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伯伦的诗,是鸡汤还是经典?
摘自《一千零一夜》节目文稿
我们常常说,经典是一种经得起时间洗礼的书。但是这个话是有问题的,为什么呢?没错,经典必须能够经得起时间的洗礼,但是并非所有经得起时间洗礼的都是经典。
这里面有一种情况,有一些文化作品,它推出的时候很受欢迎,但是那个受欢迎,不止是受到当时的大众的欢迎,而且是受到一代又一代的大众的欢迎,只不过这些东西就很不受高雅的、掌握话语权的那些文化圈的待见。比如说《侏罗纪公园》,影评表现不怎么样,但是票房非常好,而且累计票房还是很好。同样的,在文学作品里面,在书里面也有类似的现象,例如说我今天给大家介绍的这本《先知》。
纪伯伦,黎巴嫩出生,12岁就到了美国住在波士顿,在波士顿长大,后来在纽约成名,那么晚年到死了之后,遗体才被召回黎巴嫩,然后得到黎巴嫩国葬待遇。
他的作品几乎有一半是用英语写作的,例如这本《先知》,而这个《先知》,当年一出版就是畅销书。
正好是那个年代,在美国卫斯理学院留学的冰心,她刚回国没多久,就马上找这本书译成中文,因此这本书也在中文世界流传了很久。到了今天,也还是很多读者爱读,那么这种现象,我觉得有点像什么呢,有一点大概像汪国真。
汪国真你会注意到,很多严肃的文学圈的诗人,都不把他当回事,但是大部分读者都爱读它。很多人会告诉你,我最爱的现代诗人就是纪伯伦了,那么然后你再问他那第二、第三是谁呢?他就说不出来,因为他平常也不读诗。
我这么讲,既不是对汪国真不敬,也不是对纪伯伦不敬,我是想指出有这么一种现象。有这么一种类型的文学,大众投票给它,用这种方法把一部文化作品变成一个经典,那么在这里面,到底谁说了算呢?是评论界说它是经典算呢,还是大众喜欢它,它就叫做经典呢?
“欢乐不过是摘去面具的忧伤。自我之井中涌动着欢笑,其中也注满了泪水。难道不是这样吗?忧伤越是镌刻在你的生命深处,其中也会包含更多的快乐。”
你忧伤的时候原来不是忧伤,因为在你的忧伤的背后,藏着很深沉的快乐;你快乐的时候也不是彻底的快乐,因为你的快乐的另一面,总是伴随着忧伤。这样的话听起来玄之又玄,但是你又觉得它好像很有道理,那么这样的一种语言,是一种什么语言呢?它就是典型的心灵鸡汤语言。
为什么严肃的人就不能够喜欢心灵鸡汤?很励志,那不是很好吗?不是这样的。是因为这类作品,用俄罗斯大小说家纳博科夫的话来讲,是因为他们太喜欢用一些大词,生命、爱情、真理、价值、自由,喜欢谈这些字。
比如说一谈生命,大家能够为它接上什么词呢?当然是“热爱生命”。真理,你又为它接什么词呢?“追寻真理”。那么这些是永远对的组合,那么如果你的写出来的东西都是这样的东西,那么浮泛,它有什么价值,有什么意义呢?所以纪伯伦的《先知》,在很多人心目中,也是一本这样的书。
然而,然而一本好的心灵鸡汤跟坏的心灵鸡汤还是有分别的,那么纪伯伦的《先知》,就算是心灵鸡汤,它也是个好心灵鸡汤。为什么这么讲呢?因为它里面呢,常常说出一些话,好像是违反传统智慧的。
比如说这本书里面,在提到什么叫自由的时候,他说自由啊,很喜欢追寻自由的人他都不知道,其实他已经被捆绑住了,因为自由就是自由的枷锁。你一天到晚想着我要自由、我要自由,其实你就很不自由。这种话你听起来,是啊,好像跟我们平常说的话有点不太一样,但是又觉得很有道理,很玄,这就是好心灵鸡汤。
那么其实这种好心灵鸡汤,并不是纪伯伦独创的一个模式,黎巴嫩就有相当一部分的人口,他们是马龙派基督徒,是一种非常非常古老的基督信仰,几乎是耶稣死了没多久之后,就开始兴起来的一个教派,一直到今天仍然存在,仍然兴旺。
而纪伯伦就是这个教派的、社群里面的人,小时候就跟着妈妈移民到了美国,他在那样的一个移民环境长大,家里面有这样的一个来自近东的背景,后来接受的教育,读的书又读了非常多的圣经文学、先知文学、智慧文学,他对于整个近东的文学传统,是有一点了解的,这里面的了解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所谓的先知文学。
先知文学的特点:
第一,它多半是格言体,有很多的寓言故事,因为它希望所有人都听得懂里面蕴藏的道理;
第二,它的道理讲的总是关于人世之间的各种的基本的价值,基本的核心的概念;
第三,它们当然都要显示出某种神圣性,因此它们的文字上面都相当的庄严。例如说圣经,哪怕是翻译成英文的所谓的“King James Version”(KJV)的版本的英文圣经都是一样,同样的,《先知》也采取了这样的一种叙述策略。
它讲的就是一个虚构的一个先知人物,在一个虚构的城市住了12年,要离开了,城里的百姓很舍不得他,请他留下来再给我们说几句话。他就在接自己要回故乡的那个船扬帆之前,留下来,对城里面的百姓做了最后一番的建议。有人问他什么叫爱情,他就说什么是爱情;有人问他就什么叫欢乐,他说什么是欢乐;有人问他工作是什么意思,他就告诉别人工作应该如何如何……
无论如何,这类的先知文学也好,粗俗版的先知文学、或心灵鸡汤也好,最奇妙的一点是什么呢,当我们人生之中遇到困难、遇到问题的时候,比如说我是个屌丝,我怎么混都混不起来,我觉得社会中重重阻隔,这时候我最需要的是什么?不是你告诉我按照阶级分析的原理,我现在被压迫怎么样;或者给我讲一大堆经济学的道理,那些东西都太深太复杂,解决不了我当前的问题,我要的是马上的解药。
这个解药很奇妙的,却是一些最虚幻、最空泛的东西,比如说告诉你,人的命运,你现在是受苦,但是受苦你换一个角度想,每一次受苦的经验,都是苦口良药,所以你的受苦,换一个角度看是甘美的。那么这样的一种心灵鸡汤,当然是严肃的作者、严肃的学者会不认可的,但是如果这个世界上面我们大众真的就是需要这样的东西,你又有什么理由去否定它呢?
《先知》这本书这么受到欢迎,一定有它的道理。它会不会是一个严肃的经典?我觉得可能不是。但是长久以来,大家把它热捧成为一个经典,必然后面有我们一种心灵需要。我们并不是总是遇到人生不快乐不舒服的时候,我都想要一个彻底的根治的办法,我想要的只是现在给我一片解头疼的药丸,我现在吃了,我现在舒服了,那就可以了,这有什么不对的呢?
——摘自《一千零一夜》节目文稿
《一千零一夜》是梁文道的阅读推介节目,关注微信公众号:看理想(ikanlixiang,本节目唯一官微),回复“一千零一夜”,就可以看到梁文道197夜中推荐的90本书最全书单,欢迎热爱阅读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