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Jung6对《西线无战事》的笔记(5)

西线无战事
  • 书名: 西线无战事
  • 作者: [德] 埃里希·玛丽亚·雷马克
  • 页数: 256
  • 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
  • 出版年: 2021-1
  • 10 Ⅰ

    他们还在写作和演讲时,我们已经见识了野战医生和死亡——他们还认为效忠国家是最伟大的事业时,我们已经知道,对死亡的恐惧更加强烈。尽管如此,我们绝不会叛变,成为逃兵、成为懦夫——这些词他们信手拈来——我们跟他们一样,热爱我们的国家。每次进攻时,我们都英勇地往前冲——但我们现在明辨是非。我们学会了观察。我们突然孤独地可怕——我们还将孤独下去。
    引自第10页

    煽动战争和仇恨的爱国主义是可恨,恶心的。

    2022-04-24 15:54:11 回应
  • 17 Ⅰ

    我们接受了十周的军事训练。这段时间对我们的彻底改造。 三周后,我们不在费解:比起父母、老师,比起从帕拉图到歌德的全部文化,一位穿着镶边制服的邮差更具威力。我们年轻而觉醒的双眼看到,老师们对祖国的传统观念,此刻在这里,化为对个性的扼杀,即便对最卑微的奴仆也不会如此苛刻。
    引自第17页

    军训和教育的对比。

    2022-04-24 15:58:01 回应
  • 69 战争和学习

    米勒思索到:“战场上这些经验有什么用?我们总要回到课堂。” 我认为绝不可能:“但说不定会给我们来次特别的考试。” “那也要准备。就算考试通过了又能怎样?上大学也未必好。要是没钱,还不是要苦读书、” “会好一些。只不过他们灌输的东西,照旧是些胡说八道。” 克洛普说到了我们的心坎上:“一个上过战场的人,怎么会把那些废话当真。”
    引自第69页

    对话道出了三个重要的事实:

    1.大学中学教授的内容都是胡说八道。至少不直接生产价值。

    2.战场生死之前,绝对的暴力面前,知识都是废话。军人可以杀光知识分子,知识分子没办法杀光军人。

    2022-04-25 14:33:38 回应
  • 71 战争摧毁了一切

    战争把我们一切都毁了。 他说得对。我们已不再年少。我们不再想征服世界。我们是逃兵。我们既逃避自己,又逃避生活。我们才十八岁,刚开始热爱世界,热爱生活,却不得不对这一切开炮。第一颗榴弹,第一次袭击射向了我们的心脏。我们与行动、追求和进步断绝了关系。我们再不相信这一切:我们只相信战争。
    引自第71页

    某种程度上get到了<黄昏>那句话的沉重:我当间谍的初心是为了创造一个没有孩子哭泣的世界。

    2022-04-25 14:33:27 回应
  • 133 前线悲惨的战士,和后方愚蠢的市民

    他把我拉到一个聚会上。我受到热情款待。一位校长我住我的手说:“那么,您是从前线来的?那边士气如何?十分高涨,不是吗?” 我说,人人都想回家。 他哈哈大笑,“这我相信!但你们得先痛打法国佬!” ...... 他转向我:“用你们持续的阵地战再向前推进一些。把那帮家伙赶出去,这样才能和平。” 我答道,在我们看来,强攻是不可能的。对方后背力量雄厚。此外,战争和人们想象的不同。 他拒绝思考,向我证明,我根本无法理解。“没错。您说的只是局部。”他说,“重要的是整体。这一点,您无从判断.......”
    引自第133页

    联想到现在的俄乌战争,或者台海局势。再加上老师之前在课堂上跟我们说的。

    战争真的是无比荒唐,一群少数派代表一群多数派,发动了战争。让无冤无仇的无辜人士开战,死亡。后方的人还自以为能够对战事指手画脚?还搬出了中马经典的整体和部分,真是太恶心了。这种人才应该上战场去死!

    老师遇到一些人,他们说应该武统台湾。

    老师:那谁去打仗呢?你愿意去吗

    对方:愿意。or不愿意。

    若对方回答愿意,则追问:那么是否愿意派你的儿子女儿去呢?

    对方基本都是不愿意的。

    可是这才是战争,不加选择的牺牲人,不公平地让人去死。

    2022-04-25 14:33:15 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