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书(2020.4.23)| 至今无可匹敌的音乐史学领域史诗级著作
《西方文明音乐史》这本书深入探讨了文明对音乐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
保罗·亨利·朗(Paul Henry Lang,1901--1991)原籍匈牙利,从乐器、作曲进入音乐学,因时代的风云际会,而在作曲家巴托克的鼓励下去德国海德堡大学与法国巴黎大学求学,最终在美国康奈尔大学获得博士学位。这样丰盈的求知经历,构成了他参透文明与音乐之奥妙的基础。
《西方文明音乐史》1941年用英语初版于纽约,随即被公认为美国音乐学成熟的里程碑著作。六十年来,该书再版多次,均保持原样未动。该书已经成为音乐史学领域的大师级经典著作,至少在英语世界里,尚无任何著作与之匹敌。
本书将音乐置于广阔的“人文历史”背景中,考察音乐与哲学、思想、时代的互为影响,令人眼界大开。本书自出版六十年来,被公认为是音乐史学领域的史诗级著作,至今尚无任何著作堪与本书的“才、学、识”相比。中译本亦获得国内翻译界一致好评。
从目录中可以看出,对每一个时期的文化都作了非常详细的探讨。
学音乐是必须要去了解音乐史的,没有历史的音乐根本就不曾存在,因而不懂得音乐的历史也就谈不上懂得音乐。无论对于音乐人,还是对于爱乐者,进入音乐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途径,就是进入音乐史。
比如这里讲晚期巴洛克,讲到巴赫,则先介绍了巴赫的生平与时代背景,正值启蒙时期与新教运动,巴赫是虔诚的新教徒,也就不难理解他的音乐风格,充满理性、平静与沉稳,是沟通艺术与上帝的一座桥梁。
与其他音乐史著作不同,《西方文明中的音乐》通篇没有一个谱例。作者仅用聊聊数语便能一针见血地勾勒出作曲家与作品的艺术理念和审美本质,对音乐风格和审美观念客观深入的把握令人叹为观止。
比如书中对莫扎特的评述为例:
把握莫扎特的真正伟大,理解他的音乐具有的强大拯救力的深刻奥秘,就必须始终牢记,这个人的高贵灵魂曾忍受痛苦,曾竭力挣扎,曾屡遭挫折,曾蒙受屈辱。但他的天性中支配一切的特征是无穷无尽的爱,因而尽管遭受折磨,但作品中却不以痛苦为支配性基调 ……莫扎特音乐中貌似幼稚和单纯的一切,实际上是一个具有无限烈度和复杂性的宇宙 ……他的音乐看似简单,因为展现内容的形式极其自然、灵活多边,同时伴随着必然的逻辑建构。精神概念与实际操作之间达成美妙的和谐,令人惊叹不已,而肤浅的生手恰恰让这种完美弄昏了头。
如果你喜欢莫扎特,你会发现,朗的论述具备一种神奇的力量,穿透层层迷雾,直达你的心底。
巴赫创作的十二平均律,是最接近现代音乐中的“纯律”,此后的古典音乐家,诸如莫扎特、贝多芬、肖邦,基本上都是在巴赫的平均律的音律下进行创作,因此巴赫也被称为“西方音乐之父”。
我专门找了两段古尔德演奏巴赫的作品,古尔德也是巴赫音乐精神的当代诠释人。
保罗·亨利·朗这部《西方文明中的音乐》是当之无愧的人文学术著作,本身兼有“科学”和“艺术”两种成分。属于“科学”方面的事实发现、史料收集、证据梳理当然随着学科研究的进步“新陈代谢”,但属于“艺术”方面的个人识见、富有想象力的现象观察与精辟的审美判断却魅力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