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中国历代帝王传记丛书》:人民出版社约请国内有关专家对中国历史上有较大影响的皇帝及其时代背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同时也兼顾可读性,是目前较好的帝王传记丛书。
隋文帝传的创作者
· · · · · ·
-
韩昇 作者
目录 · · · · · ·
第一章 艰难时世
第二章 家世疑云
第三章 多事之秋
第四章 政变建隋
第五章 除旧布新
第六章 御侮安邦
第七章 开皇之治
第八章 君臣之间
第九章 统一大业
第十章 偃武修文
……
· · · · · · (收起)
第二章 家世疑云
第三章 多事之秋
第四章 政变建隋
第五章 除旧布新
第六章 御侮安邦
第七章 开皇之治
第八章 君臣之间
第九章 统一大业
第十章 偃武修文
……
· · · · · · (收起)
丛书信息
· · · · · ·
中国历代帝王传记丛书(共85册),
这套丛书还有
《光绪传》《隋炀帝传》《刘秀传》《隋炀帝传》《隋文帝传》
等
。
喜欢读"隋文帝传"的人也喜欢 · · · · · ·
-
- 隋炀帝传 7.9
-
- 關隴集團的權力結構演變 8.8
-
- 唐代玄宗肃宗之际的中枢政局 8.2
-
- 唐宣宗大中政局研究 8.0
-
- 中古太原士族群体研究 7.8
-
- 汉帝国的建立与刘邦集团 8.4
-
- 北朝论稿 7.3
-
- 府兵制度研究 9.3
-
- 萧赜评传 8.0
-
- 忽必烈传 8.7
隋文帝传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2 条 )
> 更多书评 12篇
论坛 · · · · · ·
“人民出版社帝王传记丛书”最好的一部! | 来自众妙之门 | 1 回应 | 2024-09-08 17:29:24 |
唐太宗感慨:隋文不怜百姓而惜仓库 | 来自哲别 | 2024-09-07 21:06:25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5 )
-
人民出版社 (2015)8.7分 151人读过
-
人民出版社 (1998)8.4分 70人读过
-
人民出版社 (2015)8.8分 36人读过
-
台湾商务印书馆 (2005)暂无评分 1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历史研究生参考书 (蚂蚁仓主)
- 复旦大学历史学系中国古代史方向老师著作 (马上到站)
- 闲着没事读读书(四) (鹿小羽)
- 中国历代帝王传记 (wildice)
- 唐学研究的旧式新法 (王观旂)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隋文帝传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zyh 2024-11-18 20:55:41 湖北
本书是系列帝王传记中写的很好的一本,隋文帝的功绩显然是伟大的,从乱世而来整治成为一个几乎要到来的盛世,用不到10年的时间做了太多太多的事情。但是执政前后期的巨大差异也是历史罕见。
10 有用 小车 2014-06-06 01:40:04
相当“好读”的一本书,既是很好的历史著作,也很有文采。隋代短促,其建立也未有非凡武功,在我这样业余读者中本不太受重视。《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也是隋唐合称,对隋代创制之功介绍并不多。这本书则生动地打开了一扇窗,说明了从长达数百年的大混乱时期到齐整的隋唐帝国这个关头的种种转变及前因后果。
2 有用 惟乔 2020-02-07 18:49:58
“在君主独裁体制附着于国家肌体内部迅速滋生蔓延的时候,大多数人并没有察觉,甚至为之尽情讴歌,推波助澜,特别是当时整个社会正迎来几百年来曾经历过的辉煌,沐浴在国家统一的荣耀之中。”
2 有用 ericlvyang 2019-08-31 21:53:16
以隋文帝杨坚的一生为线索综述大半部隋史。国运升降的各处大关节都历历在目。深刻地揭示了隋文帝察察为明,却暗于大局,隋朝因集权而兴,又因集权而亡的悲剧。重新修订时,不妨删去全部文学性的笔调。
3 有用 剑南道节度使 2019-02-08 16:30:04
北周到隋的艰苦创业可以说是为中国历史打开了出口,经历数百年漫长的黑暗,中国终于重见曙光,特别是隋文帝雄才大略,他的诸多建树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他几乎奠定了隋唐帝国繁荣的一切基础,开国仅仅三年就能“内修制度,外抚戎夷”。但是由于南北朝时代印记的遗留以及周隋统治者的个人因素(暴虐高压专制苛刻文化素养太差等),本来需要假以时间才能完成的深层次国家整合没有能够完成,只能将未完事业遗留给更具有政治远见和宽容... 北周到隋的艰苦创业可以说是为中国历史打开了出口,经历数百年漫长的黑暗,中国终于重见曙光,特别是隋文帝雄才大略,他的诸多建树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他几乎奠定了隋唐帝国繁荣的一切基础,开国仅仅三年就能“内修制度,外抚戎夷”。但是由于南北朝时代印记的遗留以及周隋统治者的个人因素(暴虐高压专制苛刻文化素养太差等),本来需要假以时间才能完成的深层次国家整合没有能够完成,只能将未完事业遗留给更具有政治远见和宽容精神的后继者唐朝了。即使是隋文帝一代雄才大略的英主依然不能摆脱自身与环境的限制(政变王朝的先天不足,格局太小),少恩义而多猜忌刻薄,过度集权,所行所施,近于法家,无法善始善终,遗憾!隋朝的灭亡,其责任岂仅在隋炀一人!联想到秦朝之二世而亡,不得不让人感叹历史的惯性!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