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钱穆先生全集:灵魂与心(新校本)》主要内容简介:钱穆先生全集,在塞湾缝由钱寅四先生全集编辑委员会整理编辑而成,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一九九八年以“钱寅四先生全集”一为题出版。作为海峡雨岸出版交流中心等割引进的重要项目,这次出版,封原版本推行了重排新校,订正文中体例、格式、标号、文字等方面存在的疏误。至于钱穆先生全集的内容以及攻寅四先生全集编辑委员会的注解说明等新校本保留原貌。
灵魂与心的创作者
· · · · · ·
-
钱穆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钱穆(1895―1990),中国现代历史学家、。江苏省无锡人。字宾四。笔名公沙、梁隐、与忘、孤云。 钱穆九岁入私塾,熟习中国的传统文献典籍。十三岁入常州府中学堂学习,1912年因家贫辍学,后自学。1913-1919年任小学教员。1923年后,曾在厦门、无锡、苏州等地任中学教员。1930年以后,历任燕京、北京、清华、四川、齐鲁、西南联大等大学教授,也曾任无易江南大学文学院院长。1949年迁居香港,创办了新亚书院,任院长,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至1964年退休为止,期间曾获得香港大学、美国耶鲁大学名誉博士称号。1966年,钱穆移居台湾台北市,在“中国文化书院(今中国文化大学)”任职,为“中央研究院”院士,“故宫博物院”特聘研究员。1990年8月在台北逝世。 钱穆是完全靠自修苦读而在学术界确立地位的一个学者。其治学颇受清儒章学诚“六经皆史”思想的影响。对中国历...
钱穆(1895―1990),中国现代历史学家、。江苏省无锡人。字宾四。笔名公沙、梁隐、与忘、孤云。 钱穆九岁入私塾,熟习中国的传统文献典籍。十三岁入常州府中学堂学习,1912年因家贫辍学,后自学。1913-1919年任小学教员。1923年后,曾在厦门、无锡、苏州等地任中学教员。1930年以后,历任燕京、北京、清华、四川、齐鲁、西南联大等大学教授,也曾任无易江南大学文学院院长。1949年迁居香港,创办了新亚书院,任院长,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至1964年退休为止,期间曾获得香港大学、美国耶鲁大学名誉博士称号。1966年,钱穆移居台湾台北市,在“中国文化书院(今中国文化大学)”任职,为“中央研究院”院士,“故宫博物院”特聘研究员。1990年8月在台北逝世。 钱穆是完全靠自修苦读而在学术界确立地位的一个学者。其治学颇受清儒章学诚“六经皆史”思想的影响。对中国历史尤其是对中国历代思想家及其思想源流的研究和考辨,均自成一家之言。提出,先秦时期,儒、墨二家是后来诸子各派的发端,由此分源别派,旁通四达,互相中国古代文化的源流。他在儒学方面的研究成果也非常突出,如认为司马迁的《史记・孔子世家》真伪混杂,次序颠倒,后世传说亦不可轻信,遂详细考辨孔子的生平事迹,包括、生卒年月、父母、志学、初仕、设教、适齐、适卫、过匡、过宋、仕鲁、至陈、至蔡、及晚年居鲁等,以及孔子的政治活动和著述等,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又如对晚清今文经学家如谬平、康有为等认定刘歆伪造古文经一呈,钱穆撰《刘向歆父子年谱》,以令人信服的证据否定了今文经学家的观点,了结了晚清道咸以来的经学今古文争论的公案,在北方学术界一举成名。。此外,钱穆对宋明理学尤其是朱熹之学、对清代学术尤其是乾嘉学派等,都有很深的研究。 在历史研究中,重视中国历史发展的特殊性和悠久的传统,在通史、文化史、思想史、史学理论与方法等方面都有深入研究,闻名海内外。 钱穆重视探求中华民族文化的内在精华,并给予其以高度评价,他认为“我民族国家之前途,仍将于我先民文化所贻自身内部获其生机”。晚年的钱穆比较偏重于文化哲学的研究,并就中西文化的问题作了很多深入的思想考,在其一生的最后一篇文章《中国文化对人类未来可有的贡献》(载于刘梦溪主编的《中国文化》1991年第4期)中,他对中国传统哲学的“天人合一”思想有了新的体认,并“深信中国文化对世界人类未来求生存之即在此。” 钱穆著述颇丰,专著多达80种以上。其代表作有《先秦诸于系年》、《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国史大纲》、《中国文化史导论》、《文化学大义》、《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国历史精神》、《中国思想史》、《宋明理学概述》、《中国学术通义》和《从中国历史来看中国民族性及中国文化》等。此外还有结集出版论文集多种,如《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中国文化丛谈》等。
目录 · · · · · ·
灵魂与心
孔子与心教
中国民族之宗教信仰
论古代对于鬼魂及葬祭之观念
中国思想史中之鬼神观
儒釋耶回各家关于神灵魂魄之见解
再论灵魂与心
重申魂魄鬼神义
漫谈灵魂转世
生命的認識
人生何处去
人生之两面
附录
· · · · · · (收起)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灵魂与心"的人也喜欢 · · · · · ·
灵魂与心的书评 · · · · · · ( 全部 8 条 )


钱穆:《灵魂与心》读书笔记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自序(民国六十四年) 【解题】作者回忆童年时期,村中长老传述祖先故事,以鬼世界与人世界紧密相连。后读先贤书籍,却与童年所闻绝非一事,心中滋疑,不能释怀。年岁再长,又知西方宗教、哲学、科学,其论宇宙人生与己所存想不同。“编中所论,皆与灵魂与心有关。人有灵魂与否... (展开)> 更多书评 8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6 )
-
岳麓书社 (2020)8.2分 85人读过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8.1分 284人读过
-
聯經出版公司 (1976)暂无评分 6人读过
-
蘭臺出版社暂无评分 5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灵魂与心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筹边楼上 2022-05-10 14:36:45
钱穆先生的思想和作品不啻为现代社会的一味解毒剂。
0 有用 岑宣 2023-10-28 19:13:42 内蒙古
图便宜在书店买了一本,就当作提升下我古汉语的基础水平。 还是有收获的,可惜全书重复内容过多,引用的原作又太少了。
0 有用 网上冲浪爱好者 2019-03-13 03:00:27
《论古代之鬼魂及葬祭观念》《中国思想史中之鬼神观》比较重要,可以和余英时的《东汉生死观》做比较看。钱穆和余英时似乎都对出土卜辞没有兴趣,感觉有的地方有点武断。钱穆还是比余英时高。
0 有用 拍云过关山 2023-04-09 11:43:53 湖北
2023/4/9,到底有没有灵魂?答案:至少现在根据人类的智慧,还不知道!古人认为,祖先或者圣人,能够让后世想起与之感应,他就是神,就是魂未灭。一个人,有身有心,身终将磨灭于尘土,是为魄;心,将会有感应,与过去的人在心灵上相通,是为魂。但是魂并不是不灭,只有有感,才能不灭。儒佛耶对于灵魂解读:佛基于业力轮回因果,归于涅槃寂灭,重在自身解脱;耶教基于原罪,洗去罪恶而归于天堂,也是在自身的升华;只有儒... 2023/4/9,到底有没有灵魂?答案:至少现在根据人类的智慧,还不知道!古人认为,祖先或者圣人,能够让后世想起与之感应,他就是神,就是魂未灭。一个人,有身有心,身终将磨灭于尘土,是为魄;心,将会有感应,与过去的人在心灵上相通,是为魂。但是魂并不是不灭,只有有感,才能不灭。儒佛耶对于灵魂解读:佛基于业力轮回因果,归于涅槃寂灭,重在自身解脱;耶教基于原罪,洗去罪恶而归于天堂,也是在自身的升华;只有儒学,看重的是人间道,强调人世间的礼与仁,强调克己,格物致知诚心正意,然后由己出发,实现家国天下之大同,重在社会,重在现在,重在人间世:子不语怪力乱神;敬鬼神而远之;未知生,焉知死… (展开)
0 有用 愚公∞ 2017-06-27 14:54:24
钱穆全集六十一卷,这个小册子是钱穆阅读西方哲学宗教的产物,其实是一个读书笔记,在其中钱穆又开始祭起中西比较大法,将西方灵魂与肉体的关系,与中国三不朽加以比较,从而获得一种中西文化差异的结论。当然,他自己知道有问题,所以在其中补充了佛教轮回的观念,然后用宋明理学加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