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食记》:多重视角阅读,体会味蕾深处的人间烟火

《燕食记》:多重视角阅读,体会味蕾深处的人间烟火
文\王淑杰
《梦华录》的热度还未消,葛亮的《燕食记》接踵而来。这是作家葛亮的最新长篇,都是味蕾深处的人间烟火。葛亮的《燕食记》是沿着岭南饮食文化的发展脉络,呈现粤港历史文化的长篇饮食小说。自人民文学出版社七月出版发行以来,引发热议,好评如潮。这是一本什么样的小说,好看在哪里?白岩松一语中的,道破玄机。他说这是一本中国人饮食跟人生之间完全打通了,抓到了饮食和中国人最近的一个密码。那如何体会味蕾深处的人间烟火,我们不妨多重视角阅读。
视角一,故事性。好的作品首先要打动人心。葛亮的《燕食记》,给人一种温暖,这温暖都藏在故事的细枝末节中。托起师徒二人人格之美的是,职业的操守和做人的品质。小说主要描写荣贻生和陈五举师徒二人以薪火存续为线索的故事。师傅严苛选手艺传承人,五举人品征服师傅。在爱情和事业上,五举选了爱情,但不忘师恩,每年都会看望师傅,不怕吃闭门羹。到最后师徒比赛,让了五举。作为师傅,不情愿五举离开,但是在五举大婚收到礼物到最后师徒比赛,师傅所作所为,不言自明。师徒的情深意笃,使我们感受到最抚凡人心的是,味蕾深处的人间烟火。
视角二,历史脉络。小说以历史大背景做铺陈,足够彰显作品的厚重。上阕写师傅,下阕写徒弟。以荣师傅身世之谜为线索,上至晚清,下至如今,百余年的时间跨度,回望式地拨开,几代人的悲喜故事,切换自如。荣贻生的母亲是谁,他是怎么出生的,父亲又是谁,谁把他养大,他的成长史和经历,他与五举师徒间恩恩怨怨、林林总总。细腻的文笔,故事的张力,阅读是有温度的,充满了感动。宏大的叙述,历史事件及人物的穿插,增加了小说的深度与广度,也展现了所处时代洪流中的生活、生存的一种状态。
视角三,饮食文化。关于饮食文化题材的作品,在影视、书籍中不难找到,无论古今在吃上是精致的,也是考究的。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关于饮食的部分描写;韩剧《大长今》中利用食疗治病;看《梦华录》品宋朝的饮食文化。都是极好的。葛亮的《燕食记》沿着岭南饮食文化的发展脉络,呈现粤港历史文化。三餐惹味处,半部岭南史。故事通篇借美食写跌宕起伏的故事,描写近代岭南社会变迁和世态人情。比如“般若素筵”的由来及揭开荣贻生的身世之谜的大事件。体现了,“回望的过程去捡拾中国人最好的规矩、道德、情理和情感。”通篇都是这个色调,充满感动与温暖。
视角四,文学修养。文学素养就是一个创作者的思想、行为及传播的内容。正向的,并且见解独到,对社会及人生有所触动,是一个作家必备的修为。白岩松给予葛亮很高的评价,说葛亮的文字;一是干净,二是克制。不煽情,不过分。在小说中除了历史脉络、饮食文化、故事精彩之外,还有引经据典的部分,增色增香,这和一个人的文学修养离不开的。如“燕食,谓日中与夕食。”“市廛尽处有快阁,为行人茶憩之所”“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等等,通篇贯穿。鸿篇巨制,叹为观止。
味蕾深处的人间烟火,使我们温暖与感动,更使我们懂得道理,学会持守。无论是对文化传统还是个人都该持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