 弗洛伊德于1921年发表《集体心...
(展开)

读书笔记 | 超越唯乐原则
1. chap1 唯乐原则与唯实原则之外 1.1. 唯乐原则 1.1.1. 发生原因:不愉快的紧张状态 1.1.2. 发展方向:最终使紧张状态消除 1.1.3. 结果:避免不愉快或产生愉快 · 联系 • 不愉快=兴奋量的增大 • 愉快=兴奋量的减少 • 愉快和不愉快与稳定和不稳定状态之间存在着一种心...
(展开)


弗洛伊德的哲学向心理学作品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这一本书相当于弗洛伊德三本书的合集:《超越唯乐原则》、《群体心理和自我分析》及《自我与本我》。这三篇著作是弗洛伊德晚年比较成熟的理论。弗洛伊德的这三部作品提出了很多当时令人耳目一新、现在也发人深省的理论和概念,比如自我、本我和超我等。但是也有一些非常明显的... (展开)
读《自我与本我》| 没有一锤定音的自我
磕磕绊绊读完了,读的过程极其痛苦,晕头转向,气急败坏,翻译过来的句子非常奇怪,长篇累牍,艰深晦涩,大篇幅的心理学的术语,力比多、二元论、快乐原则、集体心理学……不知所云,完全不知道作者想表达什么。在此挑几个我读明白的概念说一说。 1.生本能与死本能 由于受到德...
(展开)

弗洛伊德晚年最经典的心理三个概念:本我、自我和超我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弗洛伊德有这样一个比喻:本我是马,自我是马车夫。马是驱动力,马车夫给马指方向。自我要驾御本我,但马可能不听话,二者就会僵持不下,直到一方屈服。弗洛伊德有一句名言:“本我过去在哪里,自我即应在哪里。” 是不是感到有点晦涩难懂,那就简单地说。 弗洛伊德提出了自我... (展开)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8 )
-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1)8.2分 2994人读过
-
Fischer (Tb.), Frankfurt (1992)暂无评分 2人读过
-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5)8.1分 287人读过
-
台海出版社 (2016)7.7分 161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灵修/心理/哲学/思维/情感/婚姻书单 (蓝蓝的紫)
- 【新书过眼录·中国大陆】2020 (普照)
- 认知、思维和决策的数字化----数字化核心2 (小毛叔)
- 西西书架 (豆友ZGf7ISF6Xc)
- 社科 (Y_ANG)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自我与本我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香脆脆鼹薯饼 2025-03-23 14:42:52 陕西
延伸感知痛苦的边界,成了人生来就有的共同命运
4 有用 文論尊 2022-09-04 14:50:03 上海
可能问题不是精神分析翻译为何这么难,还是态度问题,歇斯底里翻成羊癫疯,这不是一句非专业可以盖过的,即使是翻译内容上是外行,稍微认真一点这里都不会插入这样一个俗语
0 有用 Misamo 2020-12-31 23:33:24
2020最后一本书,没太读懂所谓「抵抗与反向占有」以及对强迫症的论述,对俄狄浦斯情结、恐惧症相关内容有了更多了解。
2 有用 布布布考斯基🍬 2020-10-13 16:05:37
怎么说呢,首先得自我检讨,逻辑能力太差,记忆力也不好,然后得批评一下弗洛伊德,太爱用术语了,全文充斥着概念性的描述。结果就是,我读了后面就忘了前面。
0 有用 芭芭拉绿 2021-07-07 16:08:11
很烧脑子的阅读体验,就像他原话说的“把思考发挥到极致的结果......”,其实也不难懂,要是能有人细细讲解应该会好消化理解点。看了“超越唯乐原则”,随后在不快乐的体验中果断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