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内容包括有关谜米问题的三个问题,社会生物学的限度,利他行为的谜米学阐释,新时代的谜米,终极的谜米复合体等。
丛书信息
喜欢读"谜米机器"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谜米机器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谜米机器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3 条 )

人类文化中的“基因”
> 更多书评 13篇
-
Henrietta (我读书少,你别骗我。)
谜米学由此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崭新的,或许更应该被付诸实践的人生观。我们当然可以像大多数人那样怀着一个幻觉来生活,认为在我之内持续存在着一个具有自觉意识的自我,正是这个自我要为我的一切行动负责,并构成了我之所以是我的最终决定者。或者我们也可以以谜米学的方式来生活,将我们自己看做是由我们的身体、大脑和谜米所构成的人类,将我们的生活理解为是诸复制因子与环境之间发生的复杂的相互作用过程,同时也清醒地认识...2011-08-23 00:16:48 1人喜欢
谜米学由此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崭新的,或许更应该被付诸实践的人生观。我们当然可以像大多数人那样怀着一个幻觉来生活,认为在我之内持续存在着一个具有自觉意识的自我,正是这个自我要为我的一切行动负责,并构成了我之所以是我的最终决定者。或者我们也可以以谜米学的方式来生活,将我们自己看做是由我们的身体、大脑和谜米所构成的人类,将我们的生活理解为是诸复制因子与环境之间发生的复杂的相互作用过程,同时也清醒地认识到,这就是我们的生活。假如我们以这种方式来生活的话,那么,我们就将不再是自私的自我复合体的牺牲品了。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将能够获得真正的自由这倒不是因为我们能够反叛自私的复制因子的专横、暴虐,而是因为我们知道,根本没有什么东西需要反叛。 引自第1页 回应 2011-08-23 00:16:48 -
海若 (We are only here briefly.)
谜米机器 [书摘1] 一个观念是如何改变物理世界的呢?在此,波普尔所面临的是一个十分困难而又极为重要的问题,这个问题关涉到还原论在科学中的价值以及惟物主义作为世界观的有效性。我认为波普尔并没有解决这个问题。他的三个世界分别包含着完全不同的质料,为了将这三个世界联系起来,他就不得不提出一种神秘的相互作用论。有趣的是,他在这里已触及到了模仿的作用但却没有认识到模仿理论将有助于他的问题的解决。 [书摘2] 全部...2012-01-06 22:45:57
谜米机器 [书摘1] 一个观念是如何改变物理世界的呢?在此,波普尔所面临的是一个十分困难而又极为重要的问题,这个问题关涉到还原论在科学中的价值以及惟物主义作为世界观的有效性。我认为波普尔并没有解决这个问题。他的三个世界分别包含着完全不同的质料,为了将这三个世界联系起来,他就不得不提出一种神秘的相互作用论。有趣的是,他在这里已触及到了模仿的作用但却没有认识到模仿理论将有助于他的问题的解决。 [书摘2] 全部谜米学的根本要点,是将谜米理解为一种独立存在的复制因子,它的运作完全是为了它自身的利益,亦即它的自私的自我复制。 [书摘3] 1981年,威尔逊与物理学家查尔斯·卢姆斯登(Charles Lumsden)联袂提出一种"基因一文化共同进化(gene-culture coevolution)"的理论,并在他们的理论中引入"文化基因(euhurgen)"概念,以作为"文化进化过程中的遗传的基本单位"(Lumsden and Wilson,1981,P.x)。他们希望,由他们所提出的这一新的理论,能够解释从基因到心理再到文化的全部现象,并能就不同的文化基因如何影响基因的适应性(genetic fitness)提供一个数学的解释模型。但是,在他们的理论研究中,他们对任何现象的分析,都要回溯到基因,并以基因作为裁定这种分析是否有效的最终标准。 [书摘4] 这就是问题的关键之所在。在我看来,亦如道金斯和丹尼特的观点一样,谜米的进化也就意味着人是与众不同的。正是人类的模仿能力创造了第二种复制因子,这种复制因子以其自身的利益为活动原则;由它所产生的行为,从谜米学角度讲是具有适应意义的,但在生物学意义上讲却有可能是变态的。这种变态行为绝不是最终可以由强大的基因来加以纠正的暂时的畸变,而是永久性的,因为谜米和基因是同样的强大:它们也拥有自我复制能力。 [书摘5] 为什么我们不能不思考? 你能够停止你的思考活动吗? 不知你是否曾练过气功静坐(meditation)或其它的静心方法。如果练过的话,那你一定知道,要使我们的心灵静息下来绝非易事;如果没有练过的话,那我建议你现在试着练几分钟,即尽可能地什么也不想而使心内保持一片空白(如果你现在脱不开身,你可以在闲下来时试一试,比如说坐在火炉旁等水烧开或坐在计算机旁等计算机启动时)。在做这种练习时,如果你心内产生了任何想法(这种情况是必然而不可避免的),那就任其自然而不要管它,既不要陷于其中而受其纠缠,也不要刻意地去追思它。请你在这个过程中细心体味,看看能否在不同的想法之间发现有任何空当。这种练习就是最简单形式的气功静坐,但它做起来却是令人不可思议地困难。 [书摘6] 这个川流不息的思想,仅从生物学的角度是不可能得到充分、合理的解释的。我这么说并不是轻率地妄下断言,因为我深知,有很多事情,表面看来似乎与基因的利益无关,但经过一番探究之后却证明,它的存在是受制于它与基因的利益之间的关系的。关于这一点,这里有必要详加阐释。 [书摘7] 首先,我们来看看,没有谜米的大脑会是怎样一种情况。如果大脑果真是一架达尔文机器,那么,发生于大脑内的思想、感觉、观念、记忆等,必然要就大脑有限的加工资源而进行相互竞争。在这种情况下,自然选择的结果将会是保证,大脑一般而言要将它的注意资源主要地投注于那些由基因引起的而又有利于基因的加工过程。在这些限制条件下,所有的思想和观念等都会争取大脑的注意,从而获得被拷贝的机会。然而,所有这些思想和观念等又都局限于一个大脑之内,而且还要接受自然选择的压力作用。 其次,我们看看能够进行模仿、亦即拥有谜米的大脑又是这样一种情况。一个拥有谜米的大脑,不仅有更多的信息可以储存,而且,这些谜米本身构成了大脑据以思考的工具(Dennet,1991)。如果你通过学习而掌握了语词、故事、论证的方法等,或是掌握了关于爱、逻辑、科学等等的新的思维方式,那么你也就拥有了更多种类的思维类型。在这种情况下,就有更加多得多的思想来竞争大脑那同样有限的加工能力或资源;不仅如此,而且,谜米还可以从一个人的大脑被拷贝到另一个人的大脑之中。 [书摘8] 我喜欢将谜米学的一般原理对人类心灵之本性的解释形象地称为谜米的"野草论"("weed theory"of memes)。 [书摘9] 在谜米的激烈竞争中,我们那原本平静的心灵成了一个主要的牺牲品。 [书摘10] 如果我们真的想弄明白谜米究竟意味着什么,那么,我们就必须仔细地在通过模仿而发生的学习和其它类型的学习之间做出区分。传统上,心理学主要研究了两种类型的个体学习(所谓个体学习,就是指发生在个体身上的学习),即古典条件作用(classical conditioning)和操作条件作用(operantconditioning)。 [书摘11] 人类的学习,决大多数都属于斯金纳意义上的学习,而不属于谜米学意义上的学习。一般而言,父母都是通过强化的手段而塑造了子女的行为方式,而不管父母对此是否有所自觉。对子女而言,最好的奖赏就是对他们的关注;对行为方式的塑造而言,奖赏比惩罚更为有效。所以,只要当孩子在行为上表现得好时,父母便投以较多的注意,而当孩子尖叫或撒野时则不加以理会,那么,好的行为表现对孩子而言自然是有利的,他们也就倾向于更多地表现出这种行为来。假如事无巨细,父母都要为孩子做好,那么,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必然具有很强的依赖性;相反,假如父母鼓励孩子自己玩好各种游戏,而在他们上学迟到时又自然地接受老师的批评,那么,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当然也就学会了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书摘12] 那么,究竟是什么决定着复制因子质量之高低呢?道金斯(1976)用三个指标来衡量之:保真度(fidelity)、多产性(fecundity)和长寿性(10ngevity)。 [书摘13] 谜米的进化是"拉马克式的" 生物的进化不是拉马克式的,但文化的进化却是拉马克式 [书摘14] 在最近一次有关人工生命的讨论会中,英国生物学家约翰·梅纳德·史密斯(John MaynardSmith)问道,任何一个进化系统--不管是自然的进化系统还是人工的进化系统--所必须具备的特征究竟是什么,他给出一个回答认为,那就是"数字编码和非拉马克式的遗传"(Maynard SmitIl,1996,p:177)。那么,我们又是在何种意义上说谜米的进化是拉马克式的呢?如果谜米的进化果真是拉马克式的,这对谜米学又具有什么意义呢? [书摘15] 首先,当我们说到"拉马克式的"这个术语时,我们所意指的只是法国博物学家让·巴普蒂斯·拉马克(Jean--Baptiste deLamarck)的进化理论的一个方面。拉马克所相信的很多事情,大多在今天已被否定。例如,他相信,进化过程必然伴随着进步;他也相信,有机体追求自身完善性的内在驱力对生物的进化具有重要意义。但是,我们今天说到"拉马克主义",主要是指获得性性状能够遗传这一原理;那也就是说,假如你在你的一生中学会了什么或是经历过什么变故,那么,你可以将你所学到的东西或经历过的变故传递给你的子孙后代。 这个意义上的拉马克主义不符合生物的进化过程,或至少可以说不符合有性生殖物种的进化过程。遗传的内在机制(在达尔文或拉马克的时代,人们还不知道这个机制是什么)决定了,获得的性状不可能得到遗传。这种不可能性有时也被称为"魏斯曼屏障(Weismann'S barrier)"。胚胎学家奥古斯特·魏斯曼(August Weismann)曾在19世纪末叶提出过"胚原基一原生质连续性"的观点,所谓"魏斯曼屏障"的说法即缘此而来。以更为现代的术语来说,我们可以以以下方式来理解所谓"魏斯曼屏障"--这里我们以有性生殖和人类为例加以说明。 [书摘16] 那么,对文化进化而言,拉马克主义的命运又当如何呢?、这个问题的答案关键依赖于我们如何在基因和谜米之间进行类比。 [书摘17] 在基因和谜米之间进行类比的恰当方式之一,是紧密结合61人类的基因型、表现型、代际传递的概念。在这种情况下,获 得性性状当然是可以遗传的,比如宗教信仰一代一代地从父辈传向子辈。但谜米并不与生物学意义上的代际相关,而要在所有人群中到处传播。 [书摘18] 关于拉马克,我的结论是,我们最好不要问"文化的进化是拉马克式的吗?"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只有当我们在谜米和基因之间建立起严格的类比关系时,才有意义,但谜米和基因之间的类比关系却不是那么严格的。 [书摘19] 下面我想主要就三个术语的用法加以澄清,它们是:谜米、谜米表现型、谜米携带者。 [书摘20] 那么,在进化的历史过程中,人脑额外地生长的发育特征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呢?大约在500万年前,朝向现代人类这个方向发展的进化路线与朝向现在的非洲类人猿方向发展的进化路线分道扬镳了(1_eakey,1994;Wills,1993)。此后,我们现代人类的早期类人猿祖先经历了不同种的南方古猿(australopithecines)的演化过程,最后演变为人属(Homo)--其中包括能人(Homo habilis)、直立人(Homo ereetus)和智人(Homosapiens)。 [书摘21] 人类大脑容量的增加,很可能开始于大约250万年前,那个时代(用考古学的术语来说)正是石器时代的开始和从南方古猿向人属过度的时期。在这个时间阶段,全球气候变冷的趋势使非洲大陆的原始森林逐渐地转变为林地和草地。一般认为,对这个新环境的适应,是造成最终导致人属的某些变化的原因。 [书摘22] 大脑额叶皮质本身就是一个谜。关于"大脑额叶皮质究竟执行什么功能"这个问题,我们一直没能获得一个明确的答案。 [书摘23] 在大脑中有两个与语言具有密切关系的皮质中枢,即布鲁卡区(Broca's area)和威尔尼克区(Wemicke's area)0其中,布罗卡区主要控制言语的产出过程,而威尔尼克区则专司语言的理解。非常有趣的是,这两个中枢区域似乎分别是从运动皮质和听觉皮质演化出来的。由其他种类的动物所发出的各种声音,从猪的呼噜声到鸟的呜叫声等,决大多数都是由位于中脑的某些中枢区域加以控制的,而这些区域又都与控制情绪反应和一般唤起水平的中枢结构密切相连。人类的某些类型的声音,如哭声和笑声等,也是由位于中脑的某些结构加以控制的,但言语则由皮质中枢加以控制。在人类,对大多数人而言,两个主要的语言中枢都位于大脑左半球。所以,我们人类大脑的左右两个半球是不相同的。我们大多数人为右利手者;那也就意味着,我们的左侧大脑半球占主导地位。虽然有一些类人猿也表现出左利手或右利手的差异性,但类人猿决大多数都没有这种差异性,而且,其它灵长目动物都不像我们人类这样表现出大脑左右两半球的不对称性。所以,很显然,在进化的过程中,我们人类的大脑在很多方面发生着变化,而不只是在体积或容量方面发生变化。
回应 2012-01-06 22:45:57
论坛 · · · · · ·
模仿者生存 | 来自郝灿庭 | 2011-05-19 15:57:05 | |
读后感--猿猴和病毒 | 来自不昧生死 | 1 回应 | 2009-05-07 15:22:49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7 )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0)8.0分 29人读过
-
吉林人民出版社 (2011)8.0分 76人读过
-
-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22)暂无评分
-
每满100-50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只读经典』思维改变生活(原“心理学改变生活”) (刘未鹏pongba)
- TEDster 的书架 (Tony Yet)
- 交叉学科研究书目 (左思)
- Sociobiology·社会生物学 (shaochen)
- 100心理学经典 (月亮)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谜米机器的评论:
feed: rss 2.0
2 有用 whig 2012-05-24 02:52:30
就本书所设定的任务而言,Blackmore的实力差得太远,理论功底、洞察力和假说构造能力都不行,思想也较刻板,对大脑和语言的解释纯属强拉硬扯,最致命的是,作为其理论核心的第8章,根本就逻辑不通。
0 有用 蝉 2013-12-24 16:28:49
: C912.4/4244-1
0 有用 单行道逆行大师 2011-06-06 20:49:17
又见苏珊。鹦鹉学舌的生命问题可以讨论
0 有用 akid 2012-08-21 18:52:50
两条独立的路子 你都看出来了为啥要套旧模式呢?
0 有用 戈城 2013-06-19 16:53:57
思路很好,水平比道金斯还差得远。
0 有用 DDDDC 2022-05-01 12:14:57
主要收获: 1,那些重要的事情总是会自己冒出来,不需要刻意存在。 2,作为通过模仿进行传递的谜米MEME,也就可以解释流行现况以及信息传播外。 至于文中其他扩展是惨白的,因为逻辑上呈现出偷懒和堆砌,实在好坏参半。
0 有用 雷欧 2022-04-28 21:47:34
@2007-09-03 10:55:34
0 有用 比锅大的饼 2022-02-13 21:02:37
没想象中好,中间才是精髓。
0 有用 狡兔三窟 2021-12-05 23:06:58
看了道金斯的《the selfish gene》后,可以接受从基因视角理解进化论,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接受他提出的meme概念。但道金斯的学生要进一步赋予人类后天创造的meme以生命的话,难以接受。首先meme不像基因实实在在具象化,其次更倾向于meme是一个超前的未来的概念,是人类文明高度发展后的产物,而非远古以来就伴随人类的概念。 @2013-05-19 17:15:52
0 有用 LAAAH 2021-10-31 11:29:11
一本惊艳与缺陷共存的书,作者过度执着于其理论的颠覆性和普适性,因而造出了一些神论,但模因理论确实可以很好地解释很多其他理论难以诠释的社会现象。此外,讽刺的是,作者在书末所提出的生活态度从演化角度来看,其实是一种相当羸弱的模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