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长出青苔
其实我哪敢轻易评价杉本先生所写的书籍,但是又忍不住写下读完的感受,生怕这样的感觉是一时情绪化产生的幻觉,亦或是不愿意这样的情绪化早早消失,因而落笔留下证据,只为我曾爱不释手停不下来的一页一页读了过来。
第一次看杉本先生的作品,被眼前长时间曝光的电影荧幕所震撼,虚空、静谧、神秘,我丝毫没有想这样的画面究竟是要表达什么,只是单纯的被画面所吸引住,甚至感觉瞬间身临其境,成为画面中人,而非一个观者。就是这么神奇的感觉,至今难以忘记。随后,我寻找杉本先生这一系列的照片来观看,这一次我深深的记住了这系列的名字:剧场。
这是我与杉本先生的相遇,后来,我想进一步了解他。买回这本《直到长出青苔》,第一次拿起,读了几页,又放下。无聊时,又拿起,但始终还是没能读下去。我有一个习惯,无论是看电影还是看书籍,都不强求,毕竟不是完成作业,并不需要在特定的时间里看完或读完某部电影某本书,全是由着当时的性子来,我总是想象着,任何关系都是双向选择,物品也不例外。对,就是那种与其说是我们选择了选择对象,不如说是选择对象选择了我们。遵循着这样的观点,我总是相信与任何人和物件的遇见恰巧都会在刚刚好的时候。
杉本先生说自己的一半人生都花费在把自己那如梦境般的妄想和假设再现到自己的视网膜上,而后成为实际可见的形体与创作。可是却不愿被人称作摄影家,他希望自己是幻视家、摄幻家、幻想家,更是笑称自己是幻想狂、假设狂。天才和疯子就在一线之间,那一线是什么?我以为,是行动。天才和疯子或许都是偏执狂,一个在于把自己的偏执落实到实际行动,一个却是永远的空想家。杉本先生身体力行,他把自己对土地、时间、生命、禅宗的偏执幻想和假设全部通过他自己的艺术语言表达了出来,他追寻爱的起源,踏着历史的足迹给自己疑问:我们与时间的距离究竟有多远?人类究竟需要多少土地?
这些问题,都是人类生存的本质。他追寻本质,不断自省。“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想必这是个永恒的话题,太多伟大的文学家、艺术家、历史学家、科学家在这个问题面前都茫然,无从得到答案。记得曾经看过的一部纪录片,一只企鹅,当所有企鹅朝着同一方向走去只是为了生存的时候,有一只独特的企鹅选择了相反的方向,不为生存,只为生命的意义,尽管它并不知晓何为生命的意义,只是跟寻内心前行。杜尚、梵高、博伊斯、达尔文、居里夫人、杉本博司…… 这些人,我认为就是这只企鹅。
杉本先生早年移居纽约,做了美日侨胞,然后他说他真正开始了解日本、依恋日本却是在美国。有人说本书日本视觉太强,我认为这是无可避免的,没什么好评判的。如果以此批判本书,难道不也突显了我们的狭隘吗?杉本先生是日本人,他生长的土地在日本,他的灵魂也在日本。尽管他没有回日本,这在当今也太正常。记得有人说,什么是故乡?故乡就是用来怀念又回不去的地方。你看,在本书结尾杉本先生的乡愁是那么浓:我从天城山顶的云朵出发,自山谷而下,极目皆是无尽田野。遍野柔和阳光,令人浑然忘我的美丽溪水自眼前流过。我绕着山腰而行,在伫立的松枝间看到阳光照耀下的白色山峰。一眼即知,这就是富士山。我一生都不可能忘记,因为世界上再无任何美丽能与她匹敌。杉本先生看过太多古艺术的美,他曾被地臧菩萨像的优雅迷倒,也被传源赖朝像的精细以及地位倾倒,被再建的护王神社的神秘所震慑,为蜡烛的影像着迷,为电影幕布呈现的虚幻之像所吸引……然而这一切美都无法与富士山的美相比。
读到这里,真是令人肃然起敬。这一刻的杉本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游子,心里装满了故乡的美。
然而最令我难忘的是《大玻璃教导我们的事》,这一节实在太有意思。杉本先生自问自答关于杜尚,让我忍俊不禁。他说杜尚是恶劣的,显然很不服气的样子。可是又不得不承认逃脱不了杜尚对自己的影响。其实说到底,杉本先生是敬重杜尚的,甚至认同杜尚说的艺术不能有野心。这么说来,其实杉本先生才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杜尚主义者,这一点在他后来的作品中也体现的淋漓尽致。只不过,我们人人都崇拜偶像,又最想打倒偶像罢了。呵,真是一个较真又可爱的人。
我特别喜欢杉本先生在书中所说的几个关于摄影的观点。1.说照片不会说谎,就是一个谎言。2.相机和人类的眼睛在看的方法上有什么不同呢?不同的地方是,相机虽会记录,但没有记忆。3.作为收藏家的摄影家,把很多不能拥有的古董拍下来,是因为想用摄影来盗取它。
苏珊桑格塔在《论摄影》一书中对摄影刨根究底,杉本先生也是如此,他们摄影,也观察摄影行为本身。所以我们现在才这么有福气,可以直接“读来”,不过,我们又总是忘记在按下快门那一刻究竟在干什么。
最后,说说杉本先生在此书中的后记。他说没想到过在这个岁数自己还可以是个能写作的人,做这些也并不知道是为了什么。我最近呢,一本书接一本书的读,也想过我为何要读书这个问题。坦白说,一开始是因为自卑,看见了自己的渺小无力,太想丰富自己。现在呢,又有了一些不一样。对于当下的我来说,读书最重要的意义恐怕是在于自省,和自己对话,习惯独处。我想,这就是我不停读下去的原因,此刻,我很享受这样读书的状态,原先封闭的心灵之窗在慢慢的打开,我开始认认真真的对待每一件小事情,规律的安排自己的生活,吃当季的蔬菜和水果,坚持跑步,看电影写影评。说实话做这一切的时候,我没有想太多,不过现在看来,就是应该这样生活,不断向前,不断自省,为以后的日子做好准备,不停下来,直到长出青苔。
第一次看杉本先生的作品,被眼前长时间曝光的电影荧幕所震撼,虚空、静谧、神秘,我丝毫没有想这样的画面究竟是要表达什么,只是单纯的被画面所吸引住,甚至感觉瞬间身临其境,成为画面中人,而非一个观者。就是这么神奇的感觉,至今难以忘记。随后,我寻找杉本先生这一系列的照片来观看,这一次我深深的记住了这系列的名字:剧场。
这是我与杉本先生的相遇,后来,我想进一步了解他。买回这本《直到长出青苔》,第一次拿起,读了几页,又放下。无聊时,又拿起,但始终还是没能读下去。我有一个习惯,无论是看电影还是看书籍,都不强求,毕竟不是完成作业,并不需要在特定的时间里看完或读完某部电影某本书,全是由着当时的性子来,我总是想象着,任何关系都是双向选择,物品也不例外。对,就是那种与其说是我们选择了选择对象,不如说是选择对象选择了我们。遵循着这样的观点,我总是相信与任何人和物件的遇见恰巧都会在刚刚好的时候。
杉本先生说自己的一半人生都花费在把自己那如梦境般的妄想和假设再现到自己的视网膜上,而后成为实际可见的形体与创作。可是却不愿被人称作摄影家,他希望自己是幻视家、摄幻家、幻想家,更是笑称自己是幻想狂、假设狂。天才和疯子就在一线之间,那一线是什么?我以为,是行动。天才和疯子或许都是偏执狂,一个在于把自己的偏执落实到实际行动,一个却是永远的空想家。杉本先生身体力行,他把自己对土地、时间、生命、禅宗的偏执幻想和假设全部通过他自己的艺术语言表达了出来,他追寻爱的起源,踏着历史的足迹给自己疑问:我们与时间的距离究竟有多远?人类究竟需要多少土地?
这些问题,都是人类生存的本质。他追寻本质,不断自省。“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想必这是个永恒的话题,太多伟大的文学家、艺术家、历史学家、科学家在这个问题面前都茫然,无从得到答案。记得曾经看过的一部纪录片,一只企鹅,当所有企鹅朝着同一方向走去只是为了生存的时候,有一只独特的企鹅选择了相反的方向,不为生存,只为生命的意义,尽管它并不知晓何为生命的意义,只是跟寻内心前行。杜尚、梵高、博伊斯、达尔文、居里夫人、杉本博司…… 这些人,我认为就是这只企鹅。
杉本先生早年移居纽约,做了美日侨胞,然后他说他真正开始了解日本、依恋日本却是在美国。有人说本书日本视觉太强,我认为这是无可避免的,没什么好评判的。如果以此批判本书,难道不也突显了我们的狭隘吗?杉本先生是日本人,他生长的土地在日本,他的灵魂也在日本。尽管他没有回日本,这在当今也太正常。记得有人说,什么是故乡?故乡就是用来怀念又回不去的地方。你看,在本书结尾杉本先生的乡愁是那么浓:我从天城山顶的云朵出发,自山谷而下,极目皆是无尽田野。遍野柔和阳光,令人浑然忘我的美丽溪水自眼前流过。我绕着山腰而行,在伫立的松枝间看到阳光照耀下的白色山峰。一眼即知,这就是富士山。我一生都不可能忘记,因为世界上再无任何美丽能与她匹敌。杉本先生看过太多古艺术的美,他曾被地臧菩萨像的优雅迷倒,也被传源赖朝像的精细以及地位倾倒,被再建的护王神社的神秘所震慑,为蜡烛的影像着迷,为电影幕布呈现的虚幻之像所吸引……然而这一切美都无法与富士山的美相比。
读到这里,真是令人肃然起敬。这一刻的杉本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游子,心里装满了故乡的美。
然而最令我难忘的是《大玻璃教导我们的事》,这一节实在太有意思。杉本先生自问自答关于杜尚,让我忍俊不禁。他说杜尚是恶劣的,显然很不服气的样子。可是又不得不承认逃脱不了杜尚对自己的影响。其实说到底,杉本先生是敬重杜尚的,甚至认同杜尚说的艺术不能有野心。这么说来,其实杉本先生才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杜尚主义者,这一点在他后来的作品中也体现的淋漓尽致。只不过,我们人人都崇拜偶像,又最想打倒偶像罢了。呵,真是一个较真又可爱的人。
我特别喜欢杉本先生在书中所说的几个关于摄影的观点。1.说照片不会说谎,就是一个谎言。2.相机和人类的眼睛在看的方法上有什么不同呢?不同的地方是,相机虽会记录,但没有记忆。3.作为收藏家的摄影家,把很多不能拥有的古董拍下来,是因为想用摄影来盗取它。
苏珊桑格塔在《论摄影》一书中对摄影刨根究底,杉本先生也是如此,他们摄影,也观察摄影行为本身。所以我们现在才这么有福气,可以直接“读来”,不过,我们又总是忘记在按下快门那一刻究竟在干什么。
最后,说说杉本先生在此书中的后记。他说没想到过在这个岁数自己还可以是个能写作的人,做这些也并不知道是为了什么。我最近呢,一本书接一本书的读,也想过我为何要读书这个问题。坦白说,一开始是因为自卑,看见了自己的渺小无力,太想丰富自己。现在呢,又有了一些不一样。对于当下的我来说,读书最重要的意义恐怕是在于自省,和自己对话,习惯独处。我想,这就是我不停读下去的原因,此刻,我很享受这样读书的状态,原先封闭的心灵之窗在慢慢的打开,我开始认认真真的对待每一件小事情,规律的安排自己的生活,吃当季的蔬菜和水果,坚持跑步,看电影写影评。说实话做这一切的时候,我没有想太多,不过现在看来,就是应该这样生活,不断向前,不断自省,为以后的日子做好准备,不停下来,直到长出青苔。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