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小sei对《占有还是存在》的笔记(8)

内小sei
内小sei (love,not a whim)

读过 占有还是存在

占有还是存在
  • 书名: 占有还是存在
  • 作者: 埃里希·弗洛姆
  • 页数: 200
  •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 出版年: 2014-11-1
  • 如何理解重占有和重存在两者的区别……爱
    以重占有的生存方式所体验到的爱则是对“爱”的对象的限制、束缚和控制。这种爱情只会扼杀和窒息人以及使人变得麻木,它只会毁灭而不是促进人的生命力。人们把这称为爱情,实际上是对这一字眼的滥用,目的是掩盖没有爱的事实。
    引自 爱 ................................................................................................ 033
    在求爱期,一方与另一方的关系还不肯定,爱着的人都在试图去赢得对方。他们生动活泼、富有吸引力和令人感兴趣,甚至可以说是美的,因为富有生气会美化一个人的面孔。这时,谁也没有占有谁每个人都将其精力集中于存在,也就是说,去奉献和激励他人 婚后的情况往往会发生根本的变化。婚约赋予双方占有对方的身体、感情和注意力的专利权。不用再去争取别的什么人了,因为爱情变成了人的占有物,变成了一份财产。 双方慢慢地不再努力要求自己像以前那样可爱了,也不再去激发对方对自己的爱。他们开始感到无聊,人也渐渐失去了美的光彩他们失望了,而且不知道怎么办。他们难道都变成另外一个人了吗?这是不是一开始就是错的?一般情况下,他们都企图去改变对方,每个人又都觉得自己受了欺骗。他们没能看到,他们已经不是相爱时的他们了,在“爱是能为人所占有的”这种错误思想的指导下,他们不再去爱了。他们停留在这一水平上,不是去相爱,而是去占有他们共同拥有的东西:钱、社会地位、住宅和子女。一些以爱情为起始的婚姻成了一个友好的占有者共同体,由两个自私的人组成的实体:“家庭”。
    引自 爱 ................................................................................................ 033
    2020-01-22 21:38:02 回应
  • 第二部分 对两种生存方式之间本质差异的分析
    从这些年轻人身上,我们发现了一些消费模式,它们不是秘而不宣的贪求和占有,而是体现了真正的乐趣一一做自己想做的事,并不期待得到任何“持久的”东西作为报偿。这些年轻人长途旅行,经常遇到艰难险阻,听自己喜欢的音乐,游览自己所向往的地方,拜会自己想见的人。至于他们这样做是否如他们自己所认为的那样有价值,这无关紧要;尽管他们不够严肃,准备不足,或者不那么专心致志,但是,这些年轻人敢于存在不期望得到什么回报或拥有什么东西。虽然他们往往在哲学上和政治上显得天真幼稚,然而,他们比年长的一代真诚得多。他们不会为了成为市场上令人满意的“商品”而成天打扮和修饰自我,他们也不会有意无意地通过不断的撒谎来维护自己的形象;不会像大多数人那样把精力耗费在压制真理上。他们经常以自己的诚实给长辈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一因为他们的长辈们也经常暗自钦佩那些敢于正视现实和说出真理的人。这些年轻人形成了各种政治和宗教倾向不同的团体,但也有许多人还没有形成特定的意识形态或理论,他们自称正在“探索”。虽然他们还没有发现自我或尚未找到能指导他们生活实践的目标,但他们在寻求成为他们自己的途径,而不是占有和消费。
    引自 第二部分 对两种生存方式之间本质差异的分析
    2020-01-28 16:24:53 回应
  • 积极主动地存在 ........................................................................ 075
    存在方式的先决条件是独立、自由和有批判理性。
    引自 积极主动地存在 ........................................................................ 075
    2020-02-02 20:30:17 回应
  • 主动和被动
    创造性的行动表示内在活动的状态,这并不一定要生产出某种艺术和学术作品或某种有用的东西来。创造性是种性格取向,每个感情健康的人都能够具有这种性格取向。一个具有创造性的人可以将他所接触到的一切赋予生命。他赋予自己的能力以生命,也赋予其他的人和物以生命。
    引自 主动和被动 ................................................................................ 076
    2020-02-03 00:12:47 1人推荐 回应
  • 安全感—不安全感 .................................................................... 095
    如果说,我是我所占有的物,那如果我失去了我所占有的东西,我又是什么样的我呢?我只能是个失败者,一个被打垮的、可怜的人,是错误的生活方式的证明。因为我可能失去我所占有的东西,所以我天天担心我将失去这些东西。我害怕窃贼,害怕经济形势的变化,害怕革命,害怕疾病和死亡,我害怕去爱,害怕自化和一切未知的事物。我终日生活在忧虑中,患有慢性疑心病,不仅怀疑自己有病,而且怀疑我可能会遭到的损失,我变得谨慎、保守、冷酷、多疑和孤独,我的动力就是更多地去占有。易ト生(ben)在他的诗剧《培尔・金特》( Peer Gynt)中,成功地刻画了这样一个自私自利的人。培尔的心中只有他自己,他是一个极端的利己主义者,他以为他是他自己,其实他只是“一系列的欲望"”。到了晚年,他发现,由于其生活方式是重占有取向的,所以,他从来就不是他自己而是一个不成熟的半成品,一个没有芯的洋葱头。 在重存在的生存方式中,由于害怕失去自己所占有的东西而产生的那种恐惧感和不安全感是不存在的。如果说我存在,那我就是我,而不是我所占有的东西。任何人都不能盗取我什么,也不会威胁到我的安全感和个性。我的中心就在我自身,即存在和表达我自己力量的能力,这种能力是我性格结构的一部分,取决于我。这说的是生活的正常状态,而不是说像疼痛难忍的疾病、折磨和其他特殊情況,在这些情况下,大多数人都会丧失其存在能力。 在重“占有”的情况下。所占有的东西越用越少,然而存在则随着实践与目俱增(《圣经)中永不谢的“烧着的荆棘”就是这一矛盾的象征)。理性的力量、爱的力量、艺术和智能的创造力,这些本质特有的力量在实际运用中得以发展。一个人不会因为奉献而失去什么,相反一个抓住自己东西不放的人才会失去他的东西。在重存在的生存方式中,对我的安全感的唯一威胁在我自己身上,即对生活和我的创造力缺乏信心、退化的倾向、内在的懒惰以及听任他人摆布自己生活的态度。但是,这些危险并不是重存在的生存方式的必然属性;相反,可能失去一切的危险却是重占有的生存方式所固有的。
    引自 安全感—不安全感 .................................................................... 095
    2020-02-04 00:37:25 回应
  • 团结—阻抗 ................................................................................ 098
    在人与人的关系中,我们还可以看到许多这种没有占有的欲望,但能从与另一个人在一起的关系中获得快乐的实例,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男女之间互相吸引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外形姿态、兴趣、观念、气质、整体人格,等等。只有对凡是喜欢的就必须占有的人来说,这种倾慕通常才会唤起性占有的欲望。对那些重存在的人来说他们能从与一个男人或女人在一起的关系中获得享受,为对方所吸引,而不像丁尼生在诗中所说的那样,一定要“摘取”对方。 对一个重“占有”的人来说,凡是他所爱和所欣赏的人他都想占有。从父母与子女、教师与学生以及朋友之间的关系中可以观察到这点。夫妻双方都想独占对方,但又不满足于从与对方的亲近中所获得的享受。所以,他们都妒忌那些想“占有”同一个人的人们。夫妻俩都抓住对方不放,就像船沉落水的人抓住一块木板不放一样。以“占有”为目标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充满嫉妒和冲突,是压抑和沉重的。
    引自 团结—阻抗 ................................................................................ 098
    2020-02-04 01:00:06 回应
  • 第八章 人发生转变的先决条件和“新人”的主要特征
    只要下述条件存在,人的性格是能够发生变化的。 第一,我们正在受苦,并且知道我们在受苦; 第二,我们认识到这种不幸的根源; 第三,我们认识到有方法消除这种不幸; 第四,我们承认,为了消除这种不幸,我们必须遵循某些生活准则,并改变我们现有的生活方式。
    引自 第八章 人发生转变的先决条件和“新人”的主要特征
    2020-02-05 17:31:50 回应
  • “新人” .................................................................................... 158
    新社会的功能在于鼓励“新人”的出现,这种“新人”的性格结构具有以下特征: 1。愿意放弃一切“占有”的方式,以便达到真正的“存在”。 2。相信自己的存在,自己需要与他人建立关系,需要兴趣、爱和世界相一致,并在此基础上确立安全感、同一感和信心,而不是将此建立在占有欲和控制欲的基础上,从而成为自己占有物的奴隶。 3。承认这样一个事实,即除了自己,没有任何人或物会赋予生命的意义,只有这种彻底的独立自主和否定物质的精神才能成为关心他人、与他人分享一切的完全主动性的条件。 4。人的存在是他当下充分显示的那个样子。 5。从给予和分享中获得快乐,而不是从积聚财物和剥削中获得快乐。 6。从各方面表现对生活的热爱和尊重,从知识方面而非从物品和权力方面。这些都是僵死的,唯有生命和适于生命生长的切才是神圣的。 7。尽自己的一切可能去消除贪欲、仇恨和种种幻想。 8。不崇拜偶像,不抱任何幻想地生活,因为人们已经达到不需要幻想的阶段。 9。培养自己的爱的能力和批判思维、理性思维的能力。 10。抛弃自恋,承认人类生活中所固有的种种可悲的局限性。 11。让自己和自己的同胞得到全面发展,并使之成为生活的最高目标。 12。认识到纪律和正视现实是实现这个目标的必要条件。 13。认识到只有结构上的发展才是健康的发展,而且还认识到作为生命之属性的结构与作为无生命、僵死之物的属性的“秩序”之间的区别。 14。发挥自己的想象カ,不是为了逃避不堪忍受的现状,而是预先考虑切实可行的办法,以改变不堪忍受的现状。 15。不欺人,也不为人所欺;可以做一个天真无邪的人,不可做一个幼稚无知的人。 16。认识自己,不仅要认识自己所了解的那个自我,而且要认识自己所不了解的那个自我一一即便对自己所不了解的东西有个朦胧的认识也好。 17。意识到自己与一切有生命之物的统一性,从而放弃征服自然、掠夺、蹂躏和摧残自然的目的,而是努力去认识自然、与自然通力合作。 18。自由,并不是随心所欲,而是成为自身的可能性;自由并不是一大堆贪婪的欲望,而是一个微妙的稳定结构,它随时都面临兴与衰、生与死的选择。 19。认识到罪恶和毁灭是生长停滞的必然结果。 20。认识到只有少数人具备所有这些品质,达到了完美的境界。但是,这些少数人不应怀有“实现这一目标”的野心,他们应认识到这种野心不过是贪婪和“占有”的另一种方式而已 21。在充满生气和活力的不断发展过程中获得幸福,而不管命运允许人们走多远,因为人们对如此充实的生命感到十分满意,以致很少有机会去进一步考虑自己能否得到什么。
    引自 “新人” .................................................................................... 158
    2020-02-05 17:36:04 1人推荐 4人喜欢 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