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至死的书评 (2127)

躬耕乐道 2022-06-10 11:10:48 中信出版社2015版

碎片化和深度思考的反思

《娱乐至死》是一本畅销全球30年的著作,它的作者尼尔·波兹曼是全球最重要的媒介文化研究者。在这本书里,波兹曼探讨了一个令人警醒的问题:那就是我们沉溺在现代媒介制造的愉悦中,不可自拔,这不仅会让我们丧失严肃思考的能力,更有可能造成人类文化的消亡。 总结 第一,认...  (展开)
🌾 2022-05-31 23:56:52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版

读书笔记

2.1 作者:「美」尼尔 波兹曼 作者生平: 世界著名的媒介文化研究者和批评家,是继麦克卢汉之后世界最重要的媒介文化研究学者之一,他在纽约大学首创了媒介生态学专业。 他认为强势媒介能够以一种隐蔽却强大的暗示力量重新定义现实世界,甚至塑造一个时代的文化精神,人们实际...  (展开)
白日梦想家 2022-05-30 18:30:59 中信出版社2015版

娱乐和思考

本来是打算放松时候阅读的一本书,看的过程却十分坎坷,不知是不是翻译的原因,读着读着就需要返回前面的段落,梳理一下思绪,否则跟不上作者的思路。好在内容充实,观点独特,让人欲罢不能。对于我一个媒介小白来说,真正重新认识了媒介研究领域的文化,也对媒介的力量有了敬...  (展开)
风林鸟 2022-05-29 13:28:02 中信出版社2015版

娱乐至死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媒介是一种高效的传播工具,是信息、知识、文化、意识形态的载体,其具有独特的体系和结构。人类媒介的发展:(动作)口述、(结绳)文字、(广播)电视、(电脑)网络,不同的媒介都形成特殊的语境,都具有一定形制和规范,我们的知识和文化有赖于媒介的作用。媒介的发展,传...  (展开)
iii-IDEALIST 2022-05-25 18:27:03 中信出版社2015版

我们将毁于我们所热爱的东西!

【技术给生活带来了什么?】 自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全世界的人们都对“促进技术创新,推动国家发展甚至世界进步”这一命题怀有极大的热忱。当国家从落后、贫穷、低能向繁荣富强、实力壮大进军之时,技术的确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同时也出现了越来越多对技术的批判,但人...  (展开)
莫逆 2022-05-20 11:14:35 中信出版社2015版

文化成为一场滑稽戏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这本书首先令我惊讶的不是并非内容,而是出版时间,事实上“娱乐至死”这个词我近几年才有所耳闻,一直认为是伴随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而兴起的,但实际上该书初版于1985年,那时中国改革开放刚进入第七个年头,还是“万元户”时代,电视尚未普及,电脑更是传闻中的事物,而...  (展开)
牧羊人的方向 2022-05-22 12:57:21 中信出版社2015版

请从娱乐的海洋中,抬起头看看吧

1.为什么看这本书? 先是看到各方大佬推荐,去豆瓣上刷了简介,发现这本书的描述的内容和被信息轰炸的头晕眼花的我感觉太太太像了,为了能从这个怪圈中跳出来,于是忍不住借来了书。 2. 作者是谁? 【美】尼尔·波兹曼(Neil Postman,1931-2003),世界著名的媒体文化研究者和...  (展开)
文青滚开 2022-05-21 19:05:55 中信出版社2015版

波兹曼教你读书(关于作者观点讨论)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我的看法:虽有偏激之处 但符合当今社会,瑕不掩瑜。 根据以上三张图片,不难看出波兹曼的真正观点是要对新的传媒有所警惕,只有充分了解才能加以利用。而一些豆友却片面的认为作者观点像发光二极管似的:说现代电视媒介不行,➕说之前印刷机媒介行(这块确实偏激,感觉有过度...  (展开)
乐拟 2022-05-17 19:42:39 中信出版社2015版

波兹曼教我的道理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我有感悟的点: 1.修辞在当年不仅是戏剧表现的一个机会,而且是组织证据的不可或缺的方式,所以也是交流的方式。但是我们现在看古典戏剧、甚至莎翁的戏剧,会觉得比喻、拟人一大堆,很华丽很繁复,不够朴实白话,这难道不是我们的问题? 2.我不觉得波兹曼的立场是完全的精英立场...  (展开)
青天烟云 2022-05-15 22:19:47 中信出版社2015版

媒介即隐喻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第一个问题 作者主要讲了什么 媒介是一种隐喻 第二个问题 作者如何围绕这个观点进行展开的 1. 传播媒介对传播内容会产生深远的影响。烟雾信号,文字,电视已经决定了信息传播的速度,范围,质量,传播的内容,最终影响文化。 2. 媒介是一种隐喻。隐喻通常指的是引入一个事物并...  (展开)
凝望散在土壤 2022-05-14 18:35:39 中信出版社2015版

那些笑不出来的怅然若失

思考,总是具备繁琐的。文字,对比图像,难免会显得枯燥。 也许有人刚看到这段内容就会离开,也许是有其他急事。但可能大概率是懒得看下去了。 这也便成为了娱乐至死的时代普遍的现象。 信息时代,信息量繁杂,同时丧失了对一条信息的耐心。伴随而来的就是大家终归会存在的缺乏...  (展开)
少吃点吧 2022-05-08 02:19:31 中信出版社2015版

A good start

正式准备学习新闻传媒理论知识的第一本拓展读物,就目前的水平来说这本书整体还是非常浅显易懂的,可惜里面提到的一小部分需要深入思考的内容以目前的能力和知识掌握程度还是难以解决。 因为自己的生活状态发生了巨大变化,与此同时各种碎片化娱乐完全占据了生活,近几年再也没...  (展开)
兔子的最远 2022-05-07 22:39:40 中信出版社2015版

#书评 《娱乐至死》 拖拖拉拉好久才看完这本,真是不容易,简而言之,这本书用大量论据来论证:除了书籍,任何电子产品和其产物,比如电视和电视剧,包括各种纪录片(因为看完之后,如果给你出张与纪录片有关的试卷,你十有八九还是会答错)甚至于各种打着教育旗号的少儿节目,...  (展开)
苗条宋 2022-05-06 21:55:40 中信出版社2015版

保持理智与思考

看完最后一句话:《美丽新世界》中告诉我们呢,人们感到痛苦的不是他们用笑声代替了思考,而是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笑以及为什么不思考。 深叹一口气,不知道是压抑还是被这个时代或者大环境下的人们叹息,时代的浪潮下,总有些人不自觉的深陷其中。被各种短视频,公众号等等,...  (展开)
沧浪 2022-05-04 12:46:42 中信出版社2015版

读书笔记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本书先说明了媒介在信息传播中的功能和它对人类思维方式的影响。阐述了文字语言媒介下的美国公共话语体系和人们的思维习-严肃而理性,然后详细地对比说明了现在电视媒介对传统严肃公共话语体系的冲击和对大众思维隐形的蚀害。根据众多实例来分析证明电视话语在宗教、政治和教育...  (展开)
le serein 2022-05-05 11:27:29 中信出版社2015版

自救行动No1《娱乐至死》

1.电视无法承担教育的任务,一定程度上产生了信息茧房,视野由外界转向被束缚的小小屏幕中 2.电视无法区分信息的使用权,是信息选择了受众还是受众选择了信息,受众是否有自主选择意识 3.电视将所有的成人秘密都暴露在大众面前,熟悉电视媒介环绕的人有了强烈的“镜头意识”,...  (展开)
郑明秋 2022-05-04 18:06:25 中信出版社2015版

真正的娱乐至死

目前全世界来看,奥威尔和赫胥黎的预言同时在实现。有些地方奥威尔的预言比较明显,有些地方则赫胥黎的预言更明显。前者多数是一些发展中国家,后者是发达国家。作者说美国已经在全面实现赫胥黎的预言,实际上全世界都是如此,不过美国因为发达因此更快到达这一阶段,其他国家...  (展开)
肥皂 2022-05-03 18:23:55 中信出版社2015版

02|技术天堂

写得简单易懂。 学科干嘛分得这么细,分新传、社会学、哲学等等,大家探讨的话题也差不多,无非也在探讨现代化,探讨技术对人的影响。 我现在在用手机阅读这本书,和我用纸张阅读这本书,仅仅是介质的不同吗?它会不会影响我思考、影响我接收信息的方式?比如纸质书,内容的呈...  (展开)
JK加菲 2022-05-01 09:38:26 中信出版社2015版

波兹曼与宗白华的意外联动

关于本书如何振聋发聩不再多言,在豆瓣,本书有1800多篇书评,很能说明其生命力。只记录阅读时的一些思考。 本篇主要记录阅读《娱乐至死》时的意外收获,对之前一直不解的一个论点茅塞顿开,欣喜非常,记之以备忘。 波兹曼在论述电报呈现信息时的碎片化、无用化时,提到了照片...  (展开)
<前页 1 2 ...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 106 107 后页> (共2127条)

订阅娱乐至死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