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mo对《编剧理论与技巧》的笔记(4)

编剧理论与技巧
  • 书名: 编剧理论与技巧
  • 作者: 顾仲彝
  • 页数: 434
  • 出版社: 中国戏剧出版社
  • 出版年: 1981-6
  • 第73页
    如果戏剧行动常常是紧张的,明显的,表露的,戏剧作家又放弃那细致的真实的人物塑造,他将写出一部粗鲁、猛烈的戏,不断地嘈杂不安,吵吵囔囔,高声喊叫;不给观众一点变化的安静的插曲;由于戏的单调无变化,观众会感到厌倦和烦躁。最主要的,这样的戏不能给生活以真实的反映。 所以,一部戏里的意志冲突必须常常隐藏在行动的下面。就像一条江河有时在地下流,地面上看不到,但水还是不断地流。或者,有时意志冲突完全隐藏起来,好像一所房屋墙内的钢筋,实际上起支撑房屋的作用,但外面看来是一垛砖墙,钢筋一点也看不出来。 …… 不仅如此,有时按照故事的需要,意志冲突不一定老在敌对两人之间一贯到底,有时可以分散在其他敌对人物之间交错复杂地进行意志冲突;或者在主流之外,还可以有各种直流——例如在次要人物之间的意志冲突,次要人物和命运、环境,或社会规律之间的冲突。
    引自第73页
    2012-12-04 12:27:56 11回应
  • 第72页
    《阿伽门农》《俄狄浦斯王》的主人公,阿契尔认为他们是受命运摆布的没有自己意志的纯粹被动的人物。琼斯则认为这两个剧本不能作为一般的例子,因为希腊戏剧是宗教性的,希腊剧作家在观众中所要引起的是宗教性的崇敬的感情,不是戏剧性的效果(这个论点十分软弱无力,我们在后文再谈。)
    引自第72页

    我本来也有点赞同琼斯,不过括号里的话让我很期待后面。

    2011-12-20 22:30:58 2回应
  • 第77页

    所谓“动作”有各种不同的性质差别: 1、纯粹外部动作,例如情节剧里的许多动作,是为动作而动作,虽然也可能引起观众的兴趣,但不一定能引起感情 2、性格化动作,既能说明人物性格的动作,能引起观众的兴趣,并激发观众对人物的爱憎感情。 3、帮助剧情发展和说明剧情的动作,例如《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开场一段戏,两家仆人和次要角色相互殴斗,公爵出来阻止,这个富有趣味的行动使观众看了之后马上明了两家仇恨之深,预示剧情的发展,并也说明了部分人物的性格 4、内心动作,这是动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它能说明性格,推动剧情发展,并且使观众明了人物的内心活动,激起观众深厚的感情。例如《哈姆雷特》著名独白“To be or not to be”,说明主人公的苦痛心情,决定他的命运,预示剧情的发展方向,揭露了他的灵魂深处,深深地感动了观众。 5、静止动作,或停顿动作,静止或停顿有时比很多动作更能说明问题,eg一个老人坐着一动也不动,房子起火了,火越烧越逼近这位老人,我们虽然不熟悉这位老人,但这种静止动作使我们看到了他心灵深处比正在蔓延的火灾更巨大的无法克制的创痛,因而深深地同情他,这种静止动作常常能引起观众极其强烈的感情反应。 总之,动作不能仅仅理解为外部动作(即第一种),而主要是2345种,并且有时一个动作同时包括好几种不同的性质,兼而有之。

    2011-12-20 22:48:06 1人喜欢 回应
  • 第261页
    最有本领的剧作家,往往是懂得如何在奔腾澎湃的剧情发展中悬崖勒马,在风暴到来之前突然宁静,在悬崖绝壁之前豁然开朗,另辟天地;他有挽狂澜于既倒之力,又有拖住高潮不让它有一泄无余之势。这看来好像是技巧,但实则是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
    引自第261页

    道理很简单,实则内涵很丰富

    2011-12-21 20:24:40 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