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古版我的世界

北冥有鱼 其名为鲲 鲲之大 一锅炖不下 化而为鸟 其名为鹏 鹏之大 需要两个烧烤架 一个秘制 一个微辣。 ——《庄子》
对于神秘的东西总是充满好奇,我相信这一点每个人都是一样的。而对于那些老猿猴古人们看过的,而又消失在历史犄角旮旯里的古怪生物,更是好奇害死猫的存在,因为神话传说里他们几乎都吃人,无论植物动物,当然我们的老祖先们上天遁地也是不含糊,具体例子可以详见那个和铜头铁臂十指脚趾的怪物打架的黄帝,和那个什么都敢吃的神农。可这一切神话的起源都绕不开这本名叫山海经的书,请注意,无论什么东西,只要说它是这一类的绕不开的存在,那就真的很可怕了,当然,书很棒,我们都知道,很多人可能比我更清楚。
我看过很多关于山海经的演绎故事,树下野狐的《搜神记》,《蛮荒记》,西游记后传里怒撞不周山的水神共工,包括前一阵的电视剧《山海经之赤影传说》(很烂,不要看!!!)。无论从历史地位还是研究价值,我们无需多注,此版的翻译和解读作者袁珂,又是作为此领域中国研究学者里的领军人物,而之前看过宝木笑在豆瓣里写过此书的书评更是让我绝了从其他任何方面夸赞的必要和想法。
内行看门道,而我看热闹。什么是热闹呢,《山海经》全书十八卷,其中「山经」五卷,「海经」八卷,「大荒经」四卷,「海内经」一卷,共约31000字。记载了100多邦国,550山,300水道,而这么大而齐全的mod(英文单词modification(意为修改)的缩写,汉语音译作“模组”,也称游戏模组),难道不是我的世界里最原始的版本吗。
我们的老祖先用奇绝的想象力,也许是真实存在的不过可能性不大,为我们铺展出一副到处是庄稼,遍地是野兽的美丽人生。
当然受世面所限,他们所能理解到的可怕怪物一般都是组合拼装起来的,大多都是在原本动物上换个头,多加几个胳膊,然后安上鱼尾,牛尾,龙尾,猪尾(好吧,我不得不嘲笑这位仁兄的审美,模仿什么不好模仿猪,以后在家禽界,哦不,山海界里怎么混),最后就是奇异的叫声就比如:zizi,heihei,honghong,wuwu,或者学人叫,我大胆猜测其实原来也有一种叫呵呵的,不过叫久了被别的怪物打死了。
最后就是名字,真真是诡状殊形,类似于饕餮(我上学时候一直读taoti),白矖,猼訑,嘲风(自带技能的名字),豪彘等等,有些我花了半个小时搜狗没有打出来,只能作罢。这种起名风格是不是让你想起一位伟大的作家,没错,我说的就是他,很像《幻城》里的罹天烬,芨笙,熵裂 (物理高材生的小四啊),潼燮吧,以后谁还敢说小四写书没内涵,都是向经典致敬好不好,只是你文化不够看不懂。当然也少不了可爱的名字,比如为西王母送信的三青鸟,那一句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很深入人心啊。
说来轻松,也许哪天在你起床下楼准备上班的时候,就看到楼下蹲一只长着五条尾巴和一只角,发出的声音如同敲击石头的响声的豹子,你就不会再开心了。“章莪之山,无草木,多瑶、碧。所为甚怪。有兽焉,其状如赤豹,五尾一角,其音如击石,其名曰狰。”
老祖宗们写这些事的真正原因已经不了了之了,不过现在来看,无论这些古怪东西如何诡异,可站在食物链顶端的永远逃不开人类的模板,会吃人的妖怪总是长着人脸发出人声,山神们总是人的样子加点其他特效,更不提西王母这类角,几乎与人类无差。
所有的神话归根结底,都是动物们在努力变成人,人在努力变成统治人的人,其实无论它们多么可怕,多么神奇,多么强大,可最终能战胜人类的,必须也只能是人类,除此之外我们谁也怕,不敬上天不敬鬼神,人类也许会被打倒,但他永不会认输。也许这就是这本书带给我的魅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