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的书评 (46)

诗酒歌 2020-05-15 05:53:44

《尚书》读书笔记

尚书是一部古代宫廷文献总集,记录了上古时期的尧舜、夏朝、商朝、周朝的官方文档,即是历史,又是治国纲要的记录。根据孔安国的分类,尚书分为“典、谟、训、诰、誓、命”六种主要类型,包含先王事迹、君臣之间的议政、上古名臣的奏章建议、分封诸侯时的告谕、作战前的誓师词...  (展开)
keep251 2021-04-01 21:25:18

读《尚书》知大道天命

一点点一点点将《尚书》给啃完了。我以为这类上古神书读起来会很痛苦,却意外地妙趣横生。 当然难还是非常难的,其中最大的困难就是很多字不认识,本人在现代社会不算文盲,但如果穿越回去的话基本就是个四分之三文盲了,看了注释不算还得前后对照着看译文,不比读外语轻松到哪...  (展开)
哲夫成城 2022-07-20 16:09:10 中华书局2016版

【转】李零:《禹贡》口义

李零講 拜石筆錄 【筆錄案語:甲午春夏之間,李零先生講授中國早期歷史地理文獻,聽者滿座,其來自清華、人大諸校者往往而有。方是時,余足傷未愈,差便徐行,亦往虱其間,聽習之際,速記為文,懼有遺義,乃錄音備校。既退,亟加董理,寫為一篇。如是者三。既而學業漸冗,忙無...  (展开)
哲夫成城 2023-04-11 14:15:22 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版

【转】丁四新:论《尚书·洪范》的政治哲学及其在汉宋的诠释

来源:《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2期 【摘要】《尚书·洪范》是一篇非常重要的政治哲学文献。它包含六个思想要点:(1)“洪范九畴”是王者治理天下的九条根本大法,在性质上与周初的“革命说”差别巨大;(2)“数”乃哲学观念,其中数序“初一”“次五”“次九”在含...  (展开)
哲夫成城 2022-01-28 18:33:06 中华书局2016版

【转】钱穆:中国史学名著——《尚书》

《尚书》可说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史学名著,而且也可说是中国第一部古书,中国还没有比《尚书》更古的书留到现在。中国古代,有两部古书,有韵的称《诗》,没有韵的称《书》。“尚”者,远古、上古之意,《尚书》就是一部上古的散文集。孔子以诗书教弟子。孔子以前,春秋时代,贤...  (展开)
老白额 2022-01-25 12:27:41 中州古籍出版社2017版

一读尚书笔记

总述:唐虞夏商周 唐部:尧, 虞部:舜-皋陶, 夏部:禹,太康,启-有扈氏,仲康-胤 商部:汤-仲虺,太甲-伊尹,盘庚,武丁-傅说,纣-祖伊-微子 西周部:武王-箕子,成王-周公-微子-康叔-召公-蔡叔子胡-君陈,康王-毕公,穆王-君牙-伯冏-吕侯 东周部:襄(...  (展开)
哲夫成城 2021-02-14 19:15:31

【转】邵毅平:《尚书》的古今文问题

【摘要】《尚书》是中国最古老的历史文献,可以说是中国史学传统的开端。但是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尚书》,却已远非它诞生时的原貌,甚至也远非中古时人所看到的模样。在《尚书》三千余年的流传史上,由于种种的天灾人祸,《尚书》的面貌曾经发生过几次巨大的变化,而古今文问...  (展开)
愚公∞ 2013-06-27 16:52:34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版

大禹谟讲义

历来都有对《大禹谟》的质疑,从语言学的角度来考证这篇文章的不合时宜。顾颉刚先生认为,这篇文章所提出的五行观念是战国人才有的,所谓六府不过是五行加上农业而已。后来的颜元也将六府三事当作自己学派的不传之秘,虽然自己的学生李塨早已经在南方知道《大禹谟》靠不住了。...  (展开)
哲夫成城 2023-03-08 08:03:26

【转】丁四新:论《尚书·洪范》福殛畴——手段、目的及其相关问题

本文发表于《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6期。 摘要:《尚书·洪范》福殛畴既是手段畴又是目的畴。“福”是福庆、福报之义,“六极”之“极”当读为“殛”,“殛”是诛罚、惩罚义。“攸”是“修”字初文,“攸好德”即“修好德”,“好德”即美德之义。“五福”...  (展开)
自然减压冥想 2018-09-13 20:28:30

孔子编定中国上古历史文献《尚书》

《尚书》是儒家五经之一,原称《书》,汉代改称《尚书》,即“上古帝王之书”,为一部多体裁上古历史文献集,被认为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史书。《尚书》是我国历代国家治理的“政治课本”和理论依据,作为中国最古老的历史文献,是中国第一部上古历史文献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  (展开)
哲夫成城 2021-02-14 19:13:07

【转】张道勤:简论《书经》的流传及文献价值

【摘要】《书经》是相传经孔子删订的儒家经典,秦焚书后仅传29篇。该书在长期流传中出现了今古文之争和真伪之辨。因此,有必要论述其流传历史、两汉至清学人的研究概况及其文献价值。 【原文载于】《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 第2期 【分 类】 【哲学、宗教】 &gt...  (展开)
是风 2018-03-21 13:59:25 中华书局2009版

《尚书》里的社会为什么在衰退?

想学中国文学,便去读了上古之书——《尚书》,但没想到一捧起书看了一下原文,便直接奔解释去看了。 看完后自己内心并没有什么波澜,感觉其中记载了许多琐碎之事,而且重复很多,不是真正想了解历史的还真无法细细研究。但也让我对先秦的历史有了一些了解。 尧舜禹那个时代...  (展开)
不急而速 2017-11-22 10:59:17 中华书局2009版

君王风范

受中国的古装剧的影响 对于中国的君主的生活方式,都有很多意想。 未必是真实的。 而看了尚书之后,对于中国的祖先们的文化。制度。都有了很好的学习与理解。 很好的感悟。 一个君主。并不因为是君主,并不是因为有了权力,就是可以滥用权力。 一个君主,一个皇帝。并不是过得...  (展开)
素聞(明照) 2017-10-29 20:00:46

善、上善、上上善

善、上善、上上善 文/素闻 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自耕稼、陶、 渔以至为帝,无非取于人者。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此...  (展开)
星尘 2023-03-14 19:23:46

《尚书》笔记

一、简介 尚书,即上古帝王之书。是我国第一部历史散文集,汇集了商代至周代的历史文献。 今文《尚书》有四个部分:虞书、夏书、商书和周书。虞书、夏书各有两篇,商书五篇,周书二十篇。共29篇;另有古文《尚书》,有58篇。 《尚书》文字古奥典雅,语言技巧超过了甲骨卜辞和铜...  (展开)
哲夫成城 2021-02-14 21:38:37

【转】张绪敏:伪《尚书》的出现及考辨的历史

伪<尚书>的考辨经历了从西汉到清乾嘉时期长达近1800多年的历史。一些人出于炫名、牟利或其他目的,先后伪造了两部伪<尚书>,一部是汉成帝时东莱人张霸伪作的百二篇<尚书>,另一部是东晋元帝时豫章内史梅赜献的<古文尚书>,共五十八篇。该书前有一篇伪造...  (展开)
闲持贝叶书 2019-06-21 11:24:12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版

我读《尚书》

当时百度了一些推荐,最后买了这个,因为难懂,读了很久,至今才读到一半。 手写笔记是沿用初中学习古文的模式,抄写一行原文,空白一行用另一种颜色的笔写翻译,没有背诵,有时甚至没有通读,只是三心二意地一点点记下来,仅作为梳理和了解。闲时会在喜马拉雅上听一个台湾老师...  (展开)
药师说书 2025-02-27 10:08:23

#书虫目遇 2025之十四

今日《尚书》三全本收官,可喜可贺[庆祝][庆祝][庆祝]感谢书友领读,前后共185天(周日自由书写),我打卡102天[抱拳] 虽说浮光掠影,但觉气爽神清。据说书经是上古第一本史书,本知为难,实行不易,所谓“非知之艰,行之惟艰”(说命·中)。 最喜洪范篇,五行八政,五福六极...  (展开)
谁在嘲讽我 2024-11-27 18:46:09

旧本《尚书·虞书》

蔡沈(1167年~1230年),一名蔡沉,字仲默,号九峰,建州建阳(今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人。南宋学者。蔡元定次子。 专意为学,不求仕进,少从朱熹游,后隠居九峰山下,注《尚书》,撰《书集传》,其书融汇众说,注释明晰,为元代以后试士必用。 该书正文之前的序,即是上文所...  (展开)
<前页 1 2 3 后页> (共46条)

订阅尚书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