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今读的书评 (37)

Wuyouz 2005-07-26 10:31:26

可爱的老头和聪明的老头

买这本书有三个理由:1)李泽厚;2)论语;3)打折:)。我买的不是三联版的,而是安徽出版社出的一本土黄色封面的。论装帧是差了点,不过内容不打折就行了。 《论语》是初三高一那段时间读的。那段时间读了好多书,原因是我哥大学毕业回家,带了好多书回来。蜗居小县城内的我...  (展开)
Mr.X 2009-09-09 15:00:23

06年初,重读《论语今读》时的评论

http://jorin.ycool.com/post.1066174.html 结束了漂泊的生活,完成了痛苦的装修,终于有了一个窗明几净的生活环境。虽然拥有自己的书房之愿望还没有实现,辗转迁徙留存下来的几百册书仍需呆在纸箱里,但我已不能等待。几个月没有读书,只觉得自己中气不足,面目可憎:整天在...  (展开)
benben 2010-07-05 23:15:59

论语今读(读书报告)

李泽厚先生是研究中国古代美学的大家,在哲学,美学,文学领域也颇有造诣。“南方周末”曾经对李泽厚先生做过一次专访,文章以鲁迅先生开头,及至李泽厚先生,笔者以为写得很好,完全符合“凤头”之意,故借用于此。 ——据说,鲁迅曾经想写一部长篇小说,描摹...  (展开)
流落江湖的书生 2009-01-03 15:41:50

《论语》小悟

决定保研为我带来了将近一年的空闲,原先便计划着要利用它来读一些书。这几年陆陆续续读过的书也不少,但毕竟是以小说、散文和传记为主,始终不够深刻。这回读书的目的与之前迥异,不再是单纯的消遣或是求知,而希望自己能有深入本质、理性而虔诚的力量去面对未来路上纷繁复杂...  (展开)
鹿鸣 2014-06-19 13:42:13

读李泽厚《论语今读》

《论语》作为儒家经典,历来对它的注释传疏就数不胜数。耳熟能详的当然该算是南宋大儒朱熹夫子的《论语集注》。读朱熹的书,重要的是“玩味体察”,非读读便可,因其带有理学观点,所以处处要和理学的整体看法配合才能读懂朱熹的注释。正如蒙文通所言:“读宋、明理学书,不能...  (展开)
Song,F. 2010-03-23 13:16:59

李泽厚《论语今读》札记

李泽厚《论语今读》札记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年新版 2005年购于当当网 1.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霭霭停云,濛濛时雨,八表同昏,平陆依阻。静寄东窗,春醪独扶,良朋悠邈,搔首延贮。 停...  (展开)
王维时 2007-05-13 09:54:00

刚读完

《论语》不是一个让人拿来休闲的话题,读它有一种沉重。 曾经有一位同学告诉我解经的书读起来最累,我断断续续用了两个月时间将这本书读完了一遍,深有所感。“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豪言并非虚谈。李泽厚先生的实用主义观点和以“情”为主线的思想贯穿在他的语言中。中国的乐感...  (展开)
苏金刚 2006-10-31 16:34:52

一般

大学最后一年买的这书.花了10块钱. 似乎还好,能让人看的下去. 不过作用不是太大.文字都太过官僚.  (展开)
eigenstate 2025-01-23 06:37:14

计算机视角下的中西差异

从算法的角度来看,宗教和伦理可以被理解为两种不同的决策系统: 宗教系统特点: 类似于基于规则的专家系统 使用硬编码的决策树 具有明确的输入输出映射 决策过程类似IF-THEN规则链 系统更新需要权威解释或新的神谕 错误容忍度低,倾向于绝对判断 伦理系统特点: 类似于机器学...  (展开)
卡卡 2011-08-14 10:48:24

另一个角度读论语

说来也巧,6月中旬开始读这本书之后,南方人物周刊最新一期的封面人物刚好是李泽厚,标题是:八十李泽厚,寂寞的先知。 他也是一个传奇性的人物。二十几岁即因与美学名家朱光潜论战而成名,八十年代他的学术性的美学书籍居然在社会上风靡一时,影响了整整一代人。 读了整整一...  (展开)
疯清扬 2008-03-29 16:22:05

六经注我

搞哲学的人解论语,自然有他们的一套,用句老话说就是六经注我。 这本书总的来说,还不错,译注大体上的文意解释没偏差太远,记的部分李的那些发挥也基本达到了试图诠释自己那套东西的效果,不少地方还是有些新意,有些启发的。初读论语不建议读,读过论语的不建议当成论语读,...  (展开)
亚龙 2007-11-17 00:48:55

每天一小时,读了6个月

每天一小时,读了6个月, 这是近年来读得最仔细最吃力的一本书, 读完有脱胎换骨的感觉。  (展开)
Alejandro 2018-12-08 18:42:43

随心记载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近乎真理却仍深沉,世俗高远。 自由主义(优胜劣汰,强凌弱)民主主义(公众意志,众欺寡) 毁誉无动于衷,荣辱在所不计 一饮一啄,莫非前定 问仁,回答如何为仁(being vs how) 伦理即政治 林放问礼之本,孔子赞扬泰山不如林放 自我作古/故,原意难寻。不必另张旗号,别作他...  (展开)
河北山 2016-01-08 00:22:02

传统思想的精髓

读完泽厚兄的《论语》——边读边想写些什么,下笔却茫然无措、不知所然。似乎仰首中天之时,一轮眩日耀目辉濯,若醍醐灌顶,有所领悟;低下头来,却又满眼泛光,如夜坠群星,灿然失择。归根结底,我只是存在中的一介尘埃,只在其中,怎可分清溶承入纳我的内外。不过,“人有种...  (展开)
信子酱 2015-08-10 18:38:26

我读论语 (09年写的东西又翻出来,自己看觉得也算有趣,就贴过来)

论语就是对话中的一种说教。听的人觉得有理,问的人觉得得益,便在说与别人,听的人多了,成了一个流派,成了中国文化里的龙骨,跟故宫正中的那条类似,是中国人或多或少接触的,接受的,浸染在骨子里的心脉。 泽厚先生在书中主要做了三件事情,培育人性感情,了解和区分...  (展开)
thus 2015-05-10 12:02:12

这是最原味的那一碗鸡汤

早先读《中国哲学史》,数次读,数次半途而废。仅此读《论语今读》,虽也断断续续,但最终是完整读下来,而且今后也必会再度。 《论语》未读之前,觉得要读也是严肃认真才行。但是当第一次读,便为李泽厚先生的讲解赞叹不已,越读越发觉《论语》中的轻松愉悦。现...  (展开)
瑚琏大侠 2014-02-18 16:17:38

李泽厚及其论语今读

难得一见的好书,读此书方知吾人不孤也。其中心点试概括如下: 第一,传统儒家建立的是一种乐感文化,颇不同于欧美之罪感文化及日本之耻感文化。这一点和华夏文明无宗教,而其他各大文明都有宗教也有关系。为什么华夏文明无宗教呢? 按照书中思路:盖宗教者,源出自人类恐惧之...  (展开)
餐花主人 2012-01-24 11:30:49

了解《论语》的经典读本

从以往的读书经历看:读《论语》是件很吃力的事。古代文本和现代文本有很大距离,且涉及古代典章制度的细节也是今人所不易了解的。最大的问题是,这种语录体形式所表达的内容大多没有上下文的关联,让人不得其解。而《论语今读》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不但将原文解释清楚,且...  (展开)
<前页 1 2 后页> (共37条)

订阅论语今读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