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兰克林在自传里教给了我什么呢?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这本书真的是各种被推荐。
我记得读芒格《穷查理宝典》的时候,这老先生把富兰克林夸了个遍,对这本书更是熟读多少年。后来罗辑思维又出过一本富兰克林的传记,当然是请人代笔的,不是自传了,老罗也在节目里各种卖力推销。最近看写伊隆马斯克的文章,他说他的iphone里目前正在看两本书,其中一本就是这个,另一本是乔布斯传。
这题材真的是不吸引我的。美国的开国元勋?科学家?独立宣言?这些和我的国家、时代和领域都相去甚远。我只是很俗地知道百元美钞上面印的富兰克林头像......但是!竟然!我非常顺畅地看完了这本书!一点点勉强和犹疑都没有,可谓是难得的阅读体验顺畅美好的书。
这证明,它非常得我的心。
好吧,富兰克林在自传里教给了我什么呢?
★教育方法
富兰克林的老爹对待他的教育方式,真的是非常赞。
作为一位美洲大陆的新移民,他有17个孩子,靠他从事油烛和肥皂制造来养活,他自然是不太富裕清闲的。
富兰克林小时候就热爱阅读,但数学很差;他本应学习制造蜡烛来填补哥哥的位置,而他并不感兴趣。他爹把这些都看到了眼里,带他参观各种工匠,暗中观察他的兴趣,最终决定让儿子从事印刷业,尽管已经有一个儿子从事这个行业了。
越来越认识到,每个人都带着自己的天赋来到世界上,教育的目的应该是找出并且激发天赋。
从这个层面上看,人真的是一个很神奇的物种,出生就自带珠玉。所以无论如何都要感谢父母带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给予我们一个这个精妙的人形。今天看了一小段视频,是艾伦秀采访一个四五岁的华裔男孩,艾伦问为什么你这么小就可以记得这么复杂的钢琴谱子,孩子说它就自然从我的手指流淌出来了啊。
其实也不是忽然认识到这一点的,慢慢发现身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擅长,比如刘青会对吃的特别敏感特别专业,俺娘干点啥手艺活儿总是随随便便就能像模像样......
但是,有几人能像富兰克林的老爹一样懂得这个道理。看日剧《她们的阶级》,医生世家就要求儿子必须读医科,才不管上天给你的天赋是什么呢,一直一直压抑儿子对足球的热爱。
在那个年代,富兰克林的老爹就能注意观察儿子的天赋,并尽力让儿子从事和天赋相关的行业。作为一个没钱没闲没文化的父亲,真的是好难得了。
《她们的阶级》,里面有句台词“跨越阶层的唯一办法,就是教育”,深以为然。
★少年黄金成长期很重要
富兰克林回忆了自己12-17岁的时光:当印刷学徒、阅读各种书籍、学习写文章、与哥哥产生矛盾离家出走纽约。
我觉得这段时光算是他的少年成长黄金期,发展并巩固了自己的爱好。
读了很多书:培养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做了良好的知识储备;
学习写作:在第20页写到“散文写作却对我的一生十分有用,而且还是我走向成功的主要手段之一”,后面确实很多地方看到他撰文倡导自己的政治主张,影响议会和民众。
学会印刷手艺:引来了日后种种机遇,也是致富原因,而且在当时家里不富裕无法接受正规教育的情况下,这是最能接近知识的谋生技能了。证明真爱能激发工作热情。
★广泛交游,认识各种人
在他的一生中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和事,这个和他少小离家,成年后又参与各种事务有关,所谓见识广泛吧。
举几个例子:
17岁初到费城,印刷铺老板的父亲,老Bradford,好心带他去另一家印刷铺应聘。这老先生是一位非常友善并乐于助人的绅士,但是他到同行店铺里却只字不提自己的儿子也从事相同行业,有竞争关系,并默默探听了同行的业务计划,表现了狡猾老狐狸的一面。这点被富兰克林看在了眼里。可见人并不是非黑即白的。
18岁遇到“贵人”威廉总督,宾州的首长,颇受对方赏识。对方看起来热情又真诚,鼓励并承诺资助他在费城自立门户,并要他去伦敦采购置业设备。出于某些原因,富兰克林向众人隐瞒了要在费城开业。结果,实际上对方虽然位居高堂,但实际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食言者,“我们实在无法理解一个总督竟然会使这种卑鄙的把戏”“他想讨好所有人,可偏偏又不能给人家什么,因此他只能给别人希望”。这种人放到现在也同样令人难也理解啊!事后富兰克林也反省,如果当初不那么执意隐瞒,去找几个熟悉总督的朋友咨询一下,出于对总督为人的了解,人家也会忠告他的。可见,在遇到不熟悉的人的好意的时候,不妨询问一下他身边认识的人的意见,不要遮遮掩掩,自作聪明。
40多岁的时候,作为宾州的代表准备启程去伦敦,遇到Loudoun勋爵,被他各种耽误,也是醉了。“他就像广告里的圣乔治一样,永远骑在马上,却总是寸步不移”,终日摆pose,却不做事,简直是拖延症晚期。而且人家是勋爵哦,是Lord哦,不是爵士哦,爵士是Sir。联想到上面那个总督,我觉得富兰克林在在自传里花大笔墨描述的这两个人,其实是要告诉我们:高位之人,也不见得金玉其中,人生短短一百年,谁还能不遇到几个傻子……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这个结论来源于他被哥哥的暴力对待。以前看“犯罪心理”里面有一集提到,对于年少时的暴力对待,成年以后一般有两种倾向。第一种变成暴力的人,第二种变成反对暴力的人。第30页写到:“我哥哥脾气十分急躁,常常动手打我,这让我十分气愤。我想或许是因为我哥哥对我态度粗暴蛮横的原因,使得我在以后的日子里对独断专权极为反感。”好吧,也许家庭境遇是无法改变的,但是对待境遇的态度使得人生有很大的不同,看你自己怎么对待吧。
其实从另一件事情也可以看出来他的这种态度。在自传的开头,他提到他的父亲因为是新教徒,而在英国被天主教迫害,才移民美洲的。虽然他在自传里没有提到,但如下却是事实:富兰克林参与起草的美国宪法,明确规定:“国会不得制定关于下列事项的法律:确立国教或禁止信教自由”。按照历史“惯例”:被压迫的一方一旦得势,必会反扑。而作为一位出生在受宗教迫害家族的儿子,富兰克林却坚决维护了宗教自由的权力,不支持将新教定为国教,虽然当时新教徒在美国占绝大多数。
★理性思考,不固执己见。
这个结论从他改变吃素观念的那件事得来。18岁的时候,从波士顿往纽约的航行途中,富兰克林很想吃鱼,但是他却是一个素食主义者,因为他认为鱼之前没有对人造成伤害,为什么要吃它呢。于是他好犹豫纠结,但是看到有人从鱼肚里取出小鱼,于是他想“既然你们自己都可以互相吞食对方,为什么我不能将你们吃掉呢?”于是痛痛快快地吃了一顿鳕鱼,之后只是偶然会吃素了。他的结论是:原来做一个理性的人是有好处的,因为理性总能让人找到或是制造理由去允许自己做心里想做的事情。好吧,这段也可以认为是一个吃货的自我修养,嗯嗯......
★找伴侣的箴言。
富兰克林的妻子在和他结婚之前,有过短暂婚姻,她婚后很不快乐,没多久就和丈夫分手了。“他为人品性卑劣,尽管有一双巧手,可她的亲友们就是看重了他这一点。”富兰克林这里的意思表达的足够明显了吧,找伴侣还是人品重要,即使一个人的技艺再高超,再有天赋,但人品不好的话,也很难把生活经营得很好。
★有些悲观主义者的话,听听也就算了,不要太在意,更不要被他们束缚住前进的脚步。
富兰克林刚刚开展自己的印刷生意时,费城住着一位有名望的长者,看起来很渊博。他跑来跟富兰克林叨叨,这个城市必将没落,虚假繁荣持续不久,扒拉扒拉扒拉。他离开时,富兰克林闷闷不乐了,假如他在开业之前就遇到这位悲观论者,也许他永远都不会涉足这个行业了。结果,后来富兰克林回忆起他的时候,颇有点幸灾乐祸:“每一个国家都有语言国家即将毁灭的悲观主义者。他一直住在一所破烂的房子里,不肯买新房子。到了最后我高兴地看到他付出高于他刚刚倡导悲观论时可以买到的5倍的价格购买了一所房子。”
★写日记的好处。
在78岁的时候,他在巴黎开始写自传的正传续篇,这里他提到“假如我是在家里回复,手边有我的笔记手稿可以帮助我记忆,帮助我确定事件的日期,那么,写起来就顺利多了。”其实很多很多事情,即使当时发生的时候,自己觉得震撼人心,激动无比。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能记得的很少很少。我个人的感受是,记录下生命中重要的事情,点滴感动,还是很有用的。
★一点关于谈生意的遐想。
哈哈,这个纯属我的意外之得。在第十二章“州的防务工作”里,富兰克林回忆了一件事情,他想向Clinton总督借几尊大炮,对方一开始坚决拒绝了。但是他们共进晚餐的时候,按照当地习俗,开怀畅饮,喝了很多马德拉酒,总督的态度就逐渐软化下来,答应借给他6门大炮,接着继续喝了几杯之后,又答应把数量增加到10门,最后变成18门。看到这里,觉得富兰克林当时也是心里暗喜了几把吧。看来,在酒桌子上谈生意的好处,不言自明且由来已久哇,不管国内国外,人心都是一样的。
★对财务自由的看法。
富兰克林从事印刷业赚到钱了之后,是这样形容这种状态的:“我自认为已经拥有一笔可观的财产,即便不算富裕,也足够使我在今后的人生中有空闲的时间来探讨哲理,欢度晚年”。财务自由之后干嘛?继续追求财富还是干一些自己喜欢的有趣的事情?富兰克林给出了他的选择,比如在这之后,他开始了他的电学实验,那个著名的雷电风筝实验,就出于这之后。
★富兰克林老年时代写自传的时候,对待自己还是很调侃的。
他毫不避讳他的蠢事,比如去调戏朋友的恋人被无情拒绝还因为这个被朋友绝交,借给朋友的钱也被一笔勾销;比如被工友欺凌,花了冤枉钱去摆平不是自己犯的事儿;等等。他总不忘记拿自己的糗事来忠告一下读者,这是很愚蠢的事情,从这件事情里我学到什么。
还有一件小事,看得我哈哈大笑。“作为州议会的执事,我从不参加任何辩论,这些辩论总是那么枯燥无味,使我不得不在纸上画数字方阵、圈圆圈或是其他任何事情以自娱自乐”,看到这个想到普京那张流传甚广的在会议上面画圈圈的照片,好好笑。看来开会的时候,在纸上画圈圈是由来已久的传统!哈哈哈。
★做公众事件的小经验。
富兰克林在第十三章“社会事务与职责”里提到,他要开展一个需要公众参与的事务之前,比如募捐等,都会在报纸上详细介绍这个计划,让人们对此有所了解,这是他做这类事情的惯例。由此可见,对于需要大众参与的计划,让大众事先了解他,很有必要。这个也可以借用到在工作开展的事务中,如要做一件需要大家参与的事情,事先一定要把计划初衷和内容普及开来。
★要有生活目标,漫无目的是最要不得的。
这个是他从一次组织民兵修筑炮台的行动中,得出来的经验。当然我是从侧面得出这个标题的结论的,他的本意应该是如何领导一个工作组织。在第十七章“富兰克林的边境防务”里他写到:“通过这件事情我发现,人们在工作的时候,就会觉得非常满足,因为当他们工作时,自然是既敦厚又快活,他们意识到只要完成了一天的工作,晚间就会幸福而愉快。但是在没事儿的时候,他们就四处抱怨,争吵不休,对伙食挑三拣四,牢骚从早到晚”。然后他还列举了一个船长的事例:他从来不让水手们闲着。哈哈,这是教大家要做周扒皮吗?!不管怎么样,这个感悟于我的经验就是,自己还是要有一些生活目标的,这样生活才会觉得充实有意义,长时间的无所事事,休闲度假,也许会抱怨真吵挑剔,正所谓:很多事儿,完全是因为,闲的。
★想要说服别人,要诉诸利益而非诉诸理性。
这句话第一次是从芒格的《穷查理宝典》里引用富兰克林的原句看到的,第二次是我在富兰克林的《穷理查宝典》看到的原句,而在这本自传里没有原句,但是有件事情侧面说明了这个道理。第十七章“富兰克林的边境防务”,军中牧师总为士兵们不来参加祈祷会而苦恼。富兰克林对他说:“如果你只是祈祷会完毕才发酒,他们都会来祈祷的”,结果事情变得很顺利,祈祷会再也没有缺席发生。我想,富兰克林在自传里写这件小事,也就是为了说明标题的道理吧。
★如果对人家心存感谢,写信告诉他!
其实不一定要写信了,富兰克林那个年代也没有电话和微信啦。第十八章“科学实验”他提到“我对Cllionson先生赠送给我们的那根玻璃管和其他设备感激不尽,于是我觉得我应当给他写几封信,告诉他我们用玻璃管做实验所获得的成就,并报告我们所做的实验”。虽然他在书里并未对这件事情做过多引申,但是体现了他一个非常好的习惯:感谢?!就说出来吧!
★必要的时候,表明原则,不要暧昧。
在第十九章“作为宾州的代理人去伦敦”里,他描述了这么一件事情。新任宾州总督Denny上尉,在上任的招待会上,单独把富兰克林拉到另一间屋子,大献殷勤并许诺金钱。但这位总督的施政理念,明显和当时作为州议员的富兰克林不同。按照他的描述,被新任总督尊重已是荣光,又有利益分配,更应该受宠若惊才对。而富兰克林却当场表达自己的真实立场。这个固然和他已经达到财务自由有关,更重要的是,他也没有被眼前的这些虚无缥缈的面子荣誉所干扰,当场看清形势,不会因为顾忌自己和总督的面子,而搞得自己以后难做。
★下面是一些有意思的句子:
P4。无论在什么地方,我总是能宽容地对待虚荣心。因为我认为这种心理无论对自己还是周围人都有益处。
P13。不诚实的事是没有益处的。Nothing was useful which was not honest.
P25。有节制的饮食常常让人头脑清醒思维敏捷,所以我读书的速度比以前更快了。
P27。借用Pope的话。你不应该用教训的语气去教导别人;别人不懂的事情,你应当作为他们的遗忘了的事情提出来。
P40。当一个人没有多少钱的时候,反而要比钱多的时候慷慨,或许是因为怕被别人当成穷鬼的缘故吧。
P79。和你身边的人搞不好关系是十分愚蠢的。
P126。任何一个有用的计划,当它认为可能会使一个人的声望地位稍稍高出他身边的人,而他又需要别人的支持去完成这个计划时,最好不要宣布你自己就是这个计划的策划者。你暂时牺牲了一点名利,那你以后将会收获巨大的回报。
P132。坏的习惯必须打破,好的习惯需要加以培养。
P136。我认为每日必须进行自我检讨。
P150。骄傲可能是人的天性中,最难以驯服的一种。
P159。当一种美德变成自身的习惯,能够不受不好道德的干扰的时候,那么这个时候,这个美德才算是自身稳定的素质。
P170。来自于古老的格言。如果一个人给了你一次恩惠,那么,此后他会比那些受过你恩惠的人更乐意帮助你。
P170。与其怨恨、报复以及冤冤相报,到还不如化解它们,这样更加有益。
P182。在获得第一桶金之后,再去获得第二桶就容易多了。因为钱是可以生钱的。
P183。我想告诫所有的合作都应该事先明晰各项内容,因为不管双方在订立合同之初,多么互相尊敬,互相信任,但是日后即使是一些小小的猜忌和抱怨,或是在处理业务和事物负担方面会发生不平等之感等,常常都会引起友谊和合作的破裂,或许还会引起法律纠纷或其他不愉快的后果。
P218。人类的幸福大多不是来自于那些偶然发生的鸿运,而是来自于那些每天都会发生的小实惠。(富兰克林这里的意思是,学会生活,对于提高生活品质非常有用,比如教一个贫穷的年轻人怎么自己刮脸,好习惯好方法对于改善日常生活是最重要的)
P226。喜欢争论、反驳和消遣他人的人通常在工作中都不幸运。
我记得读芒格《穷查理宝典》的时候,这老先生把富兰克林夸了个遍,对这本书更是熟读多少年。后来罗辑思维又出过一本富兰克林的传记,当然是请人代笔的,不是自传了,老罗也在节目里各种卖力推销。最近看写伊隆马斯克的文章,他说他的iphone里目前正在看两本书,其中一本就是这个,另一本是乔布斯传。
这题材真的是不吸引我的。美国的开国元勋?科学家?独立宣言?这些和我的国家、时代和领域都相去甚远。我只是很俗地知道百元美钞上面印的富兰克林头像......但是!竟然!我非常顺畅地看完了这本书!一点点勉强和犹疑都没有,可谓是难得的阅读体验顺畅美好的书。
这证明,它非常得我的心。
好吧,富兰克林在自传里教给了我什么呢?
★教育方法
富兰克林的老爹对待他的教育方式,真的是非常赞。
作为一位美洲大陆的新移民,他有17个孩子,靠他从事油烛和肥皂制造来养活,他自然是不太富裕清闲的。
富兰克林小时候就热爱阅读,但数学很差;他本应学习制造蜡烛来填补哥哥的位置,而他并不感兴趣。他爹把这些都看到了眼里,带他参观各种工匠,暗中观察他的兴趣,最终决定让儿子从事印刷业,尽管已经有一个儿子从事这个行业了。
越来越认识到,每个人都带着自己的天赋来到世界上,教育的目的应该是找出并且激发天赋。
从这个层面上看,人真的是一个很神奇的物种,出生就自带珠玉。所以无论如何都要感谢父母带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给予我们一个这个精妙的人形。今天看了一小段视频,是艾伦秀采访一个四五岁的华裔男孩,艾伦问为什么你这么小就可以记得这么复杂的钢琴谱子,孩子说它就自然从我的手指流淌出来了啊。
其实也不是忽然认识到这一点的,慢慢发现身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擅长,比如刘青会对吃的特别敏感特别专业,俺娘干点啥手艺活儿总是随随便便就能像模像样......
但是,有几人能像富兰克林的老爹一样懂得这个道理。看日剧《她们的阶级》,医生世家就要求儿子必须读医科,才不管上天给你的天赋是什么呢,一直一直压抑儿子对足球的热爱。
在那个年代,富兰克林的老爹就能注意观察儿子的天赋,并尽力让儿子从事和天赋相关的行业。作为一个没钱没闲没文化的父亲,真的是好难得了。
《她们的阶级》,里面有句台词“跨越阶层的唯一办法,就是教育”,深以为然。
★少年黄金成长期很重要
富兰克林回忆了自己12-17岁的时光:当印刷学徒、阅读各种书籍、学习写文章、与哥哥产生矛盾离家出走纽约。
我觉得这段时光算是他的少年成长黄金期,发展并巩固了自己的爱好。
读了很多书:培养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做了良好的知识储备;
学习写作:在第20页写到“散文写作却对我的一生十分有用,而且还是我走向成功的主要手段之一”,后面确实很多地方看到他撰文倡导自己的政治主张,影响议会和民众。
学会印刷手艺:引来了日后种种机遇,也是致富原因,而且在当时家里不富裕无法接受正规教育的情况下,这是最能接近知识的谋生技能了。证明真爱能激发工作热情。
★广泛交游,认识各种人
在他的一生中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和事,这个和他少小离家,成年后又参与各种事务有关,所谓见识广泛吧。
举几个例子:
17岁初到费城,印刷铺老板的父亲,老Bradford,好心带他去另一家印刷铺应聘。这老先生是一位非常友善并乐于助人的绅士,但是他到同行店铺里却只字不提自己的儿子也从事相同行业,有竞争关系,并默默探听了同行的业务计划,表现了狡猾老狐狸的一面。这点被富兰克林看在了眼里。可见人并不是非黑即白的。
18岁遇到“贵人”威廉总督,宾州的首长,颇受对方赏识。对方看起来热情又真诚,鼓励并承诺资助他在费城自立门户,并要他去伦敦采购置业设备。出于某些原因,富兰克林向众人隐瞒了要在费城开业。结果,实际上对方虽然位居高堂,但实际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食言者,“我们实在无法理解一个总督竟然会使这种卑鄙的把戏”“他想讨好所有人,可偏偏又不能给人家什么,因此他只能给别人希望”。这种人放到现在也同样令人难也理解啊!事后富兰克林也反省,如果当初不那么执意隐瞒,去找几个熟悉总督的朋友咨询一下,出于对总督为人的了解,人家也会忠告他的。可见,在遇到不熟悉的人的好意的时候,不妨询问一下他身边认识的人的意见,不要遮遮掩掩,自作聪明。
40多岁的时候,作为宾州的代表准备启程去伦敦,遇到Loudoun勋爵,被他各种耽误,也是醉了。“他就像广告里的圣乔治一样,永远骑在马上,却总是寸步不移”,终日摆pose,却不做事,简直是拖延症晚期。而且人家是勋爵哦,是Lord哦,不是爵士哦,爵士是Sir。联想到上面那个总督,我觉得富兰克林在在自传里花大笔墨描述的这两个人,其实是要告诉我们:高位之人,也不见得金玉其中,人生短短一百年,谁还能不遇到几个傻子……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这个结论来源于他被哥哥的暴力对待。以前看“犯罪心理”里面有一集提到,对于年少时的暴力对待,成年以后一般有两种倾向。第一种变成暴力的人,第二种变成反对暴力的人。第30页写到:“我哥哥脾气十分急躁,常常动手打我,这让我十分气愤。我想或许是因为我哥哥对我态度粗暴蛮横的原因,使得我在以后的日子里对独断专权极为反感。”好吧,也许家庭境遇是无法改变的,但是对待境遇的态度使得人生有很大的不同,看你自己怎么对待吧。
其实从另一件事情也可以看出来他的这种态度。在自传的开头,他提到他的父亲因为是新教徒,而在英国被天主教迫害,才移民美洲的。虽然他在自传里没有提到,但如下却是事实:富兰克林参与起草的美国宪法,明确规定:“国会不得制定关于下列事项的法律:确立国教或禁止信教自由”。按照历史“惯例”:被压迫的一方一旦得势,必会反扑。而作为一位出生在受宗教迫害家族的儿子,富兰克林却坚决维护了宗教自由的权力,不支持将新教定为国教,虽然当时新教徒在美国占绝大多数。
★理性思考,不固执己见。
这个结论从他改变吃素观念的那件事得来。18岁的时候,从波士顿往纽约的航行途中,富兰克林很想吃鱼,但是他却是一个素食主义者,因为他认为鱼之前没有对人造成伤害,为什么要吃它呢。于是他好犹豫纠结,但是看到有人从鱼肚里取出小鱼,于是他想“既然你们自己都可以互相吞食对方,为什么我不能将你们吃掉呢?”于是痛痛快快地吃了一顿鳕鱼,之后只是偶然会吃素了。他的结论是:原来做一个理性的人是有好处的,因为理性总能让人找到或是制造理由去允许自己做心里想做的事情。好吧,这段也可以认为是一个吃货的自我修养,嗯嗯......
★找伴侣的箴言。
富兰克林的妻子在和他结婚之前,有过短暂婚姻,她婚后很不快乐,没多久就和丈夫分手了。“他为人品性卑劣,尽管有一双巧手,可她的亲友们就是看重了他这一点。”富兰克林这里的意思表达的足够明显了吧,找伴侣还是人品重要,即使一个人的技艺再高超,再有天赋,但人品不好的话,也很难把生活经营得很好。
★有些悲观主义者的话,听听也就算了,不要太在意,更不要被他们束缚住前进的脚步。
富兰克林刚刚开展自己的印刷生意时,费城住着一位有名望的长者,看起来很渊博。他跑来跟富兰克林叨叨,这个城市必将没落,虚假繁荣持续不久,扒拉扒拉扒拉。他离开时,富兰克林闷闷不乐了,假如他在开业之前就遇到这位悲观论者,也许他永远都不会涉足这个行业了。结果,后来富兰克林回忆起他的时候,颇有点幸灾乐祸:“每一个国家都有语言国家即将毁灭的悲观主义者。他一直住在一所破烂的房子里,不肯买新房子。到了最后我高兴地看到他付出高于他刚刚倡导悲观论时可以买到的5倍的价格购买了一所房子。”
★写日记的好处。
在78岁的时候,他在巴黎开始写自传的正传续篇,这里他提到“假如我是在家里回复,手边有我的笔记手稿可以帮助我记忆,帮助我确定事件的日期,那么,写起来就顺利多了。”其实很多很多事情,即使当时发生的时候,自己觉得震撼人心,激动无比。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能记得的很少很少。我个人的感受是,记录下生命中重要的事情,点滴感动,还是很有用的。
★一点关于谈生意的遐想。
哈哈,这个纯属我的意外之得。在第十二章“州的防务工作”里,富兰克林回忆了一件事情,他想向Clinton总督借几尊大炮,对方一开始坚决拒绝了。但是他们共进晚餐的时候,按照当地习俗,开怀畅饮,喝了很多马德拉酒,总督的态度就逐渐软化下来,答应借给他6门大炮,接着继续喝了几杯之后,又答应把数量增加到10门,最后变成18门。看到这里,觉得富兰克林当时也是心里暗喜了几把吧。看来,在酒桌子上谈生意的好处,不言自明且由来已久哇,不管国内国外,人心都是一样的。
★对财务自由的看法。
富兰克林从事印刷业赚到钱了之后,是这样形容这种状态的:“我自认为已经拥有一笔可观的财产,即便不算富裕,也足够使我在今后的人生中有空闲的时间来探讨哲理,欢度晚年”。财务自由之后干嘛?继续追求财富还是干一些自己喜欢的有趣的事情?富兰克林给出了他的选择,比如在这之后,他开始了他的电学实验,那个著名的雷电风筝实验,就出于这之后。
★富兰克林老年时代写自传的时候,对待自己还是很调侃的。
他毫不避讳他的蠢事,比如去调戏朋友的恋人被无情拒绝还因为这个被朋友绝交,借给朋友的钱也被一笔勾销;比如被工友欺凌,花了冤枉钱去摆平不是自己犯的事儿;等等。他总不忘记拿自己的糗事来忠告一下读者,这是很愚蠢的事情,从这件事情里我学到什么。
还有一件小事,看得我哈哈大笑。“作为州议会的执事,我从不参加任何辩论,这些辩论总是那么枯燥无味,使我不得不在纸上画数字方阵、圈圆圈或是其他任何事情以自娱自乐”,看到这个想到普京那张流传甚广的在会议上面画圈圈的照片,好好笑。看来开会的时候,在纸上画圈圈是由来已久的传统!哈哈哈。
★做公众事件的小经验。
富兰克林在第十三章“社会事务与职责”里提到,他要开展一个需要公众参与的事务之前,比如募捐等,都会在报纸上详细介绍这个计划,让人们对此有所了解,这是他做这类事情的惯例。由此可见,对于需要大众参与的计划,让大众事先了解他,很有必要。这个也可以借用到在工作开展的事务中,如要做一件需要大家参与的事情,事先一定要把计划初衷和内容普及开来。
★要有生活目标,漫无目的是最要不得的。
这个是他从一次组织民兵修筑炮台的行动中,得出来的经验。当然我是从侧面得出这个标题的结论的,他的本意应该是如何领导一个工作组织。在第十七章“富兰克林的边境防务”里他写到:“通过这件事情我发现,人们在工作的时候,就会觉得非常满足,因为当他们工作时,自然是既敦厚又快活,他们意识到只要完成了一天的工作,晚间就会幸福而愉快。但是在没事儿的时候,他们就四处抱怨,争吵不休,对伙食挑三拣四,牢骚从早到晚”。然后他还列举了一个船长的事例:他从来不让水手们闲着。哈哈,这是教大家要做周扒皮吗?!不管怎么样,这个感悟于我的经验就是,自己还是要有一些生活目标的,这样生活才会觉得充实有意义,长时间的无所事事,休闲度假,也许会抱怨真吵挑剔,正所谓:很多事儿,完全是因为,闲的。
★想要说服别人,要诉诸利益而非诉诸理性。
这句话第一次是从芒格的《穷查理宝典》里引用富兰克林的原句看到的,第二次是我在富兰克林的《穷理查宝典》看到的原句,而在这本自传里没有原句,但是有件事情侧面说明了这个道理。第十七章“富兰克林的边境防务”,军中牧师总为士兵们不来参加祈祷会而苦恼。富兰克林对他说:“如果你只是祈祷会完毕才发酒,他们都会来祈祷的”,结果事情变得很顺利,祈祷会再也没有缺席发生。我想,富兰克林在自传里写这件小事,也就是为了说明标题的道理吧。
★如果对人家心存感谢,写信告诉他!
其实不一定要写信了,富兰克林那个年代也没有电话和微信啦。第十八章“科学实验”他提到“我对Cllionson先生赠送给我们的那根玻璃管和其他设备感激不尽,于是我觉得我应当给他写几封信,告诉他我们用玻璃管做实验所获得的成就,并报告我们所做的实验”。虽然他在书里并未对这件事情做过多引申,但是体现了他一个非常好的习惯:感谢?!就说出来吧!
★必要的时候,表明原则,不要暧昧。
在第十九章“作为宾州的代理人去伦敦”里,他描述了这么一件事情。新任宾州总督Denny上尉,在上任的招待会上,单独把富兰克林拉到另一间屋子,大献殷勤并许诺金钱。但这位总督的施政理念,明显和当时作为州议员的富兰克林不同。按照他的描述,被新任总督尊重已是荣光,又有利益分配,更应该受宠若惊才对。而富兰克林却当场表达自己的真实立场。这个固然和他已经达到财务自由有关,更重要的是,他也没有被眼前的这些虚无缥缈的面子荣誉所干扰,当场看清形势,不会因为顾忌自己和总督的面子,而搞得自己以后难做。
★下面是一些有意思的句子:
P4。无论在什么地方,我总是能宽容地对待虚荣心。因为我认为这种心理无论对自己还是周围人都有益处。
P13。不诚实的事是没有益处的。Nothing was useful which was not honest.
P25。有节制的饮食常常让人头脑清醒思维敏捷,所以我读书的速度比以前更快了。
P27。借用Pope的话。你不应该用教训的语气去教导别人;别人不懂的事情,你应当作为他们的遗忘了的事情提出来。
P40。当一个人没有多少钱的时候,反而要比钱多的时候慷慨,或许是因为怕被别人当成穷鬼的缘故吧。
P79。和你身边的人搞不好关系是十分愚蠢的。
P126。任何一个有用的计划,当它认为可能会使一个人的声望地位稍稍高出他身边的人,而他又需要别人的支持去完成这个计划时,最好不要宣布你自己就是这个计划的策划者。你暂时牺牲了一点名利,那你以后将会收获巨大的回报。
P132。坏的习惯必须打破,好的习惯需要加以培养。
P136。我认为每日必须进行自我检讨。
P150。骄傲可能是人的天性中,最难以驯服的一种。
P159。当一种美德变成自身的习惯,能够不受不好道德的干扰的时候,那么这个时候,这个美德才算是自身稳定的素质。
P170。来自于古老的格言。如果一个人给了你一次恩惠,那么,此后他会比那些受过你恩惠的人更乐意帮助你。
P170。与其怨恨、报复以及冤冤相报,到还不如化解它们,这样更加有益。
P182。在获得第一桶金之后,再去获得第二桶就容易多了。因为钱是可以生钱的。
P183。我想告诫所有的合作都应该事先明晰各项内容,因为不管双方在订立合同之初,多么互相尊敬,互相信任,但是日后即使是一些小小的猜忌和抱怨,或是在处理业务和事物负担方面会发生不平等之感等,常常都会引起友谊和合作的破裂,或许还会引起法律纠纷或其他不愉快的后果。
P218。人类的幸福大多不是来自于那些偶然发生的鸿运,而是来自于那些每天都会发生的小实惠。(富兰克林这里的意思是,学会生活,对于提高生活品质非常有用,比如教一个贫穷的年轻人怎么自己刮脸,好习惯好方法对于改善日常生活是最重要的)
P226。喜欢争论、反驳和消遣他人的人通常在工作中都不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