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he Chinese Gold Murders : A Judge Dee Detective Story
Robert Van Gulik / Harper Paperbacks / 2004-8-1 / USD 13.992024-12-27 读过蛮吸引人。如作者后记所说,中国传统断案小说往往好几个案件放在一起写,他觉得这样更贴近现实。这本书也采用了这种方法,倒是比较新颖。里面对同性恋和礼教的看法还挺超前。唯一一点瑕疵是觉得里面打虎的线有点跑题。
-
东京八平米 : Tokyo's Downsized Dwelling
[日]吉井忍 / 上海三联书店 / 2023-1 / 79.00元2024-01-02 读过观感和《东京本屋》一样,本来没抱太大期待但一读远超预期。这俩题材太容易带滤镜去写,但难得作者朴素又不失人情味。最喜欢写常去的几家店和店主及常客交流的故事,看似和题目不相关但恰到好处传递出城市空间对人日常生活的潜在重大影响。
-
寻味东西 : 扶霞美食随笔集
扶霞·邓洛普 / 何雨珈 / 上海译文出版社 / 2022-4 / 482023-10-04 读过向西方读者介绍中国菜的几篇对中国读者来说看看就好。最精彩的是第一篇带川菜大厨吃美国米其林以及一篇炖鹿鞭的文章,还有一篇追溯左宗棠鸡出处的也挺有意思。
-
The Art of Being Governed : Everyday Politics in Late Imperial China
Michael Szonyi、宋怡明 /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 2017-12-5 / USD 35.002023-10-03 读过讲的东西不复杂,但胜在对自己掌握的素材、在同领域研究中的位置有清晰的认识且运用自如,另外讲故事的能力也强大。
-
The Corrections : A Novel
Jonathan Franzen / Fourth Estate Paperbacks / 2002-9-1 / USD 17.002023-08-08 读过四星半。不论是《自由》还是这本,都非常佩服作者对叙事和节奏强大的掌控力以及严肃写作家庭狗血故事的野心。看完真的觉得,幸福的家庭相似,不幸的也没什么太大差别,每个人为了纠正自己的错误,代价却是犯下更为严重的错。而试图纠正别人的,往往也是一场徒劳。唯一不太满意就是结尾铁石心肠的作者为啥突然仁慈了温情了?!我宁愿在圣诞节的聚会上多年积怨来个总爆发。一切都没法再纠正了,但一家人的日子还得继续过下去。
-
始于极限 : 女性主义往复书简
[日] 上野千鹤子、[日] 铃木凉美 / 曹逸冰 / 新星出版社 / 2022-9-20 / 59.00元2023-03-20 读过前几封书信的启发更大,尤其是上野千鹤子的回信,对社会的结构性问题一针见血。但不满意也在此,感觉上野千鹤子太注重社会学层面的解析,对铃木凉美的很多个人情绪捕捉和共情不是很够,有时觉得有点过于严厉。铃木凉美则有点太恭敬,甚至略有点讨好,上野回信一说什么马上就照着做。当然也许是年纪轻,还没有太放下过往经历,显得输出不是很稳定。
-
口述、记忆与主体性 : 社会学的人文转向
刘亚秋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2021-4 / 128.002023-01-30 读过大概看了看。其实不是专著,是论文合集,主题之前并不是特别相关。对于口述史如何确保真实的论述部分比较有启发,其他的就一般。尤其是对于参与口述史的知青为何反复提及苦难的分析不是特别到位。
-
现实即弯路
邹波 / 天津人民出版社 / 2010年9月 / 29.80元2023-01-30 读过非常独特且难得的非虚构写作方法,兼具现实感和诗意。这种写法和所选择记录的边缘人物(不是底层,是那种有意远离中心或者执着于做某事不理会自己在社会上的位置的群体)相得益彰,叙事的跳跃反而给人留下悠长的回味。
-
在角色与非角色之间
陈映芳 / 江苏人民出版社 / 2002-10-1 / 14.00元2023-01-30 读过虽然个别章节有点旁逸斜出,略显零散。但把“青年”作为一种社会角色的分析框架非常清晰有力,直到今天也依然适用。读来大有融会贯通之感。
-
子弟 : 只是晚期还是新时代 是隧道的出口还是入口
杨潇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2014-10 / 36.00元2022-12-20 读过冲着标题,以为是一本写厂矿子弟的专著,结果打开一看发现只有一篇是。比较有启发的是最后一篇从公众的认知角度来谈知识分子定义变迁的文章,收获了一些延伸阅读书目。其他的从写作角度来说有些过于浅尝辄止,但由于题材多是和八零后一代成长经历有关,读完更多的是一种曾参与其中的怀旧式的感慨。
-
“青年”与中国的社会变迁
陈映芳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2007-1 / 25.00元2022-09-14 读过长于结构和角度,把“青年”作为一种角色类型放在清末至改革开放的社会巨大变迁之中来探讨令我颇受启发。前面的梳理总体都很有条理,但比较意外的是结论一章竟然很含混,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赶deadline的缘故…
-
錢氏女
章詒和 / 牛津大學出版社 / 2015-5 / HK$68.002022-09-14 读过值五星的是书中说这基本是个真实的故事,但文笔实在不太敢恭维,行文仓促刻意,用词老套陈腐,倒不如写成纪实文学。
-
Tokyo Vice : An American Reporter on the Police Beat in Japan
Jake Adelstein、杰克·阿德尔斯坦 / Pantheon / 2009-10-13 / USD 26.002022-06-24 读过结构略有点零散,个别篇章感觉不够连贯。但胜在作者gaijin的身份和经历的特殊性,读起来还是非常引人入胜。结合何伟那篇写他的文章来看更加有趣,感觉作者像是表演型人格,但为了表演倒也促使他做了不少实事。
> 慕月的读书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