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花怒放的书评 (34)

cen 2005-09-07 14:50:43

我做不到不能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

  摇滚是一种生活态度,并不代表你的生活充满摇和滚,看看20世纪的摇滚乐史,伤花怒放所写的不过是其最偏激的一面,在摇滚的另一面,还有像Folk Rock,Pub Rock这些至少“看上去”要温和了许多。我们不能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那只是一种理想,当我们渐渐长大,渐渐陷入生...  (展开)
雨摇 2013-09-25 02:41:12

这是在说什么呢?

十年前买的书,十年后再拿出来翻了几页,原因是近期在60年代音乐中深度中毒。 而我如今,作为一个不着边际的普通乐迷,将无所顾忌的随便对这本国内摇滚乐迷的圣书发表几句简单看法。 任何新的社会文化的产生,都会遭到既有体制的反对。何况是摇滚——这种曾经的青...  (展开)
hamlet 2005-08-28 17:25:04

一个不在摇滚的年代

这是一本有点“落伍”的书,因为这是一个不在摇滚的年代。 Rock不过是商业娱乐的作呕的外套,或是乱喉的假名。 这本书只适合听摇滚的朋友, 如果你没有听过, Nirvana、Bon Jovi、Suede、RadioHead 、REM、Red Hot Chili Peppers、Scorpions、SkidRow………… 如果没有曾...  (展开)
FieldMarshall 2009-05-09 21:36:42

爲了寫論文看了看

……實在忍不住要說,關於PMRC那一段,Dee Snider是男人啊啊啊!!!Twisted Sister整個樂隊都是男人來的啊!他不是三嵗小孩的母親啊!(淚奔) 假裝客觀來説一下的話,其中的論辯離哲學還是有點遠的……  (展开)
八哥 2005-08-13 10:58:35

中国的伤花岂能怒放

我不懂音乐,也很少唱歌。因为害怕一张嘴就吓着别人。但是音乐常识和音乐实践能力的强弱与多寡并不影响我去听音乐,去看乐评,去感知音乐中所要表达和渲泄的情感和生活,去寻找一些微不足道的共鸣。 对于摇滚,我的脑子里有一长串的名字以及亲身经历过的一次中国火演唱...  (展开)
杜鹏 2010-09-12 01:56:55

Dee Snyder咋会可能是个娘们呢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郝舫这错误犯的 人家twist sister主唱大老爷们穿个蕾丝都成娘们了 那还让咱们梁龙大哥活不活了  (展开)
治疗你的左半边 2008-07-18 21:33:17

接着老道说

在我个人观念里,所谓艺术最后做到头都是在做哲学。同一种哲学理念会延伸出文学美术音乐等多种形式。这也就是喜欢古典主义的绘画的人大都爱听莫扎特,而爵士乐迷喜欢看《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原因。老艺术家方荣翔也说过“戏唱到最后,拼的是人品”。 人的问题不解决,艺术的形式...  (展开)
亢蒙 2007-02-14 17:48:32

《故作深沉的“伪哲学”》

这本书在摇滚杂志,摇滚爱好者,甚至是先锋艺术家的小圈子里面很有口碑,似乎这本书是一本摇滚的“圣经”。原来在书店看到过此书,翻开来看了看,我一向厌烦文化类书籍,所以没买。这次无意之间找到了此书的电子书版本,便不下白不下的看了看。这本书里面,作者所讲述的理论是...  (展开)
neo 2008-09-16 09:51:39

曾经的疯狂与迷惘

如果没有曾经的疯狂与迷惘,那我也许不会一口气读完这本书。 我曾在床头放这本书,结果被我的父母认为我要变坏了。 我也曾经将这本书送给我喜欢的女孩,也许她会认为我疯了,居然让她去读这么一本离经叛道的书。 可我就是喜欢,虽然这本书只能作为摇滚入门级的读物。 如今,离...  (展开)
晏钺寒 2006-12-06 19:29:18

之后

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每个人都有些歇斯底里。——费洛伊德 深夜,安静。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在“工人阶级领导一切”的动荡十年里,也许红卫兵们绝望地以为,造反有理,革命光荣。他们的野蛮决心是“横扫一切牛鬼蛇神,把‘文化革命’进行到底”。他们的崇高理想是“我...  (展开)
funny_vee 2006-12-01 16:11:24

谁把你欺负成这样?

这本书名词和形容词太多,让人忍不住跳行。 记得一个大妈看了摇滚演出之后,泪水涟涟地握住主唱的手:孩子,是谁把你欺负成这样? 我也一直搞不懂,看完这本书,依然迷惑。 保罗·麦卡特尼说过:“我们干吗要去当共产主义者?我们是全世界头号资本家。”列侬等人也是无暴力...  (展开)
啃秋的瓜 2006-06-13 15:32:34

也许他希望你看到书之后,能自己再抗争一下。

太久以前就听说这本书,当时我手里还抱着灿烂涅槃。找了几年,都没在南京的书摊上发现他,但不久前于图书馆却觅到了他的踪影,可见得来全不费工夫。 可能看这本书的时候,我多少想到了周国平写的最早的那本,关于尼采的书。其中不少是意气用事,凭着年轻而狂放不羁的替尼采翻着...  (展开)
Quasarrise 2014-06-28 23:22:41

从怒放,到平静

郝舫这本书是传说中70后的摇滚圣经,从行文来看,郝大爷旁征博引、哲学和法兰克福学派一起往上招呼,确实能起到让一众文艺青年(中年)看的神魂颠倒的效果,它可以瞬间拉抬自己的逼格1024米,往下一看:呵呵,你们这些庸庸碌碌的凡人,连根毛儿都不懂,玩儿蛋去吧!然后自己又...  (展开)
Tabris 2012-01-19 20:11:45

伪摇滚伪哲学之作

第一次看到伤花怒放这本书的名字是在一本杂志上,那时候全彩杂志还不盛行,文章很短缩在一个角落里,一扫而过只留下了或许是一本说摇滚的书的印象。前几天又听到有朋友谈起,这才决定去读一读,读了第一章才发现其实高中某个未名状的下午,在网吧里我已经读过,虽然那时候...  (展开)
空转齿轮 2008-11-14 22:33:52

还没开就谢了

郝舫同志无疑在思想方面有着很深的也很独到的见解,这本书的第一版出早了,出在了一个当时大家都不能理解的年代。有趣的是就像郝舫本人一样,在那个年代,他自己很超前,但有一位更牛更超前的人出现了,他们不能理解,于是打击。嗯,老话了,可能不是很早就在北京圈混的人都不...  (展开)
角炮 2007-01-31 17:21:52

以赛亚·伯林的信徒

郝舫是像学者,这本书充满了对于伯林的积极自由和消极自由概念的讨论和借助,我也就是从这本书才知道的以赛亚·伯林这个像是来自圣经故事的名字。 摇滚的被缚与抗争,似乎正从某种角度昭示着自由的命运,然而当自由从主义变为制度,摇滚却还以自由的名义战斗着。自由是个复杂...  (展开)
Hersen 2021-06-21 17:02:57

自由摇滚,精神永存

摇滚在社会上遭受很多偏见,好像摇滚这一词被特殊化了,一提到摇滚就被人认为是噪音、是色情、是暴力,摇滚与毒品大麻密不可分。这与摇滚的发展历史、所处的时代背景有关,而并非摇滚本身。 摇滚的发展历史也是十分曲折。在前期刚出现之时,给了卫道士太多冲击,导致摇滚被各方...  (展开)
电司台令 2021-01-07 17:05:12

读一半读不下去了

1951年 艾伦·弗雷德 月亮狗 电台主持 摇滚之父 摇滚宣传员 1953年 埃尔维斯·普莱斯利 猫王 摇滚之王 有黑人的声音和感觉的白人 1958年参军后身上的摇滚特质消失 积极自由:指个人有干什么的自由(比如我有追求幸福的自由) 消极自由:指个人不受外部力量干涉的自由(比如我有...  (展开)
<前页 1 2 后页> (共34条)

订阅伤花怒放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