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 )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中华书局历代史料笔记丛刊/唐宋史料笔记 (迎风追)
- 中華書局-歷代史料筆記叢刊 (K.O.)
- “史料笔记·史学典籍·历史文集”系列 (中华书局·历史编辑室)
- 宋人笔记 (boks)
- 宋辽边境争端以及对王安石的评价 (半隐)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游宦紀聞 舊聞證誤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荒郊日落 2019-08-31 01:02:05
《游宦纪闻》里面杂七杂八啥都有一点,《旧闻证误》功能性强一些吧,感慨李心传真是好有耐心才干这活儿啊。说是证误,但其实李写的有一些还是待考吧。我看困了…看笔记还是想看有趣的啊,《旧闻证误》这部分总觉得不跟其他史料配合着读就等于没读,打扰了。
0 有用 由青 2017-12-08 22:53:09
内容驳杂,逸闻有,文物也有,排除掉类似“犀角”之类的无稽之谈,还是挺能反映两宋社会生活的。
1 有用 非虛構 2024-02-15 12:07:09 福建
【《舊聞證誤》卷一,宋太祖趙匡胤的年號,最初稱「建隆」,後來改稱「乾德」。 乾德三年(九六五)春,宋兵攻入成都,滅了後蜀。蜀宮女有的被送入宋宮,其隨帶的銅鏡上有「乾德四年鑄」字樣。趙匡胤很是詫異:今年才是乾德三年,怎麼提前出現乾德四年了呢?於是他便去問陶、竇二位翰林學士。二位學士答道:「四十六年前,前蜀少主王衍也曾用‘乾德’做年號,這銅鏡一定是那時鑄的。」趙匡胤大為佩服,說:「看來宰相還是要用讀書... 【《舊聞證誤》卷一,宋太祖趙匡胤的年號,最初稱「建隆」,後來改稱「乾德」。 乾德三年(九六五)春,宋兵攻入成都,滅了後蜀。蜀宮女有的被送入宋宮,其隨帶的銅鏡上有「乾德四年鑄」字樣。趙匡胤很是詫異:今年才是乾德三年,怎麼提前出現乾德四年了呢?於是他便去問陶、竇二位翰林學士。二位學士答道:「四十六年前,前蜀少主王衍也曾用‘乾德’做年號,這銅鏡一定是那時鑄的。」趙匡胤大為佩服,說:「看來宰相還是要用讀書人。」從此開始重視文臣。】趙匡胤本來出身「驍勇善騎射」的人家,完全是靠打仗的功勞,才當上後周朝的「點檢」,接著做天子。他自己不是文人,卻知道管理國務的宰相還是要用讀書人,十分難得。 如果不用讀書人,便只能用跟自己一路打仗打出來的人,這些人沒文化,少知識,不僅不知歷朝列國的年號,更不知管理經濟和文教。 (展开)
0 有用 《羊柳風》 2008-06-30 00:00:51
只翻与苏轼王安石交游相关的部分,无所获。
0 有用 志于匏 2022-10-09 00:07:11 中国台湾
有點《茲山魚譜》內味。張世南在宦途中的所見所聞,少時居蜀地,後遊閩浙,就南宋的地理框架內也算是縱橫四野了。似乎他對於本草學非常感興趣,裡面記了很多藥材知識,可能這也是當時士人任官于地方時會著重注意的一點。其中一部分,證明中醫治病真的靠志怪聯想(比如龍涎那部分),不太可靠,能不能治好看命。王哥開示:裡面寫到三代遺器那段,說『此爭首也。蓋著飲食有訟之成。』然則八十一首與周易準,其已久矣。」以世南之見,... 有點《茲山魚譜》內味。張世南在宦途中的所見所聞,少時居蜀地,後遊閩浙,就南宋的地理框架內也算是縱橫四野了。似乎他對於本草學非常感興趣,裡面記了很多藥材知識,可能這也是當時士人任官于地方時會著重注意的一點。其中一部分,證明中醫治病真的靠志怪聯想(比如龍涎那部分),不太可靠,能不能治好看命。王哥開示:裡面寫到三代遺器那段,說『此爭首也。蓋著飲食有訟之成。』然則八十一首與周易準,其已久矣。」以世南之見,其器必後漢時物。蓋八十一首作於子雲,何緣三代時已有爭首。 爭就是太玄經版本的訟卦,張世南理解錯了,太玄經是81首,就不是64卦,陰陽是三劃的。說明當時人可能已經不太懂上古禮器,也不太懂太玄經(王哥看書確實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