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基因游走的世界
在这个基因游走的世界
——《植物的欲望》
于是
很多人和我一样五谷不分。没法分。从小就在餐厅和菜场的背景中完成吃的工作,城市里的土壤、土壤里的植物越来越少。有一天我甚至听一个诗人在抱怨,他送给女儿一掊种子,却满大街找不到泥土。而在花店里,我们出钱购买包裹在塑料纸中的花、之尸体。我不止是五谷不分,还不分花卉,若是经过人工培育、无土栽培、转基因……那我不认识的可能性又大了一倍。
但我却不排除将植物作为知识、信息来“了解”,毕竟,我还是一个很好学好奇的人,故此还不至于说出“西瓜长在哪棵树上”这样的笑话。《植物的欲望》这本书就是这样吸引了我这个五谷不分的人。作者迈克儿•波伦。
书里选择了四种司空见惯的植物:苹果、郁金香、马铃薯、大麻,作为最佳的例证,而他据理力争的主题就是:自然选择早已不存在了,植物为了扩大生存机会,也会讨好人类的口味和需要,这便是它们满足欲望的手段。植物和人类互相改变,引用书中的原话就是:“一个关于植物和人学会相互利用对方的神话。每一方都在做对方自身做不了的事情,在这种合作中,双方都得到了改变,改变了他们共同的命运。”
作者是一个有自己的花园的美国人。他的花园里有蜜蜂、果实、花朵、以及可以被嫁接的植物,所以这才使他有机会写出这样一本有趣的书来。苹果的背后,是开拓美国的第一代移民中的苹果佬神话;郁金香的背后,是法国和荷兰对一种花卉的毁灭性的人工培育;大麻的背后,则是有趣的辩证法。植物何以生存于人类社会,最起码,它们要能提供人类最需要的甘甜、心醉神迷、以及视觉的美感。人类不是蜜蜂,挑逗起来更加难一点,所以诸如马铃薯和苹果的表现就很好,它们一下子就明白了人们要什么,所以马铃薯立刻变得白白胖胖,苹果也变得多汁甜蜜。很难说,如今存活下来、并大量需要的这些植物究竟是非常聪明、还是非常蠢笨,才会这样听任于人类的摆布。
但另一方面,人类的审美也很奇怪。一朵“爆发郁金香”曾值天价,但事实上,之所以说这种花“物以稀为贵”,竟是因为这是郁金香的基因变异,人们却疯狂追求,以至于培育起这样的变异品种来。最后,经过了几个世代,这样的郁金香根本上失去了野生和自己繁殖的能力。不过是比塑料花更加真实的一次性假花而已哦。好比我们在动画片中见得太多的“人造人”。
因此,我看了这书之后,非但更加五谷不分,而且还真假不分了。我觉得植物的世界很可怜。人类很险恶。基因游走转移的时代已经到了,现在书上写了苹果和土豆,谁知道明天会不会人和野兽的基因嫁接呢?!
只不过之前没有人用酒神和太阳神的美学来概括植物的欲望和美德,也没有人情愿站在公平的立场分析植物和人类的关系。这项工作需要作者有起码的植物知识(就是说,和我们一样没有种过郁金香也不要紧)、和起码的幽默感(就是说,我们要能锐利地透过苹果表像看到实质)。事情说到了最后,自然而然会萌生出了不起的哲学观点。那就是自然和科技、文化和野蛮、放纵和控制之间的种种平衡。
但是这样的书看了究竟是什么用呢,苹果和马铃薯照样在我们看不见的巨大工厂里默默改造自己,我们也只是站在超级市场的货架标价面前方可确认那些大个头的油光可鉴的苹果并不是塑料做的。所以并不是用来指导购物或是嫁接花园里的花花草草,假如我还在学校读书时就有幸读了这本书,说不定就此弃文从理,做一个植物的梦,诸如:把玫瑰做成肥厚果肉的色拉,再提取全世界最妖冶的兰花基因,注入你喜欢的水仙花,或是你自己。
——《植物的欲望》
于是
很多人和我一样五谷不分。没法分。从小就在餐厅和菜场的背景中完成吃的工作,城市里的土壤、土壤里的植物越来越少。有一天我甚至听一个诗人在抱怨,他送给女儿一掊种子,却满大街找不到泥土。而在花店里,我们出钱购买包裹在塑料纸中的花、之尸体。我不止是五谷不分,还不分花卉,若是经过人工培育、无土栽培、转基因……那我不认识的可能性又大了一倍。
但我却不排除将植物作为知识、信息来“了解”,毕竟,我还是一个很好学好奇的人,故此还不至于说出“西瓜长在哪棵树上”这样的笑话。《植物的欲望》这本书就是这样吸引了我这个五谷不分的人。作者迈克儿•波伦。
书里选择了四种司空见惯的植物:苹果、郁金香、马铃薯、大麻,作为最佳的例证,而他据理力争的主题就是:自然选择早已不存在了,植物为了扩大生存机会,也会讨好人类的口味和需要,这便是它们满足欲望的手段。植物和人类互相改变,引用书中的原话就是:“一个关于植物和人学会相互利用对方的神话。每一方都在做对方自身做不了的事情,在这种合作中,双方都得到了改变,改变了他们共同的命运。”
作者是一个有自己的花园的美国人。他的花园里有蜜蜂、果实、花朵、以及可以被嫁接的植物,所以这才使他有机会写出这样一本有趣的书来。苹果的背后,是开拓美国的第一代移民中的苹果佬神话;郁金香的背后,是法国和荷兰对一种花卉的毁灭性的人工培育;大麻的背后,则是有趣的辩证法。植物何以生存于人类社会,最起码,它们要能提供人类最需要的甘甜、心醉神迷、以及视觉的美感。人类不是蜜蜂,挑逗起来更加难一点,所以诸如马铃薯和苹果的表现就很好,它们一下子就明白了人们要什么,所以马铃薯立刻变得白白胖胖,苹果也变得多汁甜蜜。很难说,如今存活下来、并大量需要的这些植物究竟是非常聪明、还是非常蠢笨,才会这样听任于人类的摆布。
但另一方面,人类的审美也很奇怪。一朵“爆发郁金香”曾值天价,但事实上,之所以说这种花“物以稀为贵”,竟是因为这是郁金香的基因变异,人们却疯狂追求,以至于培育起这样的变异品种来。最后,经过了几个世代,这样的郁金香根本上失去了野生和自己繁殖的能力。不过是比塑料花更加真实的一次性假花而已哦。好比我们在动画片中见得太多的“人造人”。
因此,我看了这书之后,非但更加五谷不分,而且还真假不分了。我觉得植物的世界很可怜。人类很险恶。基因游走转移的时代已经到了,现在书上写了苹果和土豆,谁知道明天会不会人和野兽的基因嫁接呢?!
只不过之前没有人用酒神和太阳神的美学来概括植物的欲望和美德,也没有人情愿站在公平的立场分析植物和人类的关系。这项工作需要作者有起码的植物知识(就是说,和我们一样没有种过郁金香也不要紧)、和起码的幽默感(就是说,我们要能锐利地透过苹果表像看到实质)。事情说到了最后,自然而然会萌生出了不起的哲学观点。那就是自然和科技、文化和野蛮、放纵和控制之间的种种平衡。
但是这样的书看了究竟是什么用呢,苹果和马铃薯照样在我们看不见的巨大工厂里默默改造自己,我们也只是站在超级市场的货架标价面前方可确认那些大个头的油光可鉴的苹果并不是塑料做的。所以并不是用来指导购物或是嫁接花园里的花花草草,假如我还在学校读书时就有幸读了这本书,说不定就此弃文从理,做一个植物的梦,诸如:把玫瑰做成肥厚果肉的色拉,再提取全世界最妖冶的兰花基因,注入你喜欢的水仙花,或是你自己。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