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家里的书 (尋方)
- 现代文坛与出版市场 (小海绵)
- 2010年读书录 (季米)
- 2007.12.03扫书 (小欢欢)
- Favorite (Wynnè Woo)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文人的另一面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熊柴大略 2020-03-01 21:37:15
应可与何兆武《上学记》作一互文,至少也是相似地位的作品,却可能因编排之故,似流于八卦文章。如果能善加编排,对于了解作为学院老师的民国文人、民国书局的大概、学校与开课的制度等是很重要的参考材料。
0 有用 四藏居士 2013-02-09 22:02:57
除夕看八卦
1 有用 Giddyap 2008-09-21 14:08:16
在枕上看完,有些意思,也有资料价值。书中记有田汉的两句诗:“杀人无力求人懒,千古伤心文化人。
0 有用 水浆 2014-05-16 10:43:48
挑了几篇看
0 有用 酱油 2017-12-14 23:00:02
写的很琐碎,却也很真实,有助于打破某些“大师神话”。
0 有用 Captive Mind 2022-11-21 11:10:04 河南
书名太大,压不住。应该起名叫<我的暨南大学的学人们>,大部分学人不怎么出名,或者孤陋寡闻了,少部分有名的又不能做到深入了解。可能和作者在当时的同仁文学地位有关。但作者是亲身经历,书中的人和事写的还是比较踏实,详实。没有敷衍,也没有所谓的不扑风捉影。 书中对那个权倾一世的,曾经电影蹩脚明星做了几页介绍,哦,原来是这样啊,也不是有学识的女人,凤弈一般,口碑极差,为何英雄就过不了这和关口呢,搞得乌烟瘴气... 书名太大,压不住。应该起名叫<我的暨南大学的学人们>,大部分学人不怎么出名,或者孤陋寡闻了,少部分有名的又不能做到深入了解。可能和作者在当时的同仁文学地位有关。但作者是亲身经历,书中的人和事写的还是比较踏实,详实。没有敷衍,也没有所谓的不扑风捉影。 书中对那个权倾一世的,曾经电影蹩脚明星做了几页介绍,哦,原来是这样啊,也不是有学识的女人,凤弈一般,口碑极差,为何英雄就过不了这和关口呢,搞得乌烟瘴气,当初的开山兄弟们被搞得生死两茫茫。 (展开)
0 有用 熊柴大略 2020-03-01 21:37:15
应可与何兆武《上学记》作一互文,至少也是相似地位的作品,却可能因编排之故,似流于八卦文章。如果能善加编排,对于了解作为学院老师的民国文人、民国书局的大概、学校与开课的制度等是很重要的参考材料。
0 有用 之龢 2019-05-02 18:40:58
围绕作者在上海暨南大学求学经历,大致分章回忆了部分老师、同学,并进而推及当时在上海、东南亚,乃至闽粤地区活跃的文人旧事。其中大部分人物今天已颇无闻。作者形象刻画亦未尽精妙,颇杂陈其事而已。加以编者于集外,另作蒐求达44篇,作者有关同一人物之文字连贯编排。编者虽自称“对部分重复的文章,适当作了删削”,(序第8页)前后文章雷同仍不鲜见。额外蒐求,宜另作附录,保留作者自选原貌,留待读者自愿选读。作者倾向... 围绕作者在上海暨南大学求学经历,大致分章回忆了部分老师、同学,并进而推及当时在上海、东南亚,乃至闽粤地区活跃的文人旧事。其中大部分人物今天已颇无闻。作者形象刻画亦未尽精妙,颇杂陈其事而已。加以编者于集外,另作蒐求达44篇,作者有关同一人物之文字连贯编排。编者虽自称“对部分重复的文章,适当作了删削”,(序第8页)前后文章雷同仍不鲜见。额外蒐求,宜另作附录,保留作者自选原貌,留待读者自愿选读。作者倾向国府,编者亦有删节,(序第8页)遗憾失其原貌。作者中日战争前后南洋华人,开蒙以致大学,与内地华人无异。蒋梦麟回忆美国华社,与之相类。其汉文功底,甚至爱“国”情怀,虽当今内地华人,难及项背。东南亚民族国家勃兴,内地动荡绵延,短短几十载,海外华社已大不相同。#感谢上海图书馆 (展开)
0 有用 简慢人生 2018-05-13 10:28:45
从别人的角度看看不见的另一面。
0 有用 酱油 2017-12-14 23:00:02
写的很琐碎,却也很真实,有助于打破某些“大师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