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副标题: 寒冬夜行人 帕洛马尔 美国讲稿
译者: 萧天佑
出版年: 2001-9
页数: 418
定价: 21.60元
装帧: 精装
丛书: 译林世界文学名著·现当代系列
ISBN: 9787806570869
内容简介 · · · · · ·
此卷收录卡尔维诺两部小说名篇《寒冬夜行人》和《帕洛马尔》,以及小说演讲稿《美国讲稿》(又译为“未来千年文学备忘录”)。
《寒冬夜行人》发表于一九七九年;《帕洛马尔》发表于一九八三年,是卡尔维诺创作的最后一部小说;《美国讲稿》系卡尔维诺准备用于美国哈佛大学诺顿诗论讲座的讲稿,撰写于一九八五年,因作家的猝然逝世而未完成。
卡尔维诺写于1979年的《寒冬夜行人》(又译作“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可被看成“小说中的小说,文学中的文学。”在十余万字的篇幅里卡氏处处埋雷:情节的雷、思辩的雷、探究的雷。它以一男一女两位读者为调换装订错误的《寒冬夜行人》而相遇、相知、相爱的故事为线索,同时杂糅10部不同作家所写的小说片段,有意制造阅读体验的迷宫效果。甚至作者本人也在小说中以一个角色出现,上窜下跳……它使得小说的阅读更像参与一个语文智力游戏。与电脑游戏之类不一样的是,...
此卷收录卡尔维诺两部小说名篇《寒冬夜行人》和《帕洛马尔》,以及小说演讲稿《美国讲稿》(又译为“未来千年文学备忘录”)。
《寒冬夜行人》发表于一九七九年;《帕洛马尔》发表于一九八三年,是卡尔维诺创作的最后一部小说;《美国讲稿》系卡尔维诺准备用于美国哈佛大学诺顿诗论讲座的讲稿,撰写于一九八五年,因作家的猝然逝世而未完成。
卡尔维诺写于1979年的《寒冬夜行人》(又译作“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可被看成“小说中的小说,文学中的文学。”在十余万字的篇幅里卡氏处处埋雷:情节的雷、思辩的雷、探究的雷。它以一男一女两位读者为调换装订错误的《寒冬夜行人》而相遇、相知、相爱的故事为线索,同时杂糅10部不同作家所写的小说片段,有意制造阅读体验的迷宫效果。甚至作者本人也在小说中以一个角色出现,上窜下跳……它使得小说的阅读更像参与一个语文智力游戏。与电脑游戏之类不一样的是,它完全要在彻头彻尾的想象中完成。
在小说《帕洛马尔》中,化身为帕洛马尔的卡尔维诺,将他对世界的最后沉思,掩映在叙述中,穿透了人生的全部经验,小说出版一年后,因卡尔维诺溘然长逝而成为绝响,意味深长的是《帕洛马尔》的最后一章完全记叙的是主人公对死亡的沉思默想。
在《美国讲稿》中,卡尔维诺对自己近四十年来小说创作实践的丰富经验,进行系统的回顾和理论上的总结、阐发。作者广征博引,结合自古至今,从意大利到欧美各国许多文学大师的创作实例,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对文学创作的本质特征,对小说的构思,对艺术形象的作用及其与想像、幻想的关系,对文艺理论批评的现状等一系列问题,做了详尽、周密的论述,切中肯綮,富于见地,是研究小说诗学的一部力作。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卡尔维诺清醒地意识到,当今人的认识和当今的文学,暴露出越来越明显的局限性,他努力地探究,流传千百年的文学模式、范畴,在未来的世纪,是否还有生命力;在未来的世纪,是否存在一种可能性,用一种新的生存与写作的方式,来替代旧的生存与写作的方式。
卡尔维诺文集(第五卷)的创作者
· · · · · ·
-
伊塔洛·卡尔维诺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伊塔洛·卡尔维诺(1923-1985)是意大利当代最有世界影响的作家。他在四十年的创作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力求以最贴切的方法和形式表现当今的社会和现代人的精神,以及他对人生的感悟和信念。他的作品风格多样,每一部都达到极高的水准,表现了时代,更超越了时代。他于1985年猝然逝世,而与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失之交臂,但他在国际文坛上的影响与日俱增,他的创作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如果有本书真使我感兴趣那我只能看几行,等我的头脑接受到该书中的一个想法、一种感觉、一个问题或一个形象时,我便不能再控制它了。它由这个想法到那个想法,由这种感觉到那种感觉,由这个问题到那个问题,由这个形象到那个形象,自主地进行推理与幻想,甚至使我觉得必须彻底脱离书本,跟着它到遥远的地方去。书的刺激是必不可少的,当然我是指有内容的书,虽然每本书我只能看很少几页。但对我来说,就是这几页已经包括了整个宇宙,使我无力穷究了。 阅读是个断断续续的、片片段段的行为。或者说得更确切些,书是一种点状的粉末状的物质。在洋洋洒洒的文字之中,读者只能注意到最小的片断、词组、譬喻、句法联系、逻辑关系,以及具有丰富涵义的词汇特点。这些东西好比构成作品核心的基本粒子,其他东西都围着它们旋转。或者说它们就像漩涡的底,把水流吸引过来并吞噬下去。书中的真理,亦即书的实质,正是通过这些东西发出人们可以感受得到的闪光。神话与奥秘是由知觉不到的微粒组成的,它们就像蝴蝶足上附着的花粉,只有理解这些微粒的人才能发现与解释那些神话与奥秘。因此,尊敬的先生,我的注意力与您讲的恰恰相反,一刻也不能离开书本。如果我不愿意放掉某些重要迹象的话,我就不应该走神。每当我遇到这种粒子时,就要在它周围进行发据,让一个点变成一条线。正因为如此,我读书从没有结束的时候,读一遍又一遍,遍遍都要在那些句子中间做出新发现。 我也觉得有必要重温已经读过的书,而且每次重读时都仿佛在读一本新书。是我自己在不停变化才看到了前所未见的新东西呢,还是书是由许多变量组成的(而那些变量不可能有两次完全相同的组合?)每当我重温上次阅读时的感受时,得到的印象总是出人预料地与前不同,不能获得上次的印象。有时候我觉得这次阅读比上次阅读前进了一步,例如对该书精神的理解更深入了,或对该书的批评更强烈了。有时侯我又觉得我几次阅读同一本书得到的印象互不干扰地都保存在我的记忆里。...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20页 -
“我也是这样,我读的书全都构成一本统一的书,”第五位读者从一探书后探出头来说,“不过这本统一的书从时间上来讲早就存在,模模糊制地存在于我的记忆之中。我觉得有个故事是先于其 他故事而发生的,我看的一切故事似乎都是这个故事的反响。我看书的时怏就是为了寻找我童年时代念的那本书,那本记忆不清很难找到的书。 我认为关键的时候是开始读书前的那一瞬间。有时候仅仅看到书名就能决定我想不想看那本书,有时是该书的引言,开头的几句话………总而言之,如果你们需要很少几页书便能激发你们的想像力,我则需要的更少,需要的仅仅是对一本书的许诺。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20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卡尔维诺文集(第五卷)"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卡尔维诺文集(第五卷)"的人也喜欢 · · · · · ·
卡尔维诺文集(第五卷)的书评 · · · · · · ( 全部 46 条 )

伊塔诺卡尔维诺和他的《寒冬夜行人》
> 更多书评 46篇
论坛 · · · · · ·
《寒冬夜行人》与戏仿 | 来自Adele | 1 回应 | 2019-05-26 16:33:32 |
充满隐喻和暗示的D部门 | 来自衣冠杵杵 | 2018-12-31 23:01:31 | |
无冬之夜 | 来自郭局长 | 2010-08-01 14:17:26 | |
为什么我的《寒冬夜行人》不是这个封面? | 来自原醉 | 2 回应 | 2010-02-07 15:02:29 |
咦,为什么封面突然变了 | 来自Q | 1 回应 | 2010-02-07 15:01:30 |
> 浏览更多话题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五颗星经典系列|图书|小说类| (蜜蜂)
- 评分9.0~9.7(1000+人参与评价) (第五顾尘ᕦ)
- 豆瓣高分书2700本:千人打分不低于8分 (偶就是那个鬼)
- 哈罗德.布鲁姆:《西方正典》附录——经典书目 (混乱时代:预言经典)【上】 (迎风追)
- 豆瓣读书评分9分以上榜单 (无人的冬夜)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卡尔维诺文集(第五卷)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发神鲸 2006-11-06 17:13:14
冬天读了这本书...印象深刻是每个标题 最后串起来 MS一篇短短短小说
1 有用 長沙司馬 2006-06-09 00:59:48
痛苦的阅读经历
1 有用 夏空 2014-05-03 18:21:31
原谅我真的看不下去了!
0 有用 y同学 2006-10-18 18:54:18
再看一回还是觉得 好!
6 有用 金刚大笑 2006-10-29 15:05:59
阅读《寒冬夜行人》的畅快令人难忘,但若让我选最爱的一部的话,我只能说是《帕洛马尔》,因为这本书凝聚了大师对生命最深沉的思考和爱,是真正的返璞归真之作,它把浩瀚星空的神秘闪光投射到寻常事物之上,从而在我们眼前打开了一扇通往彼岸世界的大门。我相信,这就是小说艺术可以到达的最终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