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者: 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 点校
出版年: 1999-03
页数: 787
定价: 58.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原始佛教基本典籍
ISBN: 9787801232113
内容简介 · · · · · ·
《杂阿含经》五十卷,南朝刘宋元嘉二十年(443)求那跋陀罗译,系佛陀在世时为比丘、 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天子、天女等开示四圣谛、八圣道、十二因缘的教授、教诫,为修禅者必习的法门。
佛陀涅檠后的三个月,大迦叶率领五百阿罗汉在耆阐崛出的毕钵罗窟举行结集,将佛陀近五十年所传播的教法重新梳理一遍,由大迦叶发问,阿难口诵佛陀一生的教法,其中便有《杂阿含经》,此后《杂阿含经》在印度各派中代代传承。
佛教传入中国后,适值大乘佛教兴起,因没有全面理解阿含经,隋唐时期将之判为小教,致使后来的佛教徒很少重视该经。近代以来,随着国内外对阿含经的深入研究,人们逐渐认识到了其保存了原始佛教的风貌,最能体现佛陀出世的本怀。为了满足佛教学者和佛教徒的需要,我们以高丽藏为底本,参考近现代研究整理成果,重新整理出版。
作者简介 · · · · · ·
王建伟(1958~)、金晖(1971~),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师从斯里兰卡凯拉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Kelaniya-Sri Lanka)尊者达默迪纳博士(Ven. Dr. Dhammadinna)学习巴利经典,深入南北传佛教思想、历史之比较研究。2000年初至今,十余年专研《杂阿含经》及相关汉、巴原始经论,完成《杂阿含经校释》(2014年付梓)。创立阿含学苑(Āgamārāma),有《来果禅师年谱》、《生命的真意》等多种著、译作品于海内外出版。
目录 · · · · · ·
总序
五阴诵第一
卷第一(一――三二)
卷第二(三三――五八)
卷第三(五九――八七)
卷第四(八八――一○二)
卷第五(一○三――一一○)
卷第六(一一一――一三八)
卷第七(一三九――一八七)
六入处诵第二
卷第八(一八八――二二九)
卷第九(二三○――二五五)
卷第十(二五六――二七二)
卷第十一(二七三――二八二)
杂因诵第三
卷第十二(二八三――三○三)
卷第十三(三○四――三四二)
卷第十四(三四三――三六四)
卷第十五(三六五――四○六)
卷第十六(四○七――四五四)
卷第十七(四五五――四八九)
(中册)
卷第十八(四九○――五○三)
卷第十九(五○四――五三六)
卷第二十(五三七一―五五八)
卷第二十一(五五九――五七五)
卷第二十二(五七六――六○三)
卷第二十三(六○四)
道品诵第四
卷第二十四(六○五――六三九)
卷第二十五(六四○――六四一)
卷第二十六(六四二――七一一)
卷第二十七(七一二――七四七)
卷第二十八(七四八――七九六)
卷第二十九(七九七――八二九)
卷第三十(八三○――八六九)
卷第三十一(八六一――九○四)
卷第三十二(九○五――九一八)
卷第三十三(九一九――九三九)
卷第三十四(九四○――九六九)
(下册)
卷第三十五(九七○――九九二)
卷第三十六(九九三――一○二二)
卷第三十七(一○二三――一○六一)
八众诵第五
卷第三十八(一○六二――一○八○)
卷第三十九(一○八一――一一○三)
卷第四十(一一○四――一一二○)
卷第四十一(一一二一一―一一四四)
卷第四十二(一一四五――一一六三)
卷第四十三(一一六四――一一七七)
卷第四十四(一一七八――一一九七)
卷第四十五(一一九八一―一二二一)
卷第四十六(一二二二――一二四○)
卷第四十七(一二四一――一二六六)
卷第四十八(一二六七――一二九三)
卷第四十九(一二九四――一三二四)
卷第五十(一三二五――一三六二)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多闻圣弟子如实知色、色集、色灭、色味、色患、色离。如实知故,不贪喜色,不赞叹,不系着住,非色缚所缚,非内缚所缚,知根本,知津济,知出离,是名多闻圣弟子。不随缚生,不随缚死,不随缚从此世至他世,不随魔自在,不入魔手,不随魔所作,非魔所缚,解脱魔缚,离魔所牵;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卷第三(五九――八七) -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言大海者,愚夫所说,非圣所说,此大海水耳。云何圣所说海?调限识色已,爱念深着,贪乐身、口、意业,是名为海。一切间阿罗众,乃至天、人,悉于其中贪乐沉没,如狗肚熊,如乱草蕴,此世、他世绞结缠锁,亦复如是。耳识声、鼻识香、舌识味、身识触,此世、他世绞结缠锁,亦复如是。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所谓海者,世间愚夫所说,非圣所说。大海小水耳,眼是人大海,彼色为涛波。若能堪忍涛波者,得度眼大海竟,于涛波回澓诸水、恶虫、罗刹女鬼。耳、鼻、舌、身、意是人大海,声、香、味、触、法为涛波,若堪忍彼法涛波,得度于意海竟,于涛波回澓恶虫、罗刹女鬼。”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卷第八(一八八――二二九)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杂阿含经"的人也喜欢 · · · · · ·
杂阿含经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4 条 )



【转】屈大成:《杂阿含经》传译再考


因短评发不出,所以尝试发到这里。回复短评Cherry&Moon的提问。

纪念释迦牟尼佛涅槃暨王舍城结集2500周年(前486-2014)——《杂阿含经校释》出版(2014年7月)
> 更多书评 14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5 )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9.6分 181人读过
-
华文出版社 (2013)9.9分 19人读过
-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5年5月1版)暂无评分 13人读过
-
宗教文化出版社 (2011)暂无评分 10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明奘禅师推荐的书籍 (简单)
- 明奘法师开示书单 (Hamsa)
- 圣严法师推荐经书 (假装在地球)
- 记下二单吧。。 (Orpheus)
- 浩如烟海—千页以上的大书(外国篇) (天地玄黄)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杂阿含经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深海红泉 2022-08-12 14:16:58
原始佛教理理论,入门好书
0 有用 devawang1995 2021-03-26 15:57:50
苦、空、无常、无我
2 有用 迷路的zhuzhu 2013-11-29 21:28:38
虽然喜欢古文,但是这种严谨的佛经还是读白话文的好。杂阿含经在有些地方与现代白话文翻译的相应部经有区别。
2 有用 zhjfkaid 2020-10-11 00:54:35
读佛教似乎最先应读阿含经,五星先给着
1 有用 虎皮兰的蓝 2020-05-30 10:04:38
跟着慧律法师学习了一遍阿含概说。以前读大乘经典似是而非的概念在这里都得到了厘清,感觉更能拨开迷雾看明月了。赞叹阿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