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锋的书评 (178)

重读《刀锋》——我们会跌跌撞撞攀爬于锋刃之上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刀锋》是毛姆的人生三部曲之一,如开篇引言:“一把刀的锋刃不容易越过,因此智者说得救之道是很困难的”,我们在人生的某个阶段总会遇到一些困惑,可能都会有过这样的追问:“人生究竟是为了什么?人生究竟有没有意义?”,而《刀锋》的主人公拉里却没有止于追问,他在沉默... (展开)
似乎所有人都得偿所愿了
出门前没有带这本实体书,所以路上读了电子版。 去年夏天读过的部分,差不多都忘掉了。这次从头到尾读了一遍。我对毛姆的啰嗦有了一些免疫力,阅读时会自动剔除一部分。 故事本身还是令人着迷的,人物之间的关系很清晰,人物本身很立体。 每个人的命运和追求明明截然不同,但还...
(展开)

我想我有权利选择怎么度过一生
很多年前,小时候,就看过这本书,没看懂,都没留下什么印象。现在看懂了,觉得很明白拉里,生命中有些事,经过了与没经过,完全不同。怎么会相同!我猜没有直视过死亡的眼睛的人永远不会理解,毕竟,死人看起来是多么的死啊。 这说明了什么?大概就是说明了我也走过了一段破...
(展开)

《刀锋》的拷问———想要什么
《刀锋》闻其名,真是起的太好了,拉里就是一把锋利的刀,划开生活的外衣,露出血肉,让你看见生命的本质,逼迫你思考。 思考之于很多时候是一种痛苦,很多看似合理的理论甚至是你坚信多年的人生信条在多重思考后又变得漏洞重重难以信服,那感觉就如同:你倏然发现那个你爱...
(展开)

读书笔记——the Razor's Edge刀锋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我想弄清楚上帝究竟有,还是没有,我想弄清楚为什么世界上会有恶。我想要知道我的灵魂是不是不灭,还是我死后一切都完了。” ——拉里 (这是我第一次看刀锋的时候,没有看到的一段话,我一... (展开)
东西方的差别(乱七八糟)
最近看了几本西方小说,其中给我最大的感触是:西方(欧美)是一个重个人,轻家族的社会。作者笔下的艾略特是个重家族观念的人,但在中国,一生未娶就是不孝,怎么能是重家族观念的人呢? 这样的社会环境有利于个人的寻“道”。一个人如有家庭的拘束,就很难跳出喜怒哀乐感情...
(展开)

无与伦比的锋利——思想。情感及其他
处于世纪之交巨大变迁之中的毛姆,既有过往文人的优良传统,又能不动声色地把握时代跃动的脉搏,是属于那个时代才有的智慧眼。他笔下的主人翁,很容易在现实中找到原型。《月亮与六便士》以法国后印象派绘画大师高更为主角,《寻欢作乐》以英国小说家托马斯.哈代为蓝本,而这本...
(展开)

毛姆《刀锋》:成为什么样的人,是人生一种长久性的纠结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刀锋》是毛姆众多代表作之一,主要讲述了一位叫拉里·达雷尔的一战飞行员的故事。在军队中,拉里有一位关系非常好的战友,在一次与敌人的遭遇战中,战友为了救拉里而牺牲。他的牺牲给拉里造成了很大的刺激,退伍后放弃了轻而易举就能得到的优渥物质生活,像一个苦行僧一样满...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