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变人形的书评 (36)

王朔的笔法,红楼梦的内容
我要讲的不是王朔,也不是红楼梦。 我要讲的是王蒙的《活动变人形》。 我第一次看到王蒙的文章时,我想他已经变成一个散漫的小老头,一小块一小块的散文像透过树叶照下来的夕阳一样,无害,然而如过眼云烟。 我不知道《活动变人形》是什么时候写成的,但我想那...
(展开)

活动变“家庭”:王蒙的自传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活动变人形》中的人物和情节在《半生多事》里几乎都能找到原型,后者是王蒙自传的第一部,从出生讲到文革结束。 倪藻是王蒙自己,倪吾诚是他父亲,姜静宜是他母亲,姜静珍是他一目,周姜氏是她姥姥……这些人物对应分明,完全与王蒙的家谱相符。 唯一的不同是王蒙的父亲从日... (展开)
life is what happens to you while you are busy making other plans
我的高中校长是个勤勉威严又不失苛刻的中年男人,我想大抵是他对祖国花朵过多的关注,导致他人还在中年却过早的失去了头顶的发。他又果敢的放弃了大部分有相同困惑的中年男性留长两鬓头发以盘到头顶以遮掩其失的想法。再配上不太爱笑的脸,言传身教的传递着不成功便成仁的治学...
(展开)

平凡知识分子的迷茫痛苦
小说中倪吾诚是一个平庸的知识分子,有知识但没有独立思想,他的批判只是完全用西方的表面现象与中国作比较,不一样的就认为是中国落后、粗俗,没有尝试过去理解、探寻原因。其实,大多数人都只是平庸的,大多数知识分子也许并不能找到一条救国救民、改变社会的道路。但是...
(展开)

《活动变人形》读后感:伪理想主义者的痛苦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读这本书的前一个星期,我刚读完钱钟书的《围城》。很巧的是,《围城》和《活动变人形》,这两本看起来似乎毫无关联的,出版时间跨度也有点长的作品,却勾画出了两个极为相似的人物:方渐鸿和倪吾诚。他们都是留洋归国的学者,是在当时水深火热的中国里苟延残喘的,面对西方文... (展开)
王蒙差点就是本历史书
瞅第一句,还整得挺漂亮。 看了几篇,有点啰嗦,文字太过用力,让人难为情 倪吾诚真让人愤怒,他眼中蔑视的愚蠢村妇恰恰是我同情的,他待他的村妇发妻连仆从都不如,养家像施舍。 不应该在失眠看小说的,极容易看通宵。不得不说习惯了这种絮絮叨叨的文风之后还得佩服作者对旧人...
(展开)

要能战栗,能不战栗?
《活动变人形》,一个颇为拗口难解的题目,实际上来源于主人公倪吾诚给儿子倪藻买的一本日本动画书《活动变人形》,书中的人头、形和影可以奇怪的变化,一如在将要入睡时或醒来时脑海中浮现的形影隐现。 而整本书所书写描绘的也正是一群变化的人众,孩子变成老人,忧戚的一瞬间...
(展开)

倪吾诚,一个虚荣的伪知识分子
终于把王蒙先生的这本《活动变人形》看完了,其实对于王蒙的作品,一直以来很是无感,总觉得他的作品带了股历经尘世侵染和政治磨炼的圆滑气息,没有女作家精细的文笔,也没有极具生活气息的情节设置,看来实在无味。不过,这次耐心读完,也确有收获。 印象很深刻的是倪藻...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