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在西方知识文化界(特别是英语世界),“牛津”代表着某种值得信赖的公认权威。仅在音乐学术界,以“牛津”命名的权威著作就有享有盛誉的《牛津简明音乐词典》(国内已出中译本)、《新编牛津音乐指南》和多达十卷的《新编牛津音乐史》等等。这部《简明牛津音乐史》是即这个音乐中的“牛津”系列中的一种,正是西方音乐史学中的上乘之作。
本书的特点在于:
1、历史的连续感不仅体现为主流的沿革檀变,而且还隐伏在支流、暗流、甚至对流的相互交织中。亚伯拉罕在此书中所力图展现的正是这样一幅幅多彩、复杂、有时恐怕还显得有些混乱的音乐历史图景。他所竭力追求的是,将伟大人物和伟大作品重新放回到他(它)们的“自然”“生态环境”中去。
2、全书的脚注多达两千余条之巨(!),谱例三百多个,图片近七十幅。这些脚注(以及正文)不仅常常以权威口吻点明资料的出处以及课题研究的现状,而且还以侦探般的嗅觉...
在西方知识文化界(特别是英语世界),“牛津”代表着某种值得信赖的公认权威。仅在音乐学术界,以“牛津”命名的权威著作就有享有盛誉的《牛津简明音乐词典》(国内已出中译本)、《新编牛津音乐指南》和多达十卷的《新编牛津音乐史》等等。这部《简明牛津音乐史》是即这个音乐中的“牛津”系列中的一种,正是西方音乐史学中的上乘之作。
本书的特点在于:
1、历史的连续感不仅体现为主流的沿革檀变,而且还隐伏在支流、暗流、甚至对流的相互交织中。亚伯拉罕在此书中所力图展现的正是这样一幅幅多彩、复杂、有时恐怕还显得有些混乱的音乐历史图景。他所竭力追求的是,将伟大人物和伟大作品重新放回到他(它)们的“自然”“生态环境”中去。
2、全书的脚注多达两千余条之巨(!),谱例三百多个,图片近七十幅。这些脚注(以及正文)不仅常常以权威口吻点明资料的出处以及课题研究的现状,而且还以侦探般的嗅觉指出前人的事实错误。这种类似“钱钟书式”的旁征博引和对各种语言的自如驾驭,非学富五车的饱学之士所不能。尽管对于普通读者,注意这些资料出处也许只会妨碍阅读的流畅,但对于专业学者和音乐学子,这种周匝细密的治学精神和严肃态度不仅具有示范作用,而且这些资料出处还可以成为进一步学习和研究的向导。
3、亚伯拉罕在广播电视和报刊中所长期从事的乐评实践滋养了他另一个出众的学术-艺术素质:生动的音乐感受与锋利的文字表达。与较为客观的历史性研究不同,对音乐的点评和估价必须充分展示现时的、个人的艺术洞见。这也许正是艺术史不同于普通历史最显著的特征。亚伯拉罕在这本书中所采取的是“低调”处理,着墨不多,点到为止。作为一位资深乐评家,他对音乐风格、音乐家以及个别作品的审美判断和艺术评说非常准确到位,但作为一个历史学者,他又注意控制自己的笔端,注重音乐本体的形式构造,从不炫耀文字中的过分花哨,更排斥情绪上的过度煽情。
作者简介 · · · · · ·
顾犇,生于上海,理学硕士、管理学博士;研究馆员;国家图书馆学术委员会委员、 国家图书馆外文采编部主任;国际图联编目专业常设委员会委员、中国图书馆学会资源建设与共享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第八届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委员、第一和第二届中央国家机关青年联合会委员;中国翻译协会第五届全国理事会理事、专家会员;中央国家机关优秀青年;获得2004年度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代表著作有《简明牛津音乐史》(译著)、《西文文献著录条例 (修订扩大版)》(主编)、《外文文献采访工作手册》(主编)。
目录 · · · · · ·
引言
第一章 美索不达米亚和埃及
第二章 希腊的贡献
第三章 希腊化和罗马的世界
第四章 基督教世界的音乐
第二部分 西欧中心
引言
第五章 复调音乐的起源
第六章 前文艺复兴的音乐
第七章 14世纪的“新艺术”
第八章 欧洲音乐的综合
第九章 文艺复兴的影响
插曲
第十章 伊斯兰教世界中的音乐
第三部分 意大利中心
引言
第十一章 宗教改革时代的音乐
第十二章 反宗教改革时期的音乐
第十三章 世俗歌曲和器乐作品(约1560―约1610)
第十四章 世俗歌曲(约1610―1660)
第十五章 歌剧的早期发展(约1610―1660)
第十六章 器乐作品(约1610―1660)
第十七章 宗教音乐(约1610―1660)
第十八章 歌剧的传播(约1660―约1725)
第十九章 世俗声乐作品(约1660―约1725)
第二十章 宗教音乐(约1660―约1725)
第二十一章 器乐作品(约1660―约1725)
第二十二章 歌剧的变化(约1725―1790)
第二十三章 管弦乐和室内乐(约1725―1790)
第二十四章 键盘音乐(约1725―1790)
第二十五章 宗教音乐(约1725―1790)
插曲
第二十六章 印度音乐
第二十七章 东亚的音乐
第四部分 德国中心
引言
第二十八章 歌剧(1790―1830)
第二十九章 管弦乐(1790―1830)
第三十章 室内乐(1790―1830)
第三十一章 钢琴音乐(1790―1830)
第三十二章 独唱歌曲(1790―1830)
第三十三章 合唱音乐(1790―1830)
弟三十四章 管弦乐(830―1893)
第三十五章 歌剧(1830―1893)
第三十六章 合唱音乐(1830―1893)
第三十七章 钢琴的统治地位(1830―1893)
第三十八章 浪漫主义的衰亡(1893―1918)
插曲
第三十九章 黑非洲和美洲的音乐
第五部分 传统的解体
引言
第四十章 两次大战之间的音乐(1919―1945)
第四十一章 1945年以后的潮流
· · · · · · (收起)
喜欢读"简明牛津音乐史"的人也喜欢 · · · · · ·
简明牛津音乐史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简明牛津音乐史的书评 · · · · · · ( 全部 5 条 )
> 更多书评5篇
读书笔记 · · · · · ·
我来写笔记-
装X汉纸张大毛 (一半艺术家 一半思想家)
大约在公元前8世纪左右,赫西俄德试图借助荷马史诗,把不同的神话崇拜整合成一套宗教体系。尽管宗教混乱并未因此而消除,但总体来说当时的希腊出现了两个互相对立的主流崇拜——太阳神阿波罗崇拜和酒神狄俄尼索斯崇拜。 阿波罗是奥林匹亚之神,里尔琴的演奏者,象征光明。他在希腊众神中有着较为完美的人格,某种程度上他是文明社会所崇尚的理智、秩序的象征。我们读希腊神话,会发现众神无论神力多强,始终逃不过命运的安排。从..2016-06-30 23:43
大约在公元前8世纪左右,赫西俄德试图借助荷马史诗,把不同的神话崇拜整合成一套宗教体系。尽管宗教混乱并未因此而消除,但总体来说当时的希腊出现了两个互相对立的主流崇拜——太阳神阿波罗崇拜和酒神狄俄尼索斯崇拜。阿波罗是奥林匹亚之神,里尔琴的演奏者,象征光明。他在希腊众神中有着较为完美的人格,某种程度上他是文明社会所崇尚的理智、秩序的象征。我们读希腊神话,会发现众神无论神力多强,始终逃不过命运的安排。从某种角度,我们可以认为阿波罗崇拜是一种宿命论。狄俄尼索斯虽然很早就有记载,但在公元前6世纪左右作为新神得到广泛崇拜,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与当时色雷斯人掌握了成熟的葡萄酒酿造技术有关。因此一开始狄俄尼索斯崇拜被看做非理性的、臣服于自我的宗教。再加上地缘性的不同,狄俄尼索斯崇拜与阿波罗崇拜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处于对立状态。甚至代表两种宗教的乐器不能在同一场合演奏(下文会提到)。然而真正与赫西俄德宗教体系并列的,是奥尔弗斯教义。尽管奥尔弗斯教崇拜的也是酒神狄俄尼索斯,但本质上是一种禁欲的神秘主义。在奥尔弗斯教看来,饮酒后的状态接近某种神性(这与许多神秘主义宗教不谋而合),而人活在世上的目的,就是不断接近神性。与阿波罗崇拜的宿命论不同,奥尔弗斯教义是轮回说。教义认为人部分属地、部分属天。生活的越纯洁,越接近天,不断轮回,直到彻底纯洁。酒对他们而言,只不过是某种象征,好比基督教的圣餐。宗教的对立也体现在艺术。刚才提到里尔琴是阿波罗的乐器,多个希腊文学作品中都提到阿波罗精湛的演奏技艺。里尔琴属于拨弦乐器,琴弦由羊肠制成。它有一个共鸣箱,从中伸出两只琴臂,向上弯曲。靠近顶部之处用横轭架相连。这种里尔琴由业余爱好者演奏,它还有种大型变体的基萨拉琴,由专业音乐家或炫技大师演奏。而属于狄俄尼索斯崇拜的阿夫洛斯管,由小亚细亚传入,由两根管子组成。需要说明的是,在古希腊,诗、歌、器乐三者基本上是同一件事物。里尔琴声音柔和,一般用作抒情诗的伴奏,往往被认作有助于高尚的情操;阿夫洛斯管音响尖厉,一般用作悲歌伴奏,往往被认作情绪化的、非理性的表达。因此伦理上来看,两种乐器被赋予了对立的象征。宗教上来看,从贺拉斯的《长短句集》中可看出,早期的教义禁止阿夫洛斯管和基萨拉琴同时演奏。两种乐器的对立局面,我们推测与宗教性、伦理性、地域性、民族性、艺术性都有关联。直到轴心时代以后,某种艺术改革才逐渐打破了这种局面。回应 2016-06-30 23:43 -
装X汉纸张大毛 (一半艺术家 一半思想家)
目前公认最早的苏美尔文明,对埃及文明无疑产生了影响。但有趣的是,苏美尔文明和埃及文明的宗教有着很大不同。苏美尔文明认为神是看不见的,尽管神也是某种拟人化的形象。神的呈现主要是自然力量,这种多神的宗教观影响了之后的希腊人、罗马人、凯尔特人等多个欧洲种族。 而埃及文明认为法老就是神,并且服从法老能够分享神的永生。这样的差异主要与公元前14世纪的宗教改革有关。不难看出,埃及的宗教思想与政权统治有着密切联...2016-06-30 23:41
目前公认最早的苏美尔文明,对埃及文明无疑产生了影响。但有趣的是,苏美尔文明和埃及文明的宗教有着很大不同。苏美尔文明认为神是看不见的,尽管神也是某种拟人化的形象。神的呈现主要是自然力量,这种多神的宗教观影响了之后的希腊人、罗马人、凯尔特人等多个欧洲种族。而埃及文明认为法老就是神,并且服从法老能够分享神的永生。这样的差异主要与公元前14世纪的宗教改革有关。不难看出,埃及的宗教思想与政权统治有着密切联系。我们有理由相信,一个重要原因,是尼罗河两侧荒芜的沙漠有效阻碍外来入侵,这样得天独厚的条件成为中央集权政治所需的一大要素。当然,庞大帝国的中央集权管理制度下,必然存在某种地方性的管理。因此美尼斯统一埃及之后的王朝,各地反而出现了大量外表是动物或半人的神。这种宗教混乱多半与地方性政权有关。相比长期稳定的埃及文明,美索不达米亚的政权则从来不太稳定,蛮族多次入侵。只有像汉莫拉比那样精力充沛的统治者才能有效控制整个地区。稳定的埃及文明,其神学思想非常关注死亡;而巴比伦的神学更关注现世的繁荣。汉莫拉比法典就诞生在巴比伦,占星术在巴比伦王朝也特别发达。巴比伦文明对天文的精准观测,影响了后来的希腊文明。无论各地崇拜的神如何不同,牛神在当时的文明中很普遍。公牛通常被认为是阳性生殖性能的化身,推测与公元前3000年时期犁的发明有关。随着畜牧群体的兴起和犁耕村落的产生,公牛成为了生产力的象征。毕竟,无论是祭祀地位(观测气象对农作物周期至关重要)还是神话崇拜(各种自然现象化身的神),我们都能得出一个简单的结论:谁提供食物,直接或间接决定其宗教地位。牛神崇拜在艺术上也能看出来:最早的里尔琴,其共鸣箱就是一头公牛的形状。从苏美尔文明和巴比伦文明的浮雕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当时的主要乐器无外乎就是里尔琴、琉特琴、双管以及某种鼓。古埃及文明也没多大例外。直到埃及第十八王朝,艺术开始了辉煌的发展。这个时期出现了卡纳克和卢克索的神殿,甚至还出现了激发艺术创作的宗教变革,与文艺复兴时期相像。当时出现了较轻便的弓形竖琴、也出现了三角竖琴。总体而言,苏美尔文明及其后裔,在宗教上是原始的,其崇拜往往与自然现象有直接联系。古埃及文明的宗教则与中央集权有关。艺术方面,音乐主要为宗教服务,圣歌和圣咏通常用乐器伴奏。此外在宴会、葬礼等重要场合也会使用音乐。回应 2016-06-30 23:41
-
装X汉纸张大毛 (一半艺术家 一半思想家)
目前公认最早的苏美尔文明,对埃及文明无疑产生了影响。但有趣的是,苏美尔文明和埃及文明的宗教有着很大不同。苏美尔文明认为神是看不见的,尽管神也是某种拟人化的形象。神的呈现主要是自然力量,这种多神的宗教观影响了之后的希腊人、罗马人、凯尔特人等多个欧洲种族。 而埃及文明认为法老就是神,并且服从法老能够分享神的永生。这样的差异主要与公元前14世纪的宗教改革有关。不难看出,埃及的宗教思想与政权统治有着密切联...2016-06-30 23:41
目前公认最早的苏美尔文明,对埃及文明无疑产生了影响。但有趣的是,苏美尔文明和埃及文明的宗教有着很大不同。苏美尔文明认为神是看不见的,尽管神也是某种拟人化的形象。神的呈现主要是自然力量,这种多神的宗教观影响了之后的希腊人、罗马人、凯尔特人等多个欧洲种族。而埃及文明认为法老就是神,并且服从法老能够分享神的永生。这样的差异主要与公元前14世纪的宗教改革有关。不难看出,埃及的宗教思想与政权统治有着密切联系。我们有理由相信,一个重要原因,是尼罗河两侧荒芜的沙漠有效阻碍外来入侵,这样得天独厚的条件成为中央集权政治所需的一大要素。当然,庞大帝国的中央集权管理制度下,必然存在某种地方性的管理。因此美尼斯统一埃及之后的王朝,各地反而出现了大量外表是动物或半人的神。这种宗教混乱多半与地方性政权有关。相比长期稳定的埃及文明,美索不达米亚的政权则从来不太稳定,蛮族多次入侵。只有像汉莫拉比那样精力充沛的统治者才能有效控制整个地区。稳定的埃及文明,其神学思想非常关注死亡;而巴比伦的神学更关注现世的繁荣。汉莫拉比法典就诞生在巴比伦,占星术在巴比伦王朝也特别发达。巴比伦文明对天文的精准观测,影响了后来的希腊文明。无论各地崇拜的神如何不同,牛神在当时的文明中很普遍。公牛通常被认为是阳性生殖性能的化身,推测与公元前3000年时期犁的发明有关。随着畜牧群体的兴起和犁耕村落的产生,公牛成为了生产力的象征。毕竟,无论是祭祀地位(观测气象对农作物周期至关重要)还是神话崇拜(各种自然现象化身的神),我们都能得出一个简单的结论:谁提供食物,直接或间接决定其宗教地位。牛神崇拜在艺术上也能看出来:最早的里尔琴,其共鸣箱就是一头公牛的形状。从苏美尔文明和巴比伦文明的浮雕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当时的主要乐器无外乎就是里尔琴、琉特琴、双管以及某种鼓。古埃及文明也没多大例外。直到埃及第十八王朝,艺术开始了辉煌的发展。这个时期出现了卡纳克和卢克索的神殿,甚至还出现了激发艺术创作的宗教变革,与文艺复兴时期相像。当时出现了较轻便的弓形竖琴、也出现了三角竖琴。总体而言,苏美尔文明及其后裔,在宗教上是原始的,其崇拜往往与自然现象有直接联系。古埃及文明的宗教则与中央集权有关。艺术方面,音乐主要为宗教服务,圣歌和圣咏通常用乐器伴奏。此外在宴会、葬礼等重要场合也会使用音乐。回应 2016-06-30 23:41 -
装X汉纸张大毛 (一半艺术家 一半思想家)
大约在公元前8世纪左右,赫西俄德试图借助荷马史诗,把不同的神话崇拜整合成一套宗教体系。尽管宗教混乱并未因此而消除,但总体来说当时的希腊出现了两个互相对立的主流崇拜——太阳神阿波罗崇拜和酒神狄俄尼索斯崇拜。 阿波罗是奥林匹亚之神,里尔琴的演奏者,象征光明。他在希腊众神中有着较为完美的人格,某种程度上他是文明社会所崇尚的理智、秩序的象征。我们读希腊神话,会发现众神无论神力多强,始终逃不过命运的安排。从..2016-06-30 23:43
大约在公元前8世纪左右,赫西俄德试图借助荷马史诗,把不同的神话崇拜整合成一套宗教体系。尽管宗教混乱并未因此而消除,但总体来说当时的希腊出现了两个互相对立的主流崇拜——太阳神阿波罗崇拜和酒神狄俄尼索斯崇拜。阿波罗是奥林匹亚之神,里尔琴的演奏者,象征光明。他在希腊众神中有着较为完美的人格,某种程度上他是文明社会所崇尚的理智、秩序的象征。我们读希腊神话,会发现众神无论神力多强,始终逃不过命运的安排。从某种角度,我们可以认为阿波罗崇拜是一种宿命论。狄俄尼索斯虽然很早就有记载,但在公元前6世纪左右作为新神得到广泛崇拜,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与当时色雷斯人掌握了成熟的葡萄酒酿造技术有关。因此一开始狄俄尼索斯崇拜被看做非理性的、臣服于自我的宗教。再加上地缘性的不同,狄俄尼索斯崇拜与阿波罗崇拜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处于对立状态。甚至代表两种宗教的乐器不能在同一场合演奏(下文会提到)。然而真正与赫西俄德宗教体系并列的,是奥尔弗斯教义。尽管奥尔弗斯教崇拜的也是酒神狄俄尼索斯,但本质上是一种禁欲的神秘主义。在奥尔弗斯教看来,饮酒后的状态接近某种神性(这与许多神秘主义宗教不谋而合),而人活在世上的目的,就是不断接近神性。与阿波罗崇拜的宿命论不同,奥尔弗斯教义是轮回说。教义认为人部分属地、部分属天。生活的越纯洁,越接近天,不断轮回,直到彻底纯洁。酒对他们而言,只不过是某种象征,好比基督教的圣餐。宗教的对立也体现在艺术。刚才提到里尔琴是阿波罗的乐器,多个希腊文学作品中都提到阿波罗精湛的演奏技艺。里尔琴属于拨弦乐器,琴弦由羊肠制成。它有一个共鸣箱,从中伸出两只琴臂,向上弯曲。靠近顶部之处用横轭架相连。这种里尔琴由业余爱好者演奏,它还有种大型变体的基萨拉琴,由专业音乐家或炫技大师演奏。而属于狄俄尼索斯崇拜的阿夫洛斯管,由小亚细亚传入,由两根管子组成。需要说明的是,在古希腊,诗、歌、器乐三者基本上是同一件事物。里尔琴声音柔和,一般用作抒情诗的伴奏,往往被认作有助于高尚的情操;阿夫洛斯管音响尖厉,一般用作悲歌伴奏,往往被认作情绪化的、非理性的表达。因此伦理上来看,两种乐器被赋予了对立的象征。宗教上来看,从贺拉斯的《长短句集》中可看出,早期的教义禁止阿夫洛斯管和基萨拉琴同时演奏。两种乐器的对立局面,我们推测与宗教性、伦理性、地域性、民族性、艺术性都有关联。直到轴心时代以后,某种艺术改革才逐渐打破了这种局面。回应 2016-06-30 23:43
-
装X汉纸张大毛 (一半艺术家 一半思想家)
大约在公元前8世纪左右,赫西俄德试图借助荷马史诗,把不同的神话崇拜整合成一套宗教体系。尽管宗教混乱并未因此而消除,但总体来说当时的希腊出现了两个互相对立的主流崇拜——太阳神阿波罗崇拜和酒神狄俄尼索斯崇拜。 阿波罗是奥林匹亚之神,里尔琴的演奏者,象征光明。他在希腊众神中有着较为完美的人格,某种程度上他是文明社会所崇尚的理智、秩序的象征。我们读希腊神话,会发现众神无论神力多强,始终逃不过命运的安排。从..2016-06-30 23:43
大约在公元前8世纪左右,赫西俄德试图借助荷马史诗,把不同的神话崇拜整合成一套宗教体系。尽管宗教混乱并未因此而消除,但总体来说当时的希腊出现了两个互相对立的主流崇拜——太阳神阿波罗崇拜和酒神狄俄尼索斯崇拜。阿波罗是奥林匹亚之神,里尔琴的演奏者,象征光明。他在希腊众神中有着较为完美的人格,某种程度上他是文明社会所崇尚的理智、秩序的象征。我们读希腊神话,会发现众神无论神力多强,始终逃不过命运的安排。从某种角度,我们可以认为阿波罗崇拜是一种宿命论。狄俄尼索斯虽然很早就有记载,但在公元前6世纪左右作为新神得到广泛崇拜,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与当时色雷斯人掌握了成熟的葡萄酒酿造技术有关。因此一开始狄俄尼索斯崇拜被看做非理性的、臣服于自我的宗教。再加上地缘性的不同,狄俄尼索斯崇拜与阿波罗崇拜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处于对立状态。甚至代表两种宗教的乐器不能在同一场合演奏(下文会提到)。然而真正与赫西俄德宗教体系并列的,是奥尔弗斯教义。尽管奥尔弗斯教崇拜的也是酒神狄俄尼索斯,但本质上是一种禁欲的神秘主义。在奥尔弗斯教看来,饮酒后的状态接近某种神性(这与许多神秘主义宗教不谋而合),而人活在世上的目的,就是不断接近神性。与阿波罗崇拜的宿命论不同,奥尔弗斯教义是轮回说。教义认为人部分属地、部分属天。生活的越纯洁,越接近天,不断轮回,直到彻底纯洁。酒对他们而言,只不过是某种象征,好比基督教的圣餐。宗教的对立也体现在艺术。刚才提到里尔琴是阿波罗的乐器,多个希腊文学作品中都提到阿波罗精湛的演奏技艺。里尔琴属于拨弦乐器,琴弦由羊肠制成。它有一个共鸣箱,从中伸出两只琴臂,向上弯曲。靠近顶部之处用横轭架相连。这种里尔琴由业余爱好者演奏,它还有种大型变体的基萨拉琴,由专业音乐家或炫技大师演奏。而属于狄俄尼索斯崇拜的阿夫洛斯管,由小亚细亚传入,由两根管子组成。需要说明的是,在古希腊,诗、歌、器乐三者基本上是同一件事物。里尔琴声音柔和,一般用作抒情诗的伴奏,往往被认作有助于高尚的情操;阿夫洛斯管音响尖厉,一般用作悲歌伴奏,往往被认作情绪化的、非理性的表达。因此伦理上来看,两种乐器被赋予了对立的象征。宗教上来看,从贺拉斯的《长短句集》中可看出,早期的教义禁止阿夫洛斯管和基萨拉琴同时演奏。两种乐器的对立局面,我们推测与宗教性、伦理性、地域性、民族性、艺术性都有关联。直到轴心时代以后,某种艺术改革才逐渐打破了这种局面。回应 2016-06-30 23:43 -
装X汉纸张大毛 (一半艺术家 一半思想家)
目前公认最早的苏美尔文明,对埃及文明无疑产生了影响。但有趣的是,苏美尔文明和埃及文明的宗教有着很大不同。苏美尔文明认为神是看不见的,尽管神也是某种拟人化的形象。神的呈现主要是自然力量,这种多神的宗教观影响了之后的希腊人、罗马人、凯尔特人等多个欧洲种族。 而埃及文明认为法老就是神,并且服从法老能够分享神的永生。这样的差异主要与公元前14世纪的宗教改革有关。不难看出,埃及的宗教思想与政权统治有着密切联...2016-06-30 23:41
目前公认最早的苏美尔文明,对埃及文明无疑产生了影响。但有趣的是,苏美尔文明和埃及文明的宗教有着很大不同。苏美尔文明认为神是看不见的,尽管神也是某种拟人化的形象。神的呈现主要是自然力量,这种多神的宗教观影响了之后的希腊人、罗马人、凯尔特人等多个欧洲种族。而埃及文明认为法老就是神,并且服从法老能够分享神的永生。这样的差异主要与公元前14世纪的宗教改革有关。不难看出,埃及的宗教思想与政权统治有着密切联系。我们有理由相信,一个重要原因,是尼罗河两侧荒芜的沙漠有效阻碍外来入侵,这样得天独厚的条件成为中央集权政治所需的一大要素。当然,庞大帝国的中央集权管理制度下,必然存在某种地方性的管理。因此美尼斯统一埃及之后的王朝,各地反而出现了大量外表是动物或半人的神。这种宗教混乱多半与地方性政权有关。相比长期稳定的埃及文明,美索不达米亚的政权则从来不太稳定,蛮族多次入侵。只有像汉莫拉比那样精力充沛的统治者才能有效控制整个地区。稳定的埃及文明,其神学思想非常关注死亡;而巴比伦的神学更关注现世的繁荣。汉莫拉比法典就诞生在巴比伦,占星术在巴比伦王朝也特别发达。巴比伦文明对天文的精准观测,影响了后来的希腊文明。无论各地崇拜的神如何不同,牛神在当时的文明中很普遍。公牛通常被认为是阳性生殖性能的化身,推测与公元前3000年时期犁的发明有关。随着畜牧群体的兴起和犁耕村落的产生,公牛成为了生产力的象征。毕竟,无论是祭祀地位(观测气象对农作物周期至关重要)还是神话崇拜(各种自然现象化身的神),我们都能得出一个简单的结论:谁提供食物,直接或间接决定其宗教地位。牛神崇拜在艺术上也能看出来:最早的里尔琴,其共鸣箱就是一头公牛的形状。从苏美尔文明和巴比伦文明的浮雕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当时的主要乐器无外乎就是里尔琴、琉特琴、双管以及某种鼓。古埃及文明也没多大例外。直到埃及第十八王朝,艺术开始了辉煌的发展。这个时期出现了卡纳克和卢克索的神殿,甚至还出现了激发艺术创作的宗教变革,与文艺复兴时期相像。当时出现了较轻便的弓形竖琴、也出现了三角竖琴。总体而言,苏美尔文明及其后裔,在宗教上是原始的,其崇拜往往与自然现象有直接联系。古埃及文明的宗教则与中央集权有关。艺术方面,音乐主要为宗教服务,圣歌和圣咏通常用乐器伴奏。此外在宴会、葬礼等重要场合也会使用音乐。回应 2016-06-30 23:41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 )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版 March, 1985 / 2人读过
以下豆列推荐 · · · · · · ( 全部 )
- 三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 (冷先生)
- 更高的见识带来更深的爱 (茗禅)
- 我的音乐之旅 (羊的门)
- 給乐迷的书 (茗禅)
- 闲着没事读读书(四) (鹿小羽)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简明牛津音乐史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魚鰭 2007-06-23
可以当枕头的书,回家慢幔翻吧...
0 有用 江心嶼 2017-11-28
当年啃书的时候啃过,但真的完全忘记了。
0 有用 苏小邪 2010-08-07
翻译的比较疵 我只能这么说……
0 有用 Aeneas 2013-10-17
不错的参考书
0 有用 木南 2015-01-02
之前翻过一部分。
0 有用 这么近,那么远 2018-02-09
打低一分是因为我太弱鸡了。
0 有用 少纳言 2017-12-29
“本书不是《新编牛津音乐史》的简写本。简化那套书事实上绝无可能。本书甚至不是以那套书为基础的。《新编牛津音乐史》用的是显微镜,而《简明牛津音乐史》用的是望远镜。通过望远镜,我们可以看到揭示生活和现实的粗线条及一些细节,尽管它们并不能对复杂的事物做出解释。对遥远的时期,望远镜不起作用:人们看到的大多是迷雾和幻景。对最近的时期,望远镜也不起作用:这时人们看到众多近在咫尺的人物,其中有些甚至是至亲好友,... “本书不是《新编牛津音乐史》的简写本。简化那套书事实上绝无可能。本书甚至不是以那套书为基础的。《新编牛津音乐史》用的是显微镜,而《简明牛津音乐史》用的是望远镜。通过望远镜,我们可以看到揭示生活和现实的粗线条及一些细节,尽管它们并不能对复杂的事物做出解释。对遥远的时期,望远镜不起作用:人们看到的大多是迷雾和幻景。对最近的时期,望远镜也不起作用:这时人们看到众多近在咫尺的人物,其中有些甚至是至亲好友,却无法指出他们中哪些人是真正重要的。但是,我们还是要试图这样去做,因为历史叙述不仅仅是提供一连串毫无意义的名单。当然,即使用了望远镜,以前也有盲人的先例。”(原序) (展开)
0 有用 优秀西方妇女 2017-03-09
太长了,不适合阅读,查阅资料用。
0 有用 Go East 2016-06-22
Go
1 有用 玉儿 2016-07-08
虽然是简明版,内容依旧非常宏大,很多都是我完全陌生的。文笔风格极其学术、专业、权威。读起来十分费劲,所以只是大略的过了一遍,有一个大致的概念而已。