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恶的彼岸》读书笔记
此书中集结了尼采的一些关键问题:隐微与显白;“你应”——“我要”——“我是”的转折历程,在“自由”与“必然”的二律背反中经历了必然——自由(虚无)——必然的跳跃;批判科学;批判实证主义;批判民主将欧洲人群盲化;批判基督教;主人道德是“崇高”与“卑鄙”之分的道德,居于善恶的彼岸,而奴隶道德是“善”与“恶”的道德。
【第一章 论哲学家的成见】
“求真理的意志”用来反对假判断,“坦承不真之理是生命条件:当然,这会以一种危险的方式反对那些已习以为常的价值感觉;而一种敢于如此的哲学单凭其如此,便已超然自立于善恶的彼岸”(p12);尼采批判那些发出“美德的喧哗”的哲学家,认为他们全都是装模作样:“归根结底却是,某条事先拟定的命题,某个念头,某次‘灵光一闪’,大多数时候是某个被抽象地拟定和筛选出来的心愿,被他们用事后找到的根据加以辩护:——他们全是不肯被叫作律师的律师”(p13);哲学就是行霸道的冲动本身,“是求权力、求‘创造世界’、求causa prima(第一原因)的最精神性的意志”(p18)。
强调“透视法”(Perspektive),破除视觉假象(Augenschein),博什科维奇和哥白尼是视觉假象的最伟大对手,“哥白尼说服我们相信,与一切感官感受相反,地球不是稳定不动的,而博什科维奇则教人弃绝对地球上最后的‘稳定不动’之物的信念”(p25),也就是对“原子”的信念,灵魂原子论假定灵魂不死(基督教),自然主义者清除这种灵魂原子论,但是“完全没有必要把‘灵魂’本身丢开”(p25),自然主义呆板地连碰都几乎还没碰到“灵魂”就失去了它。
权力意志与自身保存:
“某种生命体首先意愿的是释放它的力量——生命本身是求权力的意志——:自身保存只是它间接和最经常的后果之一”(p26)。
“意志不只是感觉和思考的杂合体,首先却还是一种情绪:确切地说是下指令的情绪”(p33);“‘自由意志’——这个词说的是意愿者多层次的快乐状态,他既下命令,同时又把自己与实施者设为一体——作为这个统一体,他跟着一起享受战胜反抗的喜悦,同时还对自己判断说,真正克服反抗的乃是他的意志自身”(p34);有意志都无一例外地关系到命令和服从;“‘意志不自由’乃是神话:现实生命只关乎意志之强与弱”(p37),而意志虚弱者的宿命论会美化自己,把自己理解为“人类苦难的宗教”。
解释与文本:
“没有上帝,没有主人”、“自然规律万岁”——这是解释,不是文本,“可能会出现某个人,他善于以相反的目的和解释技巧,从同一个自然之中,着眼于相同的现象,却恰恰理解到,诸种权力主张在霸道而无所顾虑地、毫不留情地贯彻着”(p39);得出所谓“必然的”、“可计算的”进程“不是因为其中有规律在统治它,而是因为绝对无规律可循,因为每个权力都在随时得出其最新的后果”(p39-40)。
【第二章 自由的精神】
“求知意志的基础是一种强悍得多的意志,是求不知、求无知和求不真的意志!前者并不是后者的对立面,而是——它的精细化”(p43)。
未受秘传者(das Exoterische)和“受秘传者”(das Esoteische):
未受秘传者居于外部,从外部而不是内部进行观看、评估、度量和判断;而“受秘传者却是从上往下看的!灵魂有其高度,由此高度看去,甚至悲剧都不再悲哀;而且一切痛苦。谁敢肯定,他的观感是不是就必然诱导和强制出同情,并以此方式使痛苦加倍?”(p53-54)。
面具的作用:
“所有深刻的东西都喜爱面具;最深刻的事物甚至憎恨图像和譬喻”(p65);“人们最引以为羞耻之事,并非最恶劣之事:面具背后并非只有奸计,——计谋之中,本多善意”(p65);“每一种深刻的精神都需要一张面具:更有甚者,在每一种深刻的精神周围都持续生长着一张面具,因为这种精神所传递的每一个词语、每一个步伐和每一个生命迹象,都持续地受到虚假亦即浅薄的解读”(p66)。
依赖:
“必须自己考验自己,以证明自己是被指定要独立和要下命令的”(p66);“不要总是依赖某个祖国:哪怕它是最多苦难和最需帮助的祖国,——卸去对一个常胜的祖国的牵挂倒不难。不要总是依赖某种同情:这或许适合于更高等的人类,在他们身上,有一种偶然已经让我们看到了稀有的磨难和无助。不要总是依赖某门科学:哪怕它用那些最珍贵的、貌似正留待我们去做出的发现来诱引。……不要总是依赖飞鸟特有的超脱……不要总是依赖我们自己的美德”(p67)。
“必须摒弃想要与多数人达成一致的坏趣味。挂在邻人嘴边的‘好’就不再是好的”(p69);“凡可共有者,价值皆有限”(p69),“稀有事物是留给稀有之人的”(p69)。
要站在善恶的彼岸做新哲学家:
“只要我们生来就忠诚而心怀嫉妒地做孤独之友,我们各自特有的最深沉的子夜和正午的孤独:——这样一个种类的人便是我们,我们这些自由的精神们!而也许你们也会其中的一部分,你们这些正在到来者?你们这些新哲学家?——”(p72)。
【第三章 宗教人】
“Homines religiosi(宗教人)之灵魂中的知识和良心问题迄今有一段怎样的历史,为了对此做出猜测和确证,也许必须让自己跟帕斯卡尔的智识良心陷得一样深,伤得一样重,变得一样阴森:——然后,还需要那样一片由明亮而恶毒的精神状态所撑开的天穹,方能从上往下俯视那样一群密密攒动着的危险而痛楚的体验,给它们排序,把它们强套强行给它们说法”(p74);帕斯卡尔式的信仰类似于理性的一场持续自杀,“这种基督教信仰从一开始就是牺牲:对精神的所有自由、所有自豪、所有自身确知的牺牲;同时它还是奴化、是自嘲和自残”(p75);要从超越善恶的彼岸来从叔本华的悲观主义中解脱出来;“不只是学会勉强接受和忍受已有和现有的东西,而是要照其已有和现有的那样去重新拥有,永久地、不知足地、周而复始地呼唤着,不是呼唤给自己,而是呼唤去加入那一整幕或一整台的戏剧,而且不只是一台戏,而是从根本上呼唤去成为那种人,那种迫切需要这台戏——并且使它亦成为迫切所需者的人:因为他总是一再地迫切需要自身——并且使自身成为迫切所需者——怎么?这样做难道不是——circulus vitiosus deus(神之恶循环)”(p85-86);可以把宗教人算作艺术家,作为艺术家的最高等级;“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比虔诚更强劲的手段可以让人类美化自身”(p90);宗教将苦难神圣化和正当化,使服从变得高贵,使人们坚持对现实秩序的满足。
尼采承认等级秩序,认为宗教使得“欧洲种族低劣化”;基督教拔高自身,而贬斥人类,“人类还不够高等和强硬,还不足以作为艺术家在人类身上赋形,人类还不够强健和有远见”(p95-96),他们在“上帝面前的平等”而使得欧洲充斥着渺小化的“群氓动物”。
【第四章 箴言和间奏曲】
“没有道德现象,而只有对现象的某个道德诠释......”(p109);
“克服一种情绪的意志最终其实只是求另外一种或更多种情绪的意志”(p111);
“出于爱所做的,总是发生于善恶的彼岸”(p121);
“多谈论自己也可能是一个隐藏自己的手段”(p126);
“谎言中有一种无辜,是对某件事情深信不疑的标志”(p128)。
【第五章 道德的自然史】
批判道德科学化,“哲学家们一旦开始把道德当作科学来从事,便统统带上一种引人发笑的僵硬的严肃,向自己索要某种太过高蹈、太多要求和太过庄严的东西:他们想要为道德奠基,——迄今为止每一位哲学家都曾经相信过,必须为道德奠基;而道德本身却被当作是‘给定的’”(p131);改写康德的名言:“我这里值得尊重的就是,我可以服从,——而你们的情况则不应该跟我的不一样。”(p133)。
自然vs.自由:
“人们或该由此出发来看待每一种道德:这就是其中的‘自然’,它教人憎恶放任自流、过度的自由,它根据限定的视野和最近的任务培植需求,——它把视角狭隘化,在特定的意义上也就是把愚蠢当作一项生命和生长的条件来教导”(p135);苏格拉底装作站在理性这边,其实“在根本上他已经看穿道德判断中的非理性了”(p138-139);笛卡尔是例外,他只把权威授予理性,但他是肤浅的,因为理性只是一个工具而已。
反犹:
犹太人,乃一族“天生为奴”的民众,如他们自己所云和所信的那样是“万民中的选民”。
“你应该”作为一种形式良心在发号施令,而这是“命令者的道德虚伪”。
道德与恐惧:
道德是随恐惧而生的,“‘邻人之爱’终归是次要之事,跟对旁人的恐惧相比,终归带着几分客套,几分随意和假意”(p152)。
反民主:
“道德今日在欧洲是群盲道德”(p155);民主运动继承了基督教遗产;把共同体当作救世女神来信仰,也即都信仰群盲,信仰“自己”;民主是“人类的中等化和价值贬黜”(p157);“人类的总体蜕变,直到变成今日社会主义蠢货和死脑壳所以为的‘未来人’——作为他们的理想!”(p159),人类向着完美的群盲动物而去的蜕变和渺小化,人类向着平等地享有和主张权利的侏儒动物而去的动物化,无疑是可能的。
【第六章 我们学者】
科学的解放:
“科学人的独立性声明,他从哲学的束缚下解放出来,是民主的所作所为和胡作非为所留下的较为细微的效应之一”(p160);“科学在极为幸运地成功击败它作为‘婢女’久居其下的神学之后,现在傲然无知地要再进一步,为哲学制定法则,自己扮演一回‘主人’”(p161);实证主义者使得哲学将为“认识论”;学者就是科学上的平庸之辈,科学人是“一个非统治、不权威也未自足的种类的人:勤劳,在行列和环节中耐心遵守秩序,所能与所需相称且适度,会凭本能找到同类及同类亟需之物”(p165);“客观人”是一件工具,是一个奴隶,是一个“无私”之人。
俄罗斯式虚无:
去做“不”,“他的良心自小被教育要对每一个‘不’,当然也对每一个决断的、强硬的‘是’都抽搐一下,要觉得像被什么咬了一口那样”(p171)。
真正的哲学家:
真正的哲学家要“创作价值”,是命令者和立法者,他们说“应该这样!”,“他们用创造之手去把握未来,一切现在和过去之所是者,皆在他们这里变为手段,变为工具,变为锤子。他们的‘认识’是创作,他们的创作是立法,他们求真理的意志是——求权力的意志”(p181-182)。
必然性与自由意志的结合:
“恰恰当他们(艺术家)对所有事物都不再‘专断地’而是‘必然地’去做的时候,他们那种自由、精妙、全权在握的感觉,创造性地设定、支配、赋形的感觉,才达到其高点,——简言之,这时,必然性和‘意志自由’在他们这里合而为一”(p185)。
【第七章 我们的美德】
精神的基本意志:
精神的基本意志趋向于生长,趋向于生长之感觉,力量增多的感觉,“精神把陌生者化为己有的力量,显露在一种强健的偏好中,好使新者与旧者相像,好化繁多为单一,好忽略或推开与之全然矛盾者”(p208)。
批判道德哲学:
“迄今全部道德哲学都是无聊的,都属于安眠药物”(p202)。
【第八章 民众与祖国】
提防德意志音乐,因为“这种音乐腐蚀了趣味,使之退化,从而也一并腐蚀了健康,使之退化”(p252);40年代(19世纪)的法国晚期浪漫派和理查德·瓦格纳,在最紧密和最内在之处是声气相投的。
【第九章 何为高贵?】
主人道德:
在主人道德的情况中,“如果规定‘好’这个概念的是统治者,那么,它指的就是那些崇高自豪的、被感知为作出嘉许者和确定等级顺序者的灵魂状态”(p262),在这种道德里,“好”与“坏”的对立所意味着的,就是“高尚”和“卑鄙”,而不是“善”与“恶”;高贵的人不是为同情而造的,他不同情“卑鄙”的人;而现代理念的人类近乎本能地相信“进步”和“未来”,这暴露了他们的不高贵出身。这种法则强调“人们只对其同类负有义务,对于更低等造物的级别,对于一切陌生者,则可以自行裁量或者‘按照心灵的愿望’行事,而且无论如何都已‘处于善恶的彼岸’——:对同情及诸如此类者,即当如此对待”(p264);高尚道德不是“现代理念”的道德,所以现代人很难感同身受。
奴隶道德:
本质上是“有用性道德”,是这种奴隶道德产生了“善”与“恶”的对立,“根据奴隶道德,‘恶人’激起恐惧;根据主人道德,则恰恰是‘善人’在激起和想要激起恐惧”(p265);奴隶道德把“善”和“蠢”拉近,成为了庸人,“庸人都只是他被【当作是】的东西:——他根本不习惯自己设定价值,在主人所量度赋予的之外(创作价值乃是真正的主人权利),他也不曾为自己量度其他价值”(p267)。
高尚与等级:
“高尚之标志:从未想到要把我们的义务降低为每个人的义务;不愿意让度和分摊自己特有的职责;将特权及其行使算作他的义务”(p283)。
【第一章 论哲学家的成见】
“求真理的意志”用来反对假判断,“坦承不真之理是生命条件:当然,这会以一种危险的方式反对那些已习以为常的价值感觉;而一种敢于如此的哲学单凭其如此,便已超然自立于善恶的彼岸”(p12);尼采批判那些发出“美德的喧哗”的哲学家,认为他们全都是装模作样:“归根结底却是,某条事先拟定的命题,某个念头,某次‘灵光一闪’,大多数时候是某个被抽象地拟定和筛选出来的心愿,被他们用事后找到的根据加以辩护:——他们全是不肯被叫作律师的律师”(p13);哲学就是行霸道的冲动本身,“是求权力、求‘创造世界’、求causa prima(第一原因)的最精神性的意志”(p18)。
强调“透视法”(Perspektive),破除视觉假象(Augenschein),博什科维奇和哥白尼是视觉假象的最伟大对手,“哥白尼说服我们相信,与一切感官感受相反,地球不是稳定不动的,而博什科维奇则教人弃绝对地球上最后的‘稳定不动’之物的信念”(p25),也就是对“原子”的信念,灵魂原子论假定灵魂不死(基督教),自然主义者清除这种灵魂原子论,但是“完全没有必要把‘灵魂’本身丢开”(p25),自然主义呆板地连碰都几乎还没碰到“灵魂”就失去了它。
权力意志与自身保存:
“某种生命体首先意愿的是释放它的力量——生命本身是求权力的意志——:自身保存只是它间接和最经常的后果之一”(p26)。
“意志不只是感觉和思考的杂合体,首先却还是一种情绪:确切地说是下指令的情绪”(p33);“‘自由意志’——这个词说的是意愿者多层次的快乐状态,他既下命令,同时又把自己与实施者设为一体——作为这个统一体,他跟着一起享受战胜反抗的喜悦,同时还对自己判断说,真正克服反抗的乃是他的意志自身”(p34);有意志都无一例外地关系到命令和服从;“‘意志不自由’乃是神话:现实生命只关乎意志之强与弱”(p37),而意志虚弱者的宿命论会美化自己,把自己理解为“人类苦难的宗教”。
解释与文本:
“没有上帝,没有主人”、“自然规律万岁”——这是解释,不是文本,“可能会出现某个人,他善于以相反的目的和解释技巧,从同一个自然之中,着眼于相同的现象,却恰恰理解到,诸种权力主张在霸道而无所顾虑地、毫不留情地贯彻着”(p39);得出所谓“必然的”、“可计算的”进程“不是因为其中有规律在统治它,而是因为绝对无规律可循,因为每个权力都在随时得出其最新的后果”(p39-40)。
【第二章 自由的精神】
“求知意志的基础是一种强悍得多的意志,是求不知、求无知和求不真的意志!前者并不是后者的对立面,而是——它的精细化”(p43)。
未受秘传者(das Exoterische)和“受秘传者”(das Esoteische):
未受秘传者居于外部,从外部而不是内部进行观看、评估、度量和判断;而“受秘传者却是从上往下看的!灵魂有其高度,由此高度看去,甚至悲剧都不再悲哀;而且一切痛苦。谁敢肯定,他的观感是不是就必然诱导和强制出同情,并以此方式使痛苦加倍?”(p53-54)。
面具的作用:
“所有深刻的东西都喜爱面具;最深刻的事物甚至憎恨图像和譬喻”(p65);“人们最引以为羞耻之事,并非最恶劣之事:面具背后并非只有奸计,——计谋之中,本多善意”(p65);“每一种深刻的精神都需要一张面具:更有甚者,在每一种深刻的精神周围都持续生长着一张面具,因为这种精神所传递的每一个词语、每一个步伐和每一个生命迹象,都持续地受到虚假亦即浅薄的解读”(p66)。
依赖:
“必须自己考验自己,以证明自己是被指定要独立和要下命令的”(p66);“不要总是依赖某个祖国:哪怕它是最多苦难和最需帮助的祖国,——卸去对一个常胜的祖国的牵挂倒不难。不要总是依赖某种同情:这或许适合于更高等的人类,在他们身上,有一种偶然已经让我们看到了稀有的磨难和无助。不要总是依赖某门科学:哪怕它用那些最珍贵的、貌似正留待我们去做出的发现来诱引。……不要总是依赖飞鸟特有的超脱……不要总是依赖我们自己的美德”(p67)。
“必须摒弃想要与多数人达成一致的坏趣味。挂在邻人嘴边的‘好’就不再是好的”(p69);“凡可共有者,价值皆有限”(p69),“稀有事物是留给稀有之人的”(p69)。
要站在善恶的彼岸做新哲学家:
“只要我们生来就忠诚而心怀嫉妒地做孤独之友,我们各自特有的最深沉的子夜和正午的孤独:——这样一个种类的人便是我们,我们这些自由的精神们!而也许你们也会其中的一部分,你们这些正在到来者?你们这些新哲学家?——”(p72)。
【第三章 宗教人】
“Homines religiosi(宗教人)之灵魂中的知识和良心问题迄今有一段怎样的历史,为了对此做出猜测和确证,也许必须让自己跟帕斯卡尔的智识良心陷得一样深,伤得一样重,变得一样阴森:——然后,还需要那样一片由明亮而恶毒的精神状态所撑开的天穹,方能从上往下俯视那样一群密密攒动着的危险而痛楚的体验,给它们排序,把它们强套强行给它们说法”(p74);帕斯卡尔式的信仰类似于理性的一场持续自杀,“这种基督教信仰从一开始就是牺牲:对精神的所有自由、所有自豪、所有自身确知的牺牲;同时它还是奴化、是自嘲和自残”(p75);要从超越善恶的彼岸来从叔本华的悲观主义中解脱出来;“不只是学会勉强接受和忍受已有和现有的东西,而是要照其已有和现有的那样去重新拥有,永久地、不知足地、周而复始地呼唤着,不是呼唤给自己,而是呼唤去加入那一整幕或一整台的戏剧,而且不只是一台戏,而是从根本上呼唤去成为那种人,那种迫切需要这台戏——并且使它亦成为迫切所需者的人:因为他总是一再地迫切需要自身——并且使自身成为迫切所需者——怎么?这样做难道不是——circulus vitiosus deus(神之恶循环)”(p85-86);可以把宗教人算作艺术家,作为艺术家的最高等级;“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比虔诚更强劲的手段可以让人类美化自身”(p90);宗教将苦难神圣化和正当化,使服从变得高贵,使人们坚持对现实秩序的满足。
尼采承认等级秩序,认为宗教使得“欧洲种族低劣化”;基督教拔高自身,而贬斥人类,“人类还不够高等和强硬,还不足以作为艺术家在人类身上赋形,人类还不够强健和有远见”(p95-96),他们在“上帝面前的平等”而使得欧洲充斥着渺小化的“群氓动物”。
【第四章 箴言和间奏曲】
“没有道德现象,而只有对现象的某个道德诠释......”(p109);
“克服一种情绪的意志最终其实只是求另外一种或更多种情绪的意志”(p111);
“出于爱所做的,总是发生于善恶的彼岸”(p121);
“多谈论自己也可能是一个隐藏自己的手段”(p126);
“谎言中有一种无辜,是对某件事情深信不疑的标志”(p128)。
【第五章 道德的自然史】
批判道德科学化,“哲学家们一旦开始把道德当作科学来从事,便统统带上一种引人发笑的僵硬的严肃,向自己索要某种太过高蹈、太多要求和太过庄严的东西:他们想要为道德奠基,——迄今为止每一位哲学家都曾经相信过,必须为道德奠基;而道德本身却被当作是‘给定的’”(p131);改写康德的名言:“我这里值得尊重的就是,我可以服从,——而你们的情况则不应该跟我的不一样。”(p133)。
自然vs.自由:
“人们或该由此出发来看待每一种道德:这就是其中的‘自然’,它教人憎恶放任自流、过度的自由,它根据限定的视野和最近的任务培植需求,——它把视角狭隘化,在特定的意义上也就是把愚蠢当作一项生命和生长的条件来教导”(p135);苏格拉底装作站在理性这边,其实“在根本上他已经看穿道德判断中的非理性了”(p138-139);笛卡尔是例外,他只把权威授予理性,但他是肤浅的,因为理性只是一个工具而已。
反犹:
犹太人,乃一族“天生为奴”的民众,如他们自己所云和所信的那样是“万民中的选民”。
“你应该”作为一种形式良心在发号施令,而这是“命令者的道德虚伪”。
道德与恐惧:
道德是随恐惧而生的,“‘邻人之爱’终归是次要之事,跟对旁人的恐惧相比,终归带着几分客套,几分随意和假意”(p152)。
反民主:
“道德今日在欧洲是群盲道德”(p155);民主运动继承了基督教遗产;把共同体当作救世女神来信仰,也即都信仰群盲,信仰“自己”;民主是“人类的中等化和价值贬黜”(p157);“人类的总体蜕变,直到变成今日社会主义蠢货和死脑壳所以为的‘未来人’——作为他们的理想!”(p159),人类向着完美的群盲动物而去的蜕变和渺小化,人类向着平等地享有和主张权利的侏儒动物而去的动物化,无疑是可能的。
【第六章 我们学者】
科学的解放:
“科学人的独立性声明,他从哲学的束缚下解放出来,是民主的所作所为和胡作非为所留下的较为细微的效应之一”(p160);“科学在极为幸运地成功击败它作为‘婢女’久居其下的神学之后,现在傲然无知地要再进一步,为哲学制定法则,自己扮演一回‘主人’”(p161);实证主义者使得哲学将为“认识论”;学者就是科学上的平庸之辈,科学人是“一个非统治、不权威也未自足的种类的人:勤劳,在行列和环节中耐心遵守秩序,所能与所需相称且适度,会凭本能找到同类及同类亟需之物”(p165);“客观人”是一件工具,是一个奴隶,是一个“无私”之人。
俄罗斯式虚无:
去做“不”,“他的良心自小被教育要对每一个‘不’,当然也对每一个决断的、强硬的‘是’都抽搐一下,要觉得像被什么咬了一口那样”(p171)。
真正的哲学家:
真正的哲学家要“创作价值”,是命令者和立法者,他们说“应该这样!”,“他们用创造之手去把握未来,一切现在和过去之所是者,皆在他们这里变为手段,变为工具,变为锤子。他们的‘认识’是创作,他们的创作是立法,他们求真理的意志是——求权力的意志”(p181-182)。
必然性与自由意志的结合:
“恰恰当他们(艺术家)对所有事物都不再‘专断地’而是‘必然地’去做的时候,他们那种自由、精妙、全权在握的感觉,创造性地设定、支配、赋形的感觉,才达到其高点,——简言之,这时,必然性和‘意志自由’在他们这里合而为一”(p185)。
【第七章 我们的美德】
精神的基本意志:
精神的基本意志趋向于生长,趋向于生长之感觉,力量增多的感觉,“精神把陌生者化为己有的力量,显露在一种强健的偏好中,好使新者与旧者相像,好化繁多为单一,好忽略或推开与之全然矛盾者”(p208)。
批判道德哲学:
“迄今全部道德哲学都是无聊的,都属于安眠药物”(p202)。
【第八章 民众与祖国】
提防德意志音乐,因为“这种音乐腐蚀了趣味,使之退化,从而也一并腐蚀了健康,使之退化”(p252);40年代(19世纪)的法国晚期浪漫派和理查德·瓦格纳,在最紧密和最内在之处是声气相投的。
【第九章 何为高贵?】
主人道德:
在主人道德的情况中,“如果规定‘好’这个概念的是统治者,那么,它指的就是那些崇高自豪的、被感知为作出嘉许者和确定等级顺序者的灵魂状态”(p262),在这种道德里,“好”与“坏”的对立所意味着的,就是“高尚”和“卑鄙”,而不是“善”与“恶”;高贵的人不是为同情而造的,他不同情“卑鄙”的人;而现代理念的人类近乎本能地相信“进步”和“未来”,这暴露了他们的不高贵出身。这种法则强调“人们只对其同类负有义务,对于更低等造物的级别,对于一切陌生者,则可以自行裁量或者‘按照心灵的愿望’行事,而且无论如何都已‘处于善恶的彼岸’——:对同情及诸如此类者,即当如此对待”(p264);高尚道德不是“现代理念”的道德,所以现代人很难感同身受。
奴隶道德:
本质上是“有用性道德”,是这种奴隶道德产生了“善”与“恶”的对立,“根据奴隶道德,‘恶人’激起恐惧;根据主人道德,则恰恰是‘善人’在激起和想要激起恐惧”(p265);奴隶道德把“善”和“蠢”拉近,成为了庸人,“庸人都只是他被【当作是】的东西:——他根本不习惯自己设定价值,在主人所量度赋予的之外(创作价值乃是真正的主人权利),他也不曾为自己量度其他价值”(p267)。
高尚与等级:
“高尚之标志:从未想到要把我们的义务降低为每个人的义务;不愿意让度和分摊自己特有的职责;将特权及其行使算作他的义务”(p283)。
© 本文版权归作者 Lowlibrarian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