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介绍了佛陀和佛教的创立,佛法的基本内容和佛教经籍,僧伽和佛的弟子,佛教在印度的发展、衰灭、复兴,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发展、演变等内容。
作者简介 · · · · · ·
赵朴初(1907—2000),著名社会活动家、佛学家 、书法家、诗人、作家。幼承家学,尤勤于文史哲的研习,大学时代开始探研佛教教义,后从事佛教及社会救济工作。1945年参与发起成立中国民主促进会。1952年参加发起筹建中国佛教协会,后任副会长兼秘书长。1980年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中国佛学院院长等。著有《佛教常识答问》、《滴水集》、《片石集》、《灵山集》等。
目录 · · · · · ·
序言
第一章 佛陀和佛教的创立
第二章 佛法的基本内容和佛教经籍
第三章 僧伽和佛的弟子
第四章 佛教在印度的发展衰灭、复兴
第五章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发展演变
(一) 佛教的传入和经典的翻译
(二) 佛教各宗派的兴起
(三) 少数民族地区的佛教
(四) 佛教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影响
(五) 发扬人间佛教的优越性
插图目录
主题词笔画索引
后记
· · · · · · (收起)
第一章 佛陀和佛教的创立
第二章 佛法的基本内容和佛教经籍
第三章 僧伽和佛的弟子
第四章 佛教在印度的发展衰灭、复兴
第五章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发展演变
(一) 佛教的传入和经典的翻译
(二) 佛教各宗派的兴起
(三) 少数民族地区的佛教
(四) 佛教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影响
(五) 发扬人间佛教的优越性
插图目录
主题词笔画索引
后记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简单地说,“色"就是各种物质,眼、耳、鼻、舌、身五根(根就是人身的感觉器官)和色、声、香、味、触五境(境就是感觉对象)等都属于色。受、想、行、识四蕴包括重要的精神要素:受是感觉(感觉苦、乐或不哭不乐等);想是印象(摄取事物的相貌,知道是青、黄、赤、白,是长、短、方、圆,是苦是乐等);行是思维(思维是推动身心活动的力量,所以叫做行);识是了别(对于所认识的对象,予以判断和推理)。佛教根据以上两方面的分析,说明有情不是固定的单一独立体,而是种种要素的聚合体,而任何要素有是刹那刹那依缘而生灭着的,所以找不到一个固定的独立的”有情“在支配着身心,也就是找不到”我“的存在。这便是无我的简单解释。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页 -
宇宙一切现象,都是此生彼生、此灭彼灭的相待的互存关系,其间没有恒常的存在。所以任何现象,它的性质是无常的,表现为刹那刹那生灭的。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佛教常识答问(插图本)"的人也喜欢 · · · · · ·
佛教常识答问(插图本)的书评 · · · · · · ( 全部 32 条 )



“小题大做”的佛学专著——评赵朴初之《佛教常识答问》及赵桐之英译
2000年5月21日,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诗人、书法大师赵朴初先生与世长辞。朴老在住院期间留下了这样的诗句: 生固欣然,死亦无憾,花落还开,水流不断; 我兮何有,谁欤安息,明月清风,不劳寻觅。 从最后一句“不劳寻觅”中,可以清晰地看出朴老低调的心态。但是我...
(展开)

不是所有的和尚都不能吃肉
(本文首发微信公号“钓书”,ID:hookbooks。 ←独家书摘和良心荐书请关注) 当我们看到一条河流,一般只注意到了它的清浊、流速、深浅,而很少有人会想到,组成河流的水分子在万亿年前就已形成。如果真的这样想会很奇怪,不是吗?世界的表象纷繁变幻,除非有意调...
(展开)


佛,到底讲了些什么?
印度文明 古印度文明的疆域曾包括今印度共和国、巴基斯坦、孟加拉国、阿富汗南部部分地区和尼泊尔。1947年后,印度的领土仅包括今印度共和国部分。 哈拉帕遗址的发现,鉴定其为公元前2300~1750年的远古文明,相当发达和成熟,视为印度古代史的开端。 雅利安人入侵印度河流域,...
(展开)
> 更多书评 32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2 )
-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2)9.0分 698人读过
-
北京出版社 (2003)8.7分 2114人读过
-
北京出版社 (2011)8.8分 382人读过
-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8.3分 303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闲着没事读读书(四) (鹿小羽)
- 高评分kindle电子书 (人闲桂花落)
- 非主流好书(不包括小说) (孙立)
- 仙林隐纪(菩萨清凉月) (萨缪)
- 佛学 (David7611)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佛教常识答问(插图本)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Logan 2016-02-24 22:39:49
很好!已经拥有了实体书,可以经常查阅了!
0 有用 龙泉寺图书馆 2010-05-30 22:30:24
大国学基金会于2010年5月30日捐赠
0 有用 海阔天空祝沽笙 2016-01-17 12:59:09
很好的佛教普及读物,加之彩色印刷,能看很多图片,令此书显得更“富有教育意义”了
0 有用 LL不吃葱和香菜 2016-01-18 08:00:00
仿佛能理解苦圣谛,可是灭了苦岂不是也灭了乐?
0 有用 b_flat_minor 2009-05-16 12:37:00
非常好的扫盲书
0 有用 BuBBle_Bro 2023-04-12 16:13:48 浙江
真心建议所有人都翻阅一下这本图文并茂、好读又深刻的小册子,可以消除不少误区。佛教哲学真是博大精深。赵朴初先生回答得真好,不得不说有些提问实在是太僵硬了,非常完美地体现了种果特色哲学和历史观…
0 有用 Athena121 2022-12-11 13:43:21 云南
不明觉厉,增加常识
0 有用 小新 2022-04-22 20:30:06
超喜欢,感动,震动!
0 有用 newiz 2022-04-12 00:29:47
这本宗教科普常识问答比其他的读起来要更舒适得多。
0 有用 程雪衣 2022-04-05 00:19:11
赵先生这本书真是名副其实的大家小书,编排上也颇具匠心:第一章讲佛陀和佛教创立,第二章讲佛法要义、经籍,佛法要义部分对于小白而言难度较大,反正我是看迷了。第三章讲僧伽和佛弟子,第四章讲佛教在印度的兴衰,第五章讲佛教在中国的传播情况,篇幅最多。从目录即可知道并非是泛泛的答问,而是有一个清晰的框架在。 内容很棒,力求简要,平实不炫博,像赵先生这样的大家肯俯下身来写这种普及读物,功德无量。不过小白匆匆一览... 赵先生这本书真是名副其实的大家小书,编排上也颇具匠心:第一章讲佛陀和佛教创立,第二章讲佛法要义、经籍,佛法要义部分对于小白而言难度较大,反正我是看迷了。第三章讲僧伽和佛弟子,第四章讲佛教在印度的兴衰,第五章讲佛教在中国的传播情况,篇幅最多。从目录即可知道并非是泛泛的答问,而是有一个清晰的框架在。 内容很棒,力求简要,平实不炫博,像赵先生这样的大家肯俯下身来写这种普及读物,功德无量。不过小白匆匆一览,很多地方(主要是佛法的诸多概念)没看懂,更记不住。 另,本书的一大亮点是配图多且有用,正文只有202页,彩图却有212幅之多。排版上的一大缺点是用菩提树做背景,搞得文字看不清楚,不如去掉,清清爽爽。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