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sterlitz对《中国历代政治得失》的笔记(2)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 书名: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 作者: 钱穆
  • 页数: 161
  •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出版年: 2001
  • 第一讲 汉代

    钱穆有个观点:

    近代的中国人,往往藐视自己已往的政治传统,又说中国没有成套的政治理论,没有大的政治思想家。当然,在中国已往著作里,很少有专讲政治理论的书,也很少专以政治思想而成名的人物。这并不是中国人对政治无理论,无思想。只因中国读书人多半做了官,他们对政治上的理论和思想,早可在实际政治中表现,用不着凭空著书,脱离现实,来完成他书本上的一套空理论。于是中国人的政治理论,早和现实政治融化合一了。

    他的直接例证,就是汉代兵制中男丁二十三岁才开始服兵役这一点。因为二十始算成丁,受田创立家业。按“三年耕,有一年之蓄”的算法,到二十三岁时才开始有余力为国服役。他说,这一制度只可能是了解民间疾苦的人才能制定出来的,“不仅是一种经济的考虑,实在是一种道德的决定。”

    而本章总结汉制得失时,已能看到不少情况,出于道德所做的决策,每每适得其反。为什么会这样?

    按照钱穆归纳的汉朝官僚选拔制度:太学(意识形态教育)——考试决定进宫服侍或回乡担任补吏(行政实习)——(乡吏通过举孝廉再选入宫担任侍卫)——由政府分配进入仕途

    在这个过程里,预备官僚应该少有机会直面现实世界的冲突,反而多是对“立场感”的反复强化,外在表现为对意识形态的揣摩和执着。在人的价值观逐渐成熟的关键时期,它要求年轻人以皇宫的生活为追求目标和现实模板。即使在最好的情况下,这也更像是一种“理想教育”。

    实在很难不与罗马元老院的人才培养体系做一对比:军旅历练——财务工作——宗教事务——法务工作——步入政界

    撇开所有的观念差异不谈,这一履历本身就强调:在成长的初期就对现实冲突进行观察与思考。

    自汉武帝起出现了严重的土地兼并问题,董仲舒出于道德动机提出的限田政策,为什么成功不了?西汉本身的田赋并不高(仅十五税一乃至三十税一),为什么会有大量的土地兼并现象呢?因为存在很重的人头税,迫使小农卖地,甚至卖身为奴(转而由主人加倍支付);另一方面,土地庄园化、农民佃农化客观上更促进农业发展,更有利可图。这里面似乎应该存在分类治理调节的空间——因为管理少数大地主,实际上比管理大量自耕农效率更高。但实际情形,是没有理清现实利益的脉络,就试图用权力贯彻道德,一刀切地扭转人的天性(王莽是最后极端举措的例子,跟罗马的格拉古兄弟也差不多)。这其中既有政治实践中的惰性与惯性一面,也要归结于施政者先天性的思想空白:因为它先验地拒绝承认冲突的正当性。

    回到钱穆的那个观点,我初步认为,正是过早地进入政治实践领域,让知识分子囿于高尚纯净的“理想”(包括对一个明君的想象),缺少了在了解现实的经验基础上,对制度设计层面进行政治理论探索的能力。理想越高远,心情越迫切;理性越缺乏,越迷信权力的作用,从而道德理想往往成了权力心态的一种自证手段。

    为验证这个猜想,有待研究一个细节:人头税(包括儿童和奴隶)。

    田赋用于政府开支,兵役用于守土卫国,徭役用于建设公共设施,这些可以说都合乎常理、名正言顺。但人头税,它在中国历史上是什么时候产生的?在汉朝的意识形态里,按照儒家的理论,究竟哪一点可以论证这个税种的正当性?有没有人质疑过这个税种的合理性?

    2020-02-16 23:16:25 6人喜欢 回应
  • P58

    钱穆先生的文化自信,着实令人钦佩,虽然有些话在这些日子看来容易令人恼火,但毕竟不是强词夺理。

    唐杜佑的《通典》,首论财政与经济(“食货”),其次论人才的选拔(“选举”),第三论政府的职权分配(“职官”),这一对国家的认识,颇具现代性。

    但问题是,自汉到唐,无论选贤举能,还是科举考试,都把商人和工匠排除在外。因为工商人“专为私家谋利”,而担任公职者则须“专心为公家服务”。这么理想主义的设定,就算时人又如何自洽?若在思想上不承认人之私欲的正当性,现实中就只能把它遮掩于公利之下。对圣贤的尊崇,究竟是出于真信仰,还是隐藏着某种文化深层的虚伪性?——这里暂保留钱穆先生的前提假设:一项制度,绝无可能仅由一二人之私意便能实现。公私之争,到今天仍然如出一辙,身处现代思维,实在无法心平气和地看待这个问题。

    再想今天的考试制度,又是完全偏向逐利的工、商领域,以虚渺的集体意识代替个体的道德理想,也难怪假公济私如此泛滥。

    2020-02-17 16:22:34 3回应

austerlitz的其他笔记  · · · · · ·  ( 全部132条 )

马可·波罗到过中国
2
载驰载驱
1
翦商
3
角斗场外的绅士
1
The Beau Street Hoard
1
鱼鳞帽艳史
2
历史、记忆与书写
1
法兰西的陷落
1
大唐帝国
1
古代卡尼什
1
为何一切尚未消失?
1
拿破仑传
2
奶酪与蛆虫
1
看见5000年
1
这样你就不会迷路
1
哈德良传
1
着魔的指南
2
古希腊人是否相信他们的神话
1
战国歧途
1
重铸大英帝国
1
失败者的春秋
1
古代经济
2
古代中国与罗马的国家权力
1
张骞探险之地
3
东洋的古代:从都市国家到秦汉帝国
1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4
罗马人的故事12
1
希腊人和希腊文明
5
不为人知的奥德修斯
1
荷马史诗中的生与死
2
古希腊的神话与宗教
1
朝圣者的碗钵
1
希腊神话
3
工作与时日 神谱
1
西蒙娜·韦伊
2
中国的亚洲内陆边疆
1
马丁·盖尔归来
1
灰雁的四季
1
有所不为的反叛者
1
湖上闲思录
3
中国古代农业
2
中世纪的城市
1
烽火巴黎
1
发现燕然山铭
2
爱经全书
1
庞贝的生活与艺术
2
Illustreret Alfabet af Sonia Brandes
1
拉维尔斯坦
1
1968
3
你是黄昏的牧人
3
鲁拜集
1
苏美尔神话
1
与蒙田共度的夏天
2
走向绝对:王尔德 里尔克 茨维塔耶娃
2
看·听·读
1
等鹿来
1
现代雕塑简史
2
现代艺术
1
现代绘画简史
1
阿莱夫
1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
2
如何看一幅画
1
骄傲之塔
1
佛家名相通释
1
佛教研究法 佛学概论
2
永恒史
1
龟之谜
2
埃涅阿斯纪
1
牧歌
2
德拉克洛瓦论美术与美术家
1
Meaning in the Visual Arts
2
礼仪中的美术
3
哈德良回忆录
1
安阳
1
从封闭世界到无限宇宙
4
客厅里的绅士
1
从巴黎到耶路撒冷
1
差分机
1
福楼拜的鹦鹉
1
罗马人的故事2
1
大海与撒丁岛
1
一切破碎,一切成灰
2
賢君的世紀
2
地下时光
1
诸神的复活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