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黑格尔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原作名: Phänomenologie des Geistes
译者: 贺麟 / 王玖兴
出版年: 1997-03
页数: 290
定价: 17.3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精装)
ISBN: 9787100022996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原作名: Phänomenologie des Geistes
译者: 贺麟 / 王玖兴
出版年: 1997-03
页数: 290
定价: 17.3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精装)
ISBN: 9787100022996
内容简介 · · · · · ·
我馆历来重视译世界各国学术名著。从五十年代起,更致力于翻译出版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的古典学术著作,同时适当介绍当代具有定评的各派代表作品。我们确信只有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够建成现代社会主义社会。这些书籍所蕴藏的思想财富和学术价值为学人所熟知,毋需赘述。这些译本过去以单行本印行,难见系统,汇编为丛书,才能相得益彰,蔚为大观,既便于研读考,又利于文化积累。
精神现象学(上卷)的创作者
· · · · · ·
-
黑格尔 作者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自我意识,它意识到自己根本就是实在,它的对象就在它自身以内,不过,它所具有的这个对象首先只是自为的,还不是存在着的。存在是作为另一个现实而与它对立着的,因为这现实是属于它的一个现实。自我意识的目的就在于实现它的自为存在,从而将它自身看成为另一个独立的存在。它这第一个目的,是要意识到它自己是在另外一个自我意识里的一个个别的存在,或使另外的这一个自我意识成为它自己罗它具有这样的确定性:确信另外的这一个本来或自在地已经就是它自己。当它从伦理的实体和思维的静止存在中上升而成为它的自为存在时,它已将伦常方面和具体存在里的规律、理胜观察所得的知识以及理论等等象一种灰暗的、正在消失着的阴影一样抛到自己身后;因为这些东西,乃是关于这样的一种东西的知识,这种东西,它的自为存在和现实与自我意识的自为存在和现实是另一回事。进入而充实着这个自我意识的,不是天土的精神、不是知识和行动里的普遍性的精神(在这种精神里,个别性的感觉和享受陷于沉寂),而是地上的精神,地上的精神认为只有象个别意识的现实这样的存在,才算是真正的现实。 它蔑视科学和知性, 这人类至高的才能—— 它奔降于魔鬼的麾下 而终必归于沉沦。(引自《浮士德》) 自我意识投身到生活里去,将它出现时所带来的那个纯粹的个体胜予以充分发挥。它并不那么注意去创造它白己的快乐,而毋宁是直接地取而享受之。惟一存在于它与它白己的现实之间的那些关于科学、规律和原理的阴影,象一层气息奄然的薄雾一样正在趋于消散,根本不能与确信其实在的它那种确定性相抗衡;它为自己去取得生活,就如同去摘取熟透了的果实一样,刚动手去摘取,果实自己也已经落到手里来了。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70页 -
即使那种科学体制的无用性还没清晰地显露出来,至少它已是不再有用或用处不大的了;即使它本身还没遭到非难,至少它已不是被喜爱的了。对于优秀的东西,我们必须抱有这样的成见,相信它会使自己有用并为人所喜爱。但是,我们不难看出,像提出一个命题,替它找出理由根据,并以理由来驳斥反对命题这样的做法,并不是表达真理的方式。真理是它在其自身中的运动;但上述方法却是外在于材料的一种认识。因此,这种方法是数学所独有的方法,并且必须听任数学自己去使用它;因为数学,如我们所已注意到的,是以数量的无概念的关系为其原理,并以僵死的空间和同样僵死的一为其材料的。这种方法当然也可以采取一种比较自由的方式,即是说,采取一种夹杂着更多的任意和偶然的方式,继续保存在日常生活里,继续保存在一席谈话或像一篇序言那样的能满足好奇而不大能提供知识的历史教训里。在日常生活里,意识以知识、经验、感性的具体事物,以思想、原理诸如此类的现成的东西或固定的静止的存在或本质作为它的内容。有时候意识是跟随者它的内容而前进不已,有时候却对这样的内容任意妄为打断其关联,自己俨然以内容的一个外在的决定者和处理者自居。意识总是把这种内容归结到某种它所确知的东西上,哪怕只是一时的感觉之类的东西;而当信念达到了一个它自己熟知的休息所时,它就满足了。 (查看原文) —— 引自第35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精装)(共65册),
这套丛书还有
《政治正义论(全二册)》《乌托邦》《货币论(下卷)》《经济学原理(上卷)》《罗马帝国衰亡史(上册)》
等
。
喜欢读"精神现象学(上卷)"的人也喜欢 · · · · · ·
精神现象学(上卷)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2 条 )



靳希平:《精神现象学》与胡塞尔现象学关系——从“译者导言”谈起
原载《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是学习西方哲学的必读经典。所以,该书由我国著名哲学家、西哲研究界的老前辈贺麟先生翻译的汉译本在商务印书馆出版后,反复重印,而且印数常在万册以上。其影响之大、读者面之广,在西方哲学理论著作中...
(展开)

摘要——译者导言(贺麟)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黑格尔 《精神现象学》 译者导言: (一) 作者当时的政治态度 1. 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是当时时代精神的反映,同时也通过哲学的方式表达了他自己在那个时期内政治态度和阶级立场。 2. 法国革命的“绝对自由和恐怖”是由前一阶段注重抽象理智、抽象的自由平等和个人权力的启... (展开)
《精神现象学》读书笔记(下)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摘要: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中阐述了自己哲学观点和方法论原则,自称此书是他哲学体系的导言。其内容分为三部分:①意识、自我意识、理性:考察个人意识发展的历程,相当于精神哲学中的主观精神。“意识”是个人意识发展的最初阶段,它又分为感性确定性、知觉和知性3个小阶段... (展开)> 更多书评 22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9 )
-
商务印书馆 (1979)9.1分 1325人读过
-
商务印书馆 (2011)暂无评分 8人读过
-
商务印书馆 (1962)暂无评分 2人读过
-
平凡社 (1997/06)暂无评分 1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电子书 (瑞泡小切手)
- 哲学 (梦之旅)
- 7天治愈拖延症 (枕 枕 、)
- 2 (NOBI)
- 《德国哲学》参考书目 (刀巾)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精神现象学(上卷)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村夫 2017-08-24 20:02:42
2nd。 依旧几乎看不懂~ 我觉得最难的是知觉、知性和自我意识这三章。自我意识紧接着无限性之后,这才是理解黑格尔自我意识概念,以及由此理性概念的真正途径,而且不断扬弃对象,使物/存在者不再是对象。贺王译本术语不统一是最大的问题,例如selbst和ich常常都非翻成自我~
0 有用 唉呀,玫瑰糖 2012-05-04 14:19:07
再读一次吧勇士! 读完了觉得黑格尔还是没什么。。。什么都没有。还是历史哲学比较像样
0 有用 emoline 2013-06-21 16:14:54
還沒細讀,只粗略看了下 有時間再看
0 有用 隐德来希 2010-11-12 21:19:11
争取将来再一遍遍读
0 有用 Xinwei 2011-07-14 22:39:22
框架一开始就在那里搭好了,一旦接受以后,读者就可以很快地进入。总觉得像是资产阶级哲学,太保守,虽然经过否定的环节,但最终回到了“精神=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