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乱的框架主线,颇有启发性的描述和小结,不在方法在实践感

老实说想读请这本书目录结构的编排还是很费脑的,而且前后节有重复运用但不完全一致的供应链模型和分类方式来指导内容的展开,略显零乱。不过一口气略读了,不得不说,这是我对供应链管理尤其是贸易中的供应链管理有深刻印象的一本书,不是因为理论有多新,也不是方法多么好,而是因为让人感到供应链管理在跨境贸易中能够起到令人震撼的作用,以至于能支撑利丰成为一家举足轻重的跨国企业。全球贸易/生产中的供应链管理能成为一种大公司的主业模式,供应链管理(服务)能成为关键的增值环节(“软三元”)。这发生在亚洲,就连接着中国制造企业,是活生生的有中国背景的最佳实践 。
这是读欧美教科书和大陆高校教科书不可能有的感觉。欧美教科书方法介绍详尽,案例也很多,但是很难有感觉,因为觉得离中国太远,中国企业做的也差的太远。大陆高校背景的教科书,往往会抛出很多“虚拟生产”,“供应链整合服务商”、“分销物流”、“拉式供应链”、“供应链介入产品设计开发”的概念,但“实践中有哪些做法和关键点,哪些公司具体做成了吗?”这样的问题往往没有解答。这本书就在于对利丰模式的做法、关键活动/能力、业务成长扩展、组织支持都进行了一些描述和小结,让人觉得多么高大上的概念和方法居然就发生在贸易过程中,发生在中国情境的企业实践中。而且,显然,利丰实践成为了该领域的世界级标杆。这种感觉是我很想一口气读完的原因,从中获得的活生生的启发,让我对以前读到的毫无感觉的模式、方法、概念又来了精神。
当你读任何一般供应链管理教科书的时候,读到自己觉得读不下去、离中国产业和中国情境太远的时候,请看看这本书,因为它能立刻让你精神起来。这本书与其说提供了方法,不如说是提供了一种实践的感觉。
这是读欧美教科书和大陆高校教科书不可能有的感觉。欧美教科书方法介绍详尽,案例也很多,但是很难有感觉,因为觉得离中国太远,中国企业做的也差的太远。大陆高校背景的教科书,往往会抛出很多“虚拟生产”,“供应链整合服务商”、“分销物流”、“拉式供应链”、“供应链介入产品设计开发”的概念,但“实践中有哪些做法和关键点,哪些公司具体做成了吗?”这样的问题往往没有解答。这本书就在于对利丰模式的做法、关键活动/能力、业务成长扩展、组织支持都进行了一些描述和小结,让人觉得多么高大上的概念和方法居然就发生在贸易过程中,发生在中国情境的企业实践中。而且,显然,利丰实践成为了该领域的世界级标杆。这种感觉是我很想一口气读完的原因,从中获得的活生生的启发,让我对以前读到的毫无感觉的模式、方法、概念又来了精神。
当你读任何一般供应链管理教科书的时候,读到自己觉得读不下去、离中国产业和中国情境太远的时候,请看看这本书,因为它能立刻让你精神起来。这本书与其说提供了方法,不如说是提供了一种实践的感觉。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