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athaChristie对《大话中国艺术史》的笔记(1)

AgathaChristie
AgathaChristie (让爵士乐浸满身体。)

读过 大话中国艺术史

大话中国艺术史
  • 书名: 大话中国艺术史
  • 作者: 意公子
  • 页数: 448
  • 出版社: 海南出版社
  • 出版年: 2022-2
  • all

    一:陶器时代

    1. “黑如漆,亮如镜,薄如纸,硬如瓷,声如磬”,这是考古学家对黑陶的评价,因为它的薄,所以人们也叫它“蛋壳黑陶”。

    有的蛋壳黑陶杯全器重量只有40克,还没有一个鸡蛋重,捧在手上极轻,让你不得不佩服古人高超的技艺。

    你看这个蛋壳黑陶高柄杯,比现在的红酒杯造型还要美。喇叭状的口沿,细长的杯柄,柄的中部还有一个布满了镂孔的“小肚子”。只要在这“肚子”里放上一粒陶丸,就能稳定高柄杯的重心,而当我们把它拿在手中晃动时,陶丸就会撞上笼壁,发出清脆的响声。

    现代有陶器制作专家经过多次实验,发现要做出一件蛋壳黑陶杯需要16~20道工序,而这背后涉及的工艺相当繁琐,难度也相当大。即使用今天的技术来仿制,也很难完全复制还原。

    蛋壳黑陶高柄杯 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陶器的烧制训练了人类把握火候的能力,从而为后来的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奠定了基础;而陶器上的纹饰和物象以及各种造型的出现,也反映出原始人类在绘画和雕塑萌芽时期的艺术风格。

    二:青铜时代

    1.那时候,磨制石器盛行,制作石器的原料还能用来交换各种生产生活用品。一时间,人们纷纷搞起了采石这件事。想要采石,你得先挖石山。要是遇到大太多了的石头,那你得多等上一阵,架火烧到它裂成小块才行。

    结果你猜怎么着,在柴火的烧制下,有一些矿石熔化了。更神奇的是,这些熔化的液体冷却后凝结成了青铜的饼块。这次意外的发现开启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人们兴奋地发现青铜饼块还有别的优势,比如便于加工,可以制作成各种不同的器具……关键是,它们可以重新回炉,熔化再利用!

    青铜,就这样登场了。

    还记得我们开篇说的吗?艺术的开始,其实是个意外。但在这些所谓意外的背后,却有着人类独有的求知欲和探索欲。

    用一句话总结,青铜器既是吃饭、听歌的家伙,还是打架的家伙。

    “青铜器”这个名字,准确来说是我们后人给取的。刚被铸造出来时,铜器可不是又黑又绿的模样,相反的,它们浑身金灿灿,非常亮眼。于是,古人把它们叫作“金”或者“吉金”。而因为铜器后来在地下沉睡了千年,铜和土壤中的水等物质发生了化学反应,表面生成了一层厚厚的青绿色铜锈,才被叫成了“青铜器”。

    2. 2400多岁的曾侯乙编钟,有5吨重,两面墙这么大。在中国目前出土的编钟里头,它是众多记录的保持者——数量最多、重量最重、音律最全、音域最广、保存最好、音质最高、做工最精细……同时,曾侯乙编钟还被称为“镇国神器”。

    曾侯乙编钟 战国 湖北省博物馆藏

    它的出现直接改写了世界音乐史。

    因为在以前,整个学界都认为中国的十二平均律,也就是C大调,是从西方传过来的,但曾侯乙编钟的出土却告诉世人,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们中国就已经有了自己的十二平均律,比西方早了2000多年。

    首先,它是一组青铜器。前面在讲青铜礼器的时候我们就提到,青铜器非常讲究青铜合金的化学成分,制作非常复杂。而曾侯乙编钟作为乐器,每一口钟的构型、几何尺寸、音乐性能等的设计和安排对铸造技术都有非常高的要求。

    其中大点的编钟高度超过1.5米,光是制作这样一口大钟,就需要用136块陶制的模具组合成一个铸模,然后在里面灌上将近1000℃的铜水。一口钟就这么费劲了,更别提这一整套下来需要花费多少年。

    关键是,曾侯乙编钟还不是普通的青铜器,它跟别的青铜器不一样,作为乐器它得发出乐声。所以在铸造过程中,工匠们需要严格把握好铜、锡、铅3种金属的配比,让它们达到一个黄金比例。

    后世科学家们经过反复实验后发现,当含锡量在13%~16%、含铅量在1.2%~3%时,编钟发出的音色浑圆饱满,且钟声能快速衰减,声音和声音不会混杂在一起,是最适合进行演奏的。

    曾侯乙编钟上的“钟枚”

    曾侯乙编钟有的钟表面有些凸起的“疙瘩”。这些“疙瘩”的准确名字其实是“钟枚”。它的用处就在于减小声音的扩散,防止编钟扩音太久,发出更加浑厚的低音。这样,我们就能把钟当成乐器使用了。

    这还不是最厉害的地方。我们不仅让钟变成了乐器,而且可以让一口钟发两个音。

    古人巧妙地把编钟做成了“合瓦形”,把钟分成瓦状的两块板拼在一起,这样敲击正面和敲击侧面时,就相当于敲击不同的板。并且,铸钟的工匠们为了能更好地区分一口钟的两个音,还把编钟的振动块分离开,在钟体里面挖隧道隔音。

    一钟双音,这是中国先秦时期编钟的独门手艺。

    3.三星堆

    青铜神树 三星堆博物馆藏

    在商周时期,应用最广的青铜器铸造方法是范铸法,也就是先做模具,然后把液态的铜水浇注到模具里,等到冷却之后再扒掉模具进行修整。但这棵青铜神树,它有很多细细的枝杈,枝杈上还站着太阳神鸟。且不论这个模具制作有多么复杂,光是把铜水灌进模具这一步,就无法实现。因为铜水凝固速度太快了,倒进模具后还没等它流到枝杈末端就会凝固,更不用说枝杈上的太阳神鸟了。

    科学家曾经研究过三星堆青铜器的成分,发现其中居然还有磷元素。这不仅与中原地区的青铜内部元素不同,也完全颠覆了世人的认知。

    在大众的认知里,磷元素是1669年德国商人布朗特在尿液中提炼出来的,难道远古时期三星堆的先民们早就发现磷了吗?

    更让人惊奇的是,他们居然还能精准地计算铜和磷的比例。因为铜的熔点在1000℃以上,而红磷的熔点只有590℃。在当时,主要燃烧材料还是木柴,木柴的燃烧温度在800℃上下。三星堆的先民把磷掺杂在铜里,就降低了金属的熔点,也降低了燃烧的难度,从而在浇注铜水的过程中让铜水在模具内能流得更快,顺利流到枝杈末端,流到太阳神鸟的部分再凝固。

    三.秦汉艺术

    1.这些兵马俑都是真人大小,加上脚下的踏板和发髻发冠,平均身高直冲1.8米,平均重量都有180千克。陶马更重,超过了300千克。还记得我们之前讲过的陶鹰鼎吗?一个有着7年学习经验的专业美术生,捏一个40厘米不到的陶器都感觉不稳定,老要塌掉,而兵马俑这个1.8米的大型作品,里面还是空心的,怎样才能保证它能支撑起来呢? 西安美术学院雕塑系毕业,研究兵马俑的课题组成员孙炜,在一次次的实验下,终于找到了答案。简单来说,就是人体重心在哪里,俑的重心就在哪里。

    2022-09-10 01:18:33 回应

AgathaChristie的其他笔记  · · · · · ·  ( 全部181条 )

红高粱家族
1
罩袍之刺
1
南京大屠杀
1
命运的求索
1
道教史
1
始于极限
1
微尘
2
我们
1
东京贫困女子
1
在轮下
1
资本论(第一卷)
1
论中国
1
我与地坛
1
日蚀
1
新的一天
1
遥远的向日葵地
1
娱乐至死
1
理想国
1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1
古典音乐说明书
1
十四年猎诡人
1
秋园
1
历史的温度
2
仿制药的真相
1
道医
1
道德经
1
与神对话
1
生死疲劳
1
惶然录
1
芙蓉镇
1
变形记
1
死屋手记
1
一间自己的房间
1
中国传统色:色彩通识100讲
1
人类愚蠢基本定律
1
三体Ⅲ
1
三体Ⅱ
2
西方绘画大师经典佳作:莫奈
1
三体
1
妻妾成群
1
仲夏夜之梦
1
梵高手稿
1
华杉讲透《孙子兵法》(修订版)
1
正红旗下
1
基督山伯爵
1
孽子
1
Blue
1
以色列
1
猫城记
1
使女的故事
1
离婚
1
地下室手记
1
剑桥艺术史:古希腊罗马艺术
1
狂热分子
1
黄金时代
5
冬牧场
2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1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3
徒然草
1
厌女
8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
1
中国通史
5
八万四千问
2
罪与罚
1
金阁寺
1
荒原狼
3
台北人
1
王尔德童话
1
海子的诗
1
寂寞的游戏
1
扫鼠岭
1
漫长的告别
1
3
挪威的森林
1
平凡的世界(全三部)
2
目送
2
目送
1
被讨厌的勇气
4
看不见的城市
3
人类群星闪耀时
2
古墓之谜
1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
1
人生的智慧
2
寻路中国
2
万历十五年
3
野草
3
檀香刑
2
围城
3
四世同堂
1
生吞
1
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
2
鼠疫
1
毛姆短篇小说精选集
1
傅雷家书
1
杀死一只知更鸟
2
追风筝的人
1
动物农场
1
安妮日记
1
查令十字街84号
1
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
2
撒哈拉的故事
1
呼兰河传
2
刀锋
1
受戒(汪曾祺精选集)/当代文坛巨匠作品精选
1
沉默的大多数
3
受戒
7
茶馆
3
时间的女儿
1
倾城之恋
3
安娜·卡列尼娜(全两册)
1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
2
空谷幽魂
2
骆驼祥子
1
密码
1
在细雨中呼喊
2
葡萄牙的高山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